日本美妝巨頭資生堂集團(Shiseido Company)發布2021財年第三季度及前九個月財報。
截止到9月30日的2021財年前九個月,美洲、EMEA(歐洲、中東和非洲)、旅游零售渠道的全球增長,抵消了日本和中國市場的低迷,銷售額同比增長14%至7454億日元,經營利潤同比增長195%至263億日元。
資生堂指出,經營利潤的增長主要受到市場需求恢復、強化投資和成本控制等戰略舉措的推動,加之集團在數字化領域的投資,今年前九個月,集團電商渠道增幅超20%。
今年前九個月,護膚品牌推動了集團銷售額的增長,銷售額同比增長11%。護膚品牌占總體銷售額的比例達到 63%。其中,Shiseido、CPB、Drunk Elephant、IPSA的增幅分別為16%、20%、5%、10%。
集團旗下歐美彩妝和香水品牌呈強勁增長,bareMinerals、Laura Mercier、NARS、Dolce&Gabbana 的增幅分別為:12%、31%、45%、40%。
截至9月30日的2021財年前九個月,資生堂集團核心經營數據如下:
—— 銷售額同比增長14%至7454億日元;
—— 經營利潤同比增長195%至263億日元;
—— 凈利潤368億日元,去年同期為凈虧損136億日元;
—— EBITDA(息稅折舊和攤銷前利潤)同比增長229%至1426億日元。
截至9月30日的2021財年第三季度,資生堂集團核心經營數據如下:
—— 銷售額同比增長0.8%至2377億日元;
—— 經營利潤同比下滑73.7%至32億日元;
—— 凈利潤同比增長601.1%至540億日元;
—— EBITDA(息稅折舊和攤銷前利潤)同比增長249.9%至1037億日元。
中國業務
第三季度銷售額同比增長2%至467億日元,經營虧損76億日元;前九個月銷售額同比增長25%至1909億日元,較2019財年同期增長26%,經營虧損76億日元。
中國市場主要受到暴雨、疫情的影響,加之市場競爭激烈,消費者謹慎觀望等待折扣活動,但高端護膚品牌在電商渠道有良好的表現。
今年前九個月,受集團出售大眾用品業務影響,中國市場經營虧損76億日元(去年同期經營利潤114億日元),不計此影響則為盈利狀態。集團首席財務官橫田貴之(Takayuki Yokota)表示,中國自10月之后,就恢復了增長。
為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資生堂正積極進行投資。今年8月與博裕投資合作設立基金——資悅基金,專注于投資中國新興企業。10月,集團全新的研發中心在上海奉賢的東方美谷正式啟用,將與中國的企業、高校合作開展研發工作。2021年1月,由中國事業創新投資室(CBI)創立的口服美容品牌 INRYU 將正式發售。(相關報道,詳見《華麗志》:簡訊丨資生堂加碼中國市場 攜手博裕設立首個國際美妝集團專項投資基金、資生堂集團推出全新口服美容品牌 INRYU,特別針對中國市場開發)
日本業務
日本本土市場表現低迷,第三季度銷售額同比下滑5%至615億日元,經營虧損6億日元;前九個月銷售額同比下滑2%至2103億日元,較2019財年同期下滑34%,經營利潤86億日元。
日本市場主要受到疫情反復,多次封鎖導致客流下滑,直到今年8月底才呈現復蘇之勢,加之護膚品牌增長缺乏動力,底妝和局部彩妝市場規模縮小。
2021年前九個月,中國市場貢獻了集團26%的銷售額,日本市場貢獻了28%的銷售額,幾近持平。
亞太業務
第三季度銷售額同比下滑5%至168億日元,經營利潤22億日元;前九個月銷售額同比增長6%至481億日元,經營利潤34億日元。業績受到了疫情封鎖的影響,但集團積極在當地市場電商平臺布局,加之高端品牌市場份額增長。
美洲業務
第三季度銷售額同比增19%至359億日元,經營虧損6億日元;前九個月銷售額同比增長34%至898億日元,經營虧損97億日元。所有產品品類呈增長趨勢,值得一提的是,Drunk Elephant 品牌自9月底起擴大了銷售渠道。
歐洲業務
第三季度銷售額同比增長5%至281億日元,經營利潤26億日元;前九個月銷售額同比增長23%795億日元,經營利潤23億日元。
主要受益于彩妝市場份額增長,以及電商業務持續增長。其中,在英國和西班牙市場,護膚和彩妝品牌市場份額均有所增長,法國市場彩妝品牌市場份額增長。前九個月,歐洲市場經營利潤23億日元。
旅游零售業務
第三季度銷售額同比增長24%至307億日元,經營利潤66億日元;前九個月銷售額同比增長15%至886億日元,經營利潤149億日元。主要受益于海南免稅渠道的增長。前九個月,旅游零售市場經營利潤149億日元。
專業業務
第三季度銷售額同比增長11.1%至39億日元,經營利潤4億日元;前九個月銷售額同比增長21.4%至114億日元,經營利潤11億日元。
資生堂集團指出,全球轉型計劃正穩步進行中。今年8月底,資生堂與美國私募基金 Advent International(安宏資本)簽署最終協議,將三個美國美妝品牌 bareMinerals、BUXOM 和 Laura Mercier 出售給后者。(詳見《華麗志》:資生堂集團將旗下bareMinerals, Laura Mercier等三個美國美妝品牌出售給了一家私募基金)
本次財年包括數項一次性收入/支出,包括出售大眾品牌業務、旅游休閑資產、有價證券在內,集團共計獲得874億日元收益,同時,結束與意大利奢侈品牌 Dolce&Gabbana 的合作、出售品牌業務、其它結構改造在內,對集團造成了508億日元的損失。
資生堂集團指出,預計截止到今年12月的2021財年:
—— 銷售額1.044萬億日元,較2020財年增長13%,較此前的預期下調230億日元;
—— 經營利潤320億日元,較2020財年增長210%,較此前的預期上調50億日元;
—— 凈利潤300億日元,去年同期為凈虧損117億日元,較此前的預期下調55億日元;
集團指出,受益于有效的成本控制,上調經營利潤預期。下調凈利潤預期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因為出售大眾用品業務、整理低迷品牌等結構改革,二是疫情影響下本土業務不振。除此之外,盡管中國市場恢復增長,但存在“依賴性”風險。
按照資生堂集團的全球轉型計劃,目前正處于變革的末期,將于2022年恢復增長,2023年“完全復活”——全球銷售額1萬億日元,經營利潤率15%,EBITDA率 20%以上。
中國和東南亞市場是品牌實現2023年目標的主要驅動力。資生堂集團總裁魚谷雅彥(Masahiko Uotani)表示,泰國、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利賓是集團之后重點拓展的地域市場,同時對印度尼西亞和印度也寄予厚望。強調這兩個市場“人口和經濟建設不斷增長。”
魚谷雅彥指出,“防曬產品需求強勁”,護膚品需求在東南亞市場也不斷增長。在歐萊雅集團(L'Oreal)、聯合利華(Unilever)等巨頭看重亞洲市場的同時,魚谷雅彥自信地表示,資生堂的產品能夠吸引到亞洲消費者,因為集團通過研究調查,對當地人的皮膚有更好的了解。
盡管在韓國市場遇到了重重挑戰,但“資生堂永遠不會從這個市場撤退”,魚谷雅彥指出。雖然韓國市場業務規模遠不及中國和日本,但對于發源于亞洲的資生堂而言,留存在鄰國市場十分重要,“我們也可以從韓妝產品上學習到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