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專精特新”的靈魂是創新。科技創新既是發展問題、更是生存問題。近年來,響應國家號召,中國紡織行業大力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推動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并在技術創新、數字化賦能、品牌能力提升等領域進行重點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
走進“專精特新”企業,聆聽一線聲音。由中國紡聯會刊——《中國紡織》雜志聯合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行業發展部、科技發展部,合力推出“專精特新 成就未來”專欄。以優秀案例展示,揭秘“專精特新”如何成為解決“卡脖子”問題的重要利器;如何瞄準“縫隙市場”在細分領域建立了競爭優勢;如何有效連接產業鏈的“斷點”、疏通“堵點”。
綠色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全球共識和責任,綠色技術正深度融合于產業鏈、價值鏈的各環節和產品服務的整個生命周期,成為突破資源環境瓶頸、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身處印染重地紹興的浙江金佰利環境科技有限公司也感受到綠色發展的重要性,董事長謝家海表示,“單從紡織服裝產業鏈看,印染行業是紡織加工制造過程中不可或缺、同時也是產生污染最嚴重的中間鏈節。而其他如石油化工、造紙皮革、城市生活污水等領域產生的廢水和污泥也是影響破壞環境最主要的因素。因此,如何高效低成本地解決各類廢水問題、減少污泥排放,提高工業廢水回用率,成為實現經濟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正是秉承著這樣的信念,讓謝家海將關注點投向了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泥產率、高回用率的深井曝氣工藝在廢水處理升級工藝中的應用。
“紡織印染企業的應得利潤不應該被廢水處理吃掉”,從2006 年開始,金佰利公司就開始在吸收國外技術基礎上,通過對不同水質、壓力、溶解氧、水深、流速、溫度等參數條件下處理效果的總結研究和對深曝井結構、技術的改進創新,形成一套自主研發的具有鮮明特色的高效低能耗深曝井技術,是目前廢水處理工藝中的一項先進技術。
開啟印染廢水新路徑
隨著人們對紡織品需求量的不斷增加,印染行業規模不斷擴大,印染廢水逐漸增多。印染廢水成分復雜、色度高、可生化性差、有機物含量高、水質變化大,是國內比較難處理的工業廢水之一。如果不經有效處理直接排放到環境中,將導致嚴重的水體污染現象,影響生態平衡,危害人體健康。據相關統計,紡織印染廢水每年排放量20 多億噸,占國家廢水排放量的11%。每年排放化學耗氧量(COD)約24-30萬噸,占全產業行業比例在9%左右。隨著環保政策的趨嚴,紡織印染廢水治理成為行業能否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在2020 中國紡織年度創新人物評選中,正是憑借“深井曝氣工藝”在印染廢水處理中高能效、低排泥和高回用率的優勢,突破了印染廢水高成本的瓶頸,為印染企業提供低成本、高回用率的廢水處理服務,讓金佰利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謝家海獲得了這項行業殊榮。而“深井曝氣活性污泥法”也因其優良的節能效率和減排效果,已在2020年列入國家三部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科學技術部、生態環境部)《國家鼓勵發展的重大環保技術裝備目錄》(應用技術推廣類);榮獲“紡織之光”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紡織行業協會推薦為并作為“中國印染行業節能減排先進技術(第十四批)推薦目錄”,成為紡織印染行業廢水處理首選推薦技術。
當前印染廢水在處理工藝上主要面臨哪些難點?謝家海向記者分析道:首先是紡織印染廢水中有機物濃度高且成分復雜,去除難度大,不得不采用冗長的工藝路線,化學預處理與生化工藝結合是普遍采用的工藝,因此,處理設施占地面積大、建設費用高;其次是紡織印染廢水處理中,藥劑使用量大、能耗大、污泥產生量多,處理運行成本高,水回用成本高。
在目前紡織印染廢水處理領域,生化法的應用最為廣泛采用的通用工藝。但在謝家海看來,采用生化法進行好氧處理中,在有機濃度不變的情況下,生化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廢水中氧的轉移利用率,低效的氧轉移利用率,需要更大的生化好氧處理設施設備,以及更高的能耗。生化法普通活性污泥技術存在著氧轉移利用率低、運行成本高、耐沖擊負荷弱、占地面積大、污泥產生量多、管理復雜、受氣溫變化影響明顯、容易產生污泥膨脹、維修成本高等諸多問題。因此高效率、低能耗的紡織印染廢水處理技術成為廢水治理的方向,而深井曝氣工藝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恰恰滿足了市場在此方面迫切需要。
當被記者問及深井曝氣技術處理紡織印染廢水有哪些優點時?謝家海不無自豪地告訴記者,此項技術為核心工藝的廢水處理系統,總體項目投資少、占地面積小,同時運行成本低、操作管理方便的具有長遠性益處,運行過程中,減少化學處理80% 的投藥量,產泥量減少75%,回用率提高到75%,將有效推動企業擴大產能、有效利用排污指標,減少水排放量。
“具體而言,該項技術兼具了氧轉移利用率高、動力利用效率高,占地面積少,污泥產生量少,耐沖擊負荷強,能有效控制污泥膨脹現象,不受氣溫條件影響、基本不產生維修及維護費,運行成本低等優點。”謝家海介紹說。
深井曝氣核心工藝受到追捧
金佰利環境提供深井曝氣廢水處理技術,在紡織印染行業和工業園區得到廣泛應用,江蘇盛虹集團、華都紡印、德林染整、銘德紡織、隆成紡印、黑牡丹印染,浙江海神印染、北海印花等國內外上百家紡織印染企業,蘇州、嘉興、通州灣、惠州、佛山等地的印染紡織工業園區紛紛合作,采用深井曝氣工藝建設和提升印染綜合廢水處理,極大地降低了運行成本及處理效果、提高了水回用率,同時并節約了廢水處理用地。
作為一家從事高檔織物面料后整理加工企業,蘇州銘德紡織品有限公司原有每天產生廢水總量為7000 噸,工程改造前納管排放指標3750 噸/ 日,按外排費6.5 元/ 噸計算,年外排費約為800 萬元。原水COD 為1200-1500mg/L,原工藝采用【氣浮+ 氣浮】的兩級物化處理,出水COD 約為600-800mg/L,污泥產生量約為3.0‰(約21 噸/ 天)。工程改造后,增設深曝井一口,出水COD 降至80mg/L,污泥產生量降至1.0‰(約7 噸/ 天)。納管外排量減少約2000 噸,年節省外排費約430 萬元。藥劑成本比原來的(2.8/噸) 降低60%,年節省藥劑費用約400 萬元。污泥產生量降至7 噸/ 天,年減少污泥處置費約210 萬元。
“深井曝氣”技術讓眾多紡織印染企業嘗到了甜頭,他們找到了一條低成本高效率處理廢水的新途徑。對于金佰利環境來說,也因技術研發投入取得了經濟與社會效益的雙豐收。據悉,2019 年金佰利產值達1.35 億元,2020 年在疫情沖擊之下,仍取得了利潤增幅三成以上的驕人戰績。
面對國內國際經濟發展新常態,在謝家海的倡導下,金佰利環境致力于創新升級,與國內多所知名高校、科研單位合作創立省級研發中心與管家式服務平臺,共同致力于整合轉化實際應用的環境治理技術及服務能力的提升。與此同時,還成立了專業技術團隊,與浙江大學、東華大學、同濟大學、浙江省環境保護科學設計研究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建立了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機制。
“企業要生存,要在大市場背景下,尋找一條為客戶不斷地提供專精服務之路,核心就是技術創新”,謝家海如此說。為了更好地生存和發展,目前深井曝氣工藝正在向著服務碳中和和碳達峰技術要求的方向發展,在城市綜合污水處理行業提供就地污泥減排工藝。從節能和減少污泥排放兩項,與傳統工藝路線相比,土地利用率提高30%,減排污泥75%,成本下降30%,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核心技術支持。金佰利環境以深井曝氣核心工藝為利器,在“差異化”的市場戰略做專業市場的“隱形冠軍”,用“科學創新”的產品戰略不斷為企業發展企業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