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国产综合在线_久久久久免费视频_久久国产精品偷_欧美区二区三区

梧桐臺 —— 紡織服裝產業服務平臺

服飾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助您快速實現商業價值

新用戶注冊 立即登錄
換一個
獲取短信驗證碼
×
×

借太平鳥分析一下市場邏輯和隱憂

發布時間:2021-12-07  閱讀數:9649

借太平鳥分析一下市場邏輯和隱憂


簡單分析一下。


為什么借太平鳥,比較有代表性:

上市企業,吆喝大,動作多;

爭議多;

并無創新性動作,具有普遍性;

銷售額高,從量來算屬于中國時尚業巨頭。


早前太平鳥發布了前三季度的營業總收入74億,去年同期55億,同期增長34.2%,之后雙十一發布的數據是線上線下全渠道銷售額達15.6億元,加上前三季,今年總營收會遠遠超過90億,過100億沒啥問題,妥妥的本土時尚巨頭。該品牌2020年全年營收是93.9億。


但第三季度的公告中也有一條關鍵,凈利潤下降24.66%,主要原因是“收入增速放緩,同時公司 25 周年慶、品牌宣傳、設計研發以及河南災情捐贈等費用支出增加,導致凈利潤降低”。


再看公告中的一個數據,前三個季度的設計研發費用1個億多點,去年同期7000萬,銷售費用26億多點,去年同期19億多。這個比例不太合理,研發費用占比太低,銷售費用占比太高。看看森馬,前三季度研發2.1億,銷售費用21億,雖然研發費還可以再高,但對比該品牌的去年同期,研發費在增加,銷售費用在降低。


太平鳥高營收的驅動是什么?

營銷。

10月接連3天官宣了3位代言人:楊倩、白敬亭和王一博,這筆錢應該是第三季花掉的,對應解釋凈利潤下滑那條中的品牌宣傳費用增加。代言費具體多少估算不出來,去年我一朋友給某服裝品牌用2000萬談其中一位明星沒有談下來。


錢沒白花,雙十一公布的數據顯示,王一博官宣照同款羽絨服線上全渠道累計銷量4.74萬件,單品賣3461萬元,這個數字12號就出來了,應該不含退貨。

到現在,該品牌線上店銷量顯示最高的依舊是王一博同款,然后還有不少低價褲裝和歐陽娜娜的聯名系列。也就是說,明星是高營收的重要驅動。另外,低價褲裝銷量特高這點很有意思,大家去看下,好幾個大體量品牌都是如此,隱藏的思考題出來了,啊哈哈哈。


營收高還與什么有關?

越來越高的單價

這其實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太平鳥的價格一直在悄咪咪上漲,盡管定位快時尚,但價格早就不是快時尚的范疇,之前網友曝其抄襲結果大家吐槽它比“原版”貴。去看品牌官網,人家寫的清楚明白,致力于為消費者提供“中等價位的優質時尚服飾”。


所以營收的上漲不一定對應銷量同比增長。


但問題是,產品開發依舊按照快時尚的做法,不強調原創性,強調對流行趨勢的總結和快速反應。


太平鳥在網上被指抄襲不是一天兩天,去年相關討論就已經很多,甚至于一些對比圖幾乎月月見到,但并沒有太大影響品牌方的做法以及銷量。

為什么?


對于大體量的時尚巨頭來說,抄襲并不是癥結核心,盡管網友一說到抄襲總是群情激奮,但事實就是,廣大消費者并沒有那么強調消費道德,或者說消費道德僅運行在一個限定的范圍內。

如果定價過高于消費者的預期,人們普遍認為售價中需要包含一定程度的原創費用,那問題才會成為問題,如果定價符合預期,那這個問題不一定是問題。簡單說來,一百塊的衣服抄不抄不是人人都關心,五百塊可就不一定了,一千塊呢?

這個現象不高尚,但是事實。同時,這不是中國消費者的問題,是全球消費者的“通病”,不然快時尚品牌怎么積累財富。


對比一下同樣是本土時尚業巨頭的李寧就能清晰看出來差別,從定價來看,李寧層次多并且清晰,原創性、單品包裝能力越來越強,營銷能力也不弱。


太平鳥在現有的定價體系中,拼命靠營銷去溢價就非常累并且難,代言人都到王一博這了,業內公認帶貨最強的頂流之一,再搞不出新的手法,明年營收就難說了。

而且關鍵還是回到產品,設計師是要慢慢磨的,一直按照編輯思路做設計想要轉思路需要時間,但如果到了轉折期再去轉市場可不等你。


這么說好像太平鳥一無是處?

當然不是,今年多半100億啊,大風刮不來,如果按照快消的定位,它的產品開發能力絕對不弱,對風向的把握很準確,不輸給國外的快消產品,話說歐陽娜娜的那個聯名系列產品做得還可以,而且審美上更加本土化,本土化這個詞在疫情后是很重要的。


太平鳥的問題是通病,現在國內大部分大體量的時尚品牌銷售的驅動非常單一,代言人、聯名、打爆款,產品也都是靠快時尚式的編輯能力。不好意思的說一句,沒有多少大體量品牌經得起挖抄襲問題,一些設計師品牌也經不起,只是抄得更小眾罷了。

畢竟被發現了付出的代價并不大,如果要改整個設計流程或者說設計方法,可能成本更高,輿論只是一時的,而且也不是每個被抄襲者都會去走法律途徑,走了也不一定有用。插句嘴,之前呂燕的案子業內還是很震動的,估計好多人沒搞懂,我就沒懂。


太平鳥如果維持現狀還能飛多久?

久還是久,但要高就非常難。原因是,它有很強的可取代性。假如它毛病一大堆,但是在市場上無法取代,那毛病再多也不影響銷量,貴也好、原創性低也好,該賣還是賣。

但它能完成的動作,別人如果努力一把也能完成,那就相當危險了,因為這類品牌的消費者粘性主要靠產品完成,還不能算靠品牌。別把明星帶貨算到粘性啊,這類消費者跟著明星跑的,最沒有品牌粘性。


市場就這么大,消費者就這么多,太平鳥手里已經有個100億的市場,后面的想往前面跑,攻哪個?選弱點最明顯的去搶。


什么最難攻、最難復制?依舊是創造力啊。


如果要在創造力上加一個限定,那就是洞悉消費需求的創造力

想想看,這幾年冒頭并快速發展的時尚品牌哪個不是如此,其中最完美的搭配公式是:美學需求+使用需求,美學需求靠設計、靠創造,使用需求靠發現、靠研究,個人覺得后者更需要營銷,因為眼下不斷被商業發現的需求都屬于非剛性需求,都屬于次要需求,屬于滿足人民對高質量生活追求的需求,所以帶有可包裝性,但兩種需求相輔相成。


最后,想強調——

以前幾次在推送中涉及景觀社會,看似消費者是整個經濟行為中最被動的一環,但是也請注意,我們選擇購買什么非常重要,流行、話題可以被制造,商品則是你我他用真金白銀買出來的,你隨手買的東西可能就在為某種流行的形成助力,又或者激勵了某種新的消費業態,你不買什么或許讓某種行為偃旗息鼓。

所以,影響消費行為的還有

消費倫理。


在需要刺激消費的眼下談消費倫理顯得有些蒼白,但不排除另一種可能,那就是消費倫理會在未來的消費行為中占更高權重。


想想我們經歷過的品牌歷程,在絕大多數品牌完成了設計上的時尚轉型之后,幾乎沒有丑衣服(故意丑除外)之后,品牌們開始將創造力延伸到其他方面,視頻廣告、T臺設計,等等,盡力營造出這個品牌所強調的時尚特色和概念。


再往下走,還有什么會影響消費行為?

我想,消費倫理終將被提上日程。


然而,這也會是它成為營銷手段的開始。


無論如何,選擇權在消費者手里,這個選擇權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接下來的市場,只是很多人沉迷于景觀社會看不清罷了。


文章來源:文刀米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