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區域布局中,湖南有兩座城市最受青睞。一座是省會長沙,第二座是雁城衡陽。
今年7月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衡陽被列入區域重點城市行列,湖南唯一一個。
9月29日,中國共產黨衡陽市第十二次代表大會閉幕。在這場關乎衡陽未來5年發展路徑的重要大會上,衡陽提出加快中心化進程,不斷提升衡陽在全國區域布局中的中心地位。
主編注意到,衡陽市黨代會報告中共出現了75處“中心”,并提出建成五大中心——區域經濟中心、區域消費中心、區域醫療中心、區域教育中心、區域應急中心。
01
“中心化”的優勢在哪
衡陽是一座與工業血脈相連的城市。“芙蓉牌”手表、“雙雁”牌自行車,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提供原料保障……從服務國民經濟生活到中國工業的很多重要時刻,衡陽都是參與者。
作為老工業基地,衡陽也經歷過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陣痛”。“陣痛”后是“新生”。目前,衡陽工業門類齊全,產業基礎雄厚,已形成了‘三色一電’優勢產業(有色、白色、黑色和電氣裝備),現有1200多家規上企業、40萬戶市場主體。老工業基地的基礎尚存、精氣神還在。這些既是衡陽發展的寶貴財富,也是衡陽趕超的堅實底氣。
同時,佇立在湘江邊的古城衡陽,也位于京廣大通道上,連接著廣西(東盟/北部灣)和廣東(粵港澳大灣區),有湘江2000噸級航道通達。2018年12月,衡陽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交通運輸部印發的《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中被列為國家物流樞紐布局承載城市。
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也讓衡陽在建設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陸港型物流樞紐、能源樞紐基地上更具有優勢。
近年來,衡陽先后成為了省域副中心城市和國家區域重點城市,今年8月初湖南省更是下發《支持衡陽市加快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指出,支持衡陽打造全國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城市、區域性經濟中心和現代消費中心、中西部地區內陸開放合作示范區,在實施“三高四新”戰略中爭取當主力軍、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走在前列、在承接產業轉移中爭當“領頭雁”。
從不同層面、領域給了衡陽一個清晰的定位與極高的期望,也為衡陽“中心化”注入了強心劑。
衡陽如今面臨的問題,是自身綜合實力與中央和省里期待還不完全匹配的問題。比如黨代會報告里提到的全市總體發展水平還不高,主導產業不夠鮮明,城鄉區域發展不夠協調,開放程度還不高,人口呈現流失態勢……這些突出問題都亟需解決。
02
如何做好“中心化”
衡陽黨代會報告提出,區域經濟中心是加快“中心化”進程的首要任務:構建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現代農業為基礎的現代產業體系,促進產業向衡陽轉移、要素向衡陽集聚、人才向衡陽流動。
今年2月,湖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許達哲來到衡陽。他強調,要振興實體經濟,大力發展制造業,強化科技創新,在引進培養創新型人才上下功夫,做好承接產業轉移這篇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