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的主場在縣域,產業的工人在鄉村。河南有一千七百多個鄉鎮,超過五萬人口的鄉鎮有500多個,大多都是農業為主,缺少現代工業企業,缺少農業以外的就業崗位,老百姓無奈的外出打工,造成人口外流,一些村莊出現空心,“三八六一夕陽紅”成為村里一景。大力實施巧媳婦工程,為老百姓提供就近就地轉移就業崗位,是行業企業的責任所在!
——河南省服裝行業協會會長 李剛
我叫王梅,光山縣本地人,今年44歲,家里有5口人。之前,我是光山縣十萬充絨大軍中的一份子,每年的8、9月份都要跟著老板到全國各地充絨,居無定所,每年都會換一個新地方。有時候,抬頭看看向南遷徙的燕子,我就像看到了我自己。為了一家人的生計,我在外漂泊了十多年。
隨著社會發展進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觀念的改變,充絨行業日漸萎靡;說實話出去充絨掙得都是辛苦錢,每天都要加班到深夜兩三點,身在外地,心在家,既要擔心孩子有沒有吃飽穿暖,學習有沒有退步,又要擔心老人的身體,吃盡了苦,受盡了累,飽嘗了苦辣與艱辛。
“打工無需去遠方,家鄉就有好工廠,裝備一流環境好,工資按月都發放,親人每天能團聚,賺錢顧家樣樣強”。這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
今年6月份,無意中,我看到了信陽利佳服飾招工啟示后,心里萌生了在家工作的念頭,和婆婆、老公一起商量后,婆婆開心的合不攏嘴,老公也贊成,于是我就去利佳報名上班了。
利佳服飾是由光山縣政府和省服裝行業協會合力招商引資來的一家港資服裝企業,常年為日本優衣庫,意大利阿瑪尼等世界高端品牌做代加工,工廠里都是智能化設備,不僅包教包會,待遇也不低,工資每月按時發放,每個星期還能休息一天。上班至今,我不僅學到了技術,通過企業文化,我也懂得了什么叫集體主義觀念,質量概念,工廠化理念,我就像大城市的工人一樣,成為了一名合格的產業工人。公司為我買了社保,將來退休了,也可以領退休金,現在的我,每月工資四千多,干勁十足,我還想帶了幾個好姐妹一起工作。
借此機會,我也呼吁和我一樣的兄弟姐妹們,不要再舍家棄口去其他地方做服裝了,我們光山縣就有大型服裝廠,只要我們努力工作,在家鄉就能夠過上美滿幸福的生活。
文章來源:河南省服裝行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