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第十七屆中國·肅寧國際皮草文化博覽會在中國裘皮之都肅寧開幕,本屆博覽會主辦單位為中國皮革協會、中國畜產品流通協會、河北省毛皮產業協會,承辦單位為中共肅寧縣委、肅寧縣人民政府、肅寧縣裘革行業協會。
肅寧縣人民政府縣長顏世東主持開幕式
中共肅寧縣委書記戴樹勝開幕式上致辭
中國畜產品流通協會會長潘種樹致辭
中國皮革協會理事長李玉中致辭
肅寧縣尚村鎮被河北省毛皮產業協會授予“河北省毛皮產業轉型創新示范基地”,河北省毛皮產業協會執行會長、秘書長靳國慶授牌。
本屆博覽會主題是“對接一帶一路,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機遇,服務雄安新區,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促裘皮產業轉型升級,拉動裘都經濟跨越騰飛”。致力于展示裘皮文化,共創美好未來,擴大裘皮之都影響力,同時,增強從業人員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凝聚市場人氣,鼓舞從業者士氣,推動毛皮產業轉型升級。
博覽會期間舉行了多場活動:河北省毛皮產業創新發展論壇暨河北省毛皮產業協會2017年會長辦公會、裘皮服裝品牌發布會、國際毛皮行業高峰論壇、投資項目發布會、裘皮服裝購物節等。
國內著名經濟學家吳新力
國際毛皮協會中國區副主席陳偉賢
中國皮革協會產業部主任黃彥杰
海寧皮革協會理事長任有法
中國輕工業信息中心智能制造專家咨詢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徐挺
2017肅寧縣首屆裘皮服裝購物節新品發布會現場走秀
肅寧裘皮,歷史悠悠
肅寧毛皮產業始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通過歷史的積淀,肅寧的毛皮產業不斷發展壯大,毛皮文化已深深植根于肅寧。
改革開放以來,肅寧縣皮毛業迅速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上世紀80年代的“原皮購銷”階段;第二個階段為上世紀90年代前半期的“市場流通+革皮加工”階段;第三階段為上世紀90年代后期的“市場流通+裘皮加工”階段。通過以上三個階段的發展,最終皮毛業成為肅寧有別于其他皮毛加工地的新發展優勢和最大亮點。
目前,肅寧全縣人口37萬,毛皮從業人員5.5萬人。經過多年的發展,肅寧毛皮業已形成珍稀毛皮動物養殖、市場集散、原皮硝染、裘皮服裝加工、研發設計、內外貿易完整的產業鏈。2016年,裘皮服裝業實現產值136億元,中國尚村皮毛交易市場是全國最大的裘皮原料交易市場,年交易各類皮張1.8億張,占全國年交易量的70%,年交易額250億元。全縣共有裘皮服裝加工企業180余家,年產裘皮服裝及飾品60余萬件,產品暢銷俄羅斯、美國、意大利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縣裘皮服裝業擁有中國馳名商標2個、河北省著名商標5個,真皮標志企業12家。
2005年,肅寧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和中國皮革協會命名為“中國裘皮之都”。2015年“肅寧裘皮”被國家質檢總局批準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今年1月份,肅寧被國家質檢總局批準籌建“全國裘皮服裝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
肅寧裘皮,要素完備
這里有全國最大的原皮交易中心。肅寧是我國原料皮的重要集散地,云集了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貂、狐、貉、獺兔等毛皮動物皮張,有“肅寧毛皮甲天下,舉步可攬天下皮”之譽。現擁有中國尚村毛皮交易市場、中國肅寧國際毛皮交易中心、獺兔原料交易市場三大原皮交易市場。年皮張交易總量1.8億張,交易額250億元,占全國毛皮皮張交易量的70%,被中國畜產品流通協會確定為:“全國毛皮原料價格指數發布單位”。其中中國尚村毛皮交易市場,建于2005年,占地187畝,建筑面積11萬平方米,年交易皮張1億張,年交易額140億元;中國肅寧國際毛皮交易中心,2013年建成,占地189畝,建筑面積13萬平方米,年交易皮張6000萬張,年交易額100億元;獺兔原料交易市場,建于2012年,占地50畝,建筑面積3萬平方米,年交易皮張2000萬張,年交易額10億元。
數據顯示,在毛皮動物養殖領域,肅寧2016年毛皮珍稀動物養殖年出欄量達200萬只;規模養殖場25家,養殖專業合作社82家。在養殖質量上,所有規模養殖場和多數養殖專業戶掌握了人工授精,品種改良以及標準化飼養、防疫、屠宰取皮等技術。
這里是京津冀最具影響力的裘皮服裝貿易中心。肅寧區位優勢明顯,周邊200公里人口1.3億,具備巨大的裘裝消費市場潛力。肅寧規劃有大型毛皮購物商城100萬平方米,已建成65萬平方米。中國裘皮城被認定為國家“AAA”級商貿旅游景區,華斯國際裘皮城被認定為國家“AAAA”級景區。“華斯裘皮特色小鎮已成功入圍全省首批30家特色小鎮擬創建名單。
這里是國內重要的服裝服飾加工基地。全縣擁有服裝服飾加工企業及攤點300多家,其中出口放權企業95家,擁有“怡嘉琦”“華斯”“肅昂”“賽格鷗”“浮蕾雅”“博丹”等“中國馳名商標”“河北省著名商標”。2010年11月,華斯股份在深交所上市,成為中國裘皮第一股。肅寧被河北省政府確定為“省級裘皮服裝加工出口基地”,2016年全縣裘皮服裝、服飾出口總額突破1.8億美元,占全國的8.7%。
這里有功能齊備的毛皮產業要素。兩個省級園區為毛皮企業提供了高層次發展平臺。肅寧縣經濟開發區規劃占地11.8平方公里,肅寧縣物流園區規劃面積7.5平方公里,兩個園區與縣城新區、尚村鎮區相連接,形成了“1+1”發展模式,形成了“以城帶產,以產興城,產城互動”的發展格局。開發區基礎設施完善,已建成七橫三縱路網框架,區內達到“九通一平”。
建設了國家級毛皮質檢中心。國家質檢總局于2013年11月批準建設國家級毛皮產品質檢中心,可為裘皮服裝提供權威的檢測數據和毛皮標準的制定。
為有效解決毛皮硝染環保問題,肅寧縣于2006年建設了第一污水處理廠,引入中持環保科技公司進行專業托管,創新了園區治污專業化管理模式,得到了環保部的認可和推廣。目前,肅寧縣經過整合,將原有21家硝染企業成功整合成4家,規劃建設了新的硝染園區,通過引進國內最先進技術工藝,采用最先進的設備,實現了循環用水,清潔生產,實現了可持續發展。
肅寧裘皮,產業發力
肅寧縣一直把毛皮產業作為立縣第一主導產業,在新的形勢下,經過論證研判,確定的產業發展定位為:著力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產業升級打造“六大中心”。通過環保建設、品牌建設、研發建設、購物休閑旅游城建設、質檢中心建設、信息電商建設,使肅寧裘皮實現質變,將“中國裘皮之都”打造成“世界裘皮之都”。
原皮拍賣交易中心。目前肅寧已擁有全國最大的原皮交易市場。在原皮交易方面著力做好進口皮張承接落地,拍賣行培植,推動國產皮張標準化拍賣。借助國家級質檢中心落戶肅寧的契機,積極推進國產皮張標準化分類,建設國內拍賣行。通過標準化、電商化優化原皮流通業態。
綠色環保硝染中心。在環保高壓的態勢下,硝染是毛皮的生命體,在環保部、工信部的指導下,按照工藝最先進、清潔化生產、循環用水的方向建設好毛皮循環科技示范園,使全縣硝染能力達到7000萬張。
保稅物流中心。根據毛皮國外進口皮張主要用于內銷,國產皮張主要用于外銷的逆向進出口貿易的需要,建設好“千畝保稅物流園”,引入海關、動檢、中信保等機構,更好地滿足毛皮進出口要求。依托保稅物流中心,引入海關、動檢、中信保等機構,建成國內首家毛皮拍賣行,打造區域性綜合保稅物流中心,項目一期工程建設封關運營區,投資2億元,占地面積90畝,總建筑面積3萬平方米。二期建設占地180畝的封關運行區。三期建設占地500畝的物流園區。2016年開工建設,預計2020年完成。近兩年主營業務收入5億元,利稅6000萬元。
服裝設計研發加工中心。該縣現有裘皮服裝加工企業180余家,產品主要有貂、狐、貉、獺兔等各類裘皮服裝服飾,年加工裘皮服裝服飾60多萬件,從業人員達3萬人。該縣將發揮優勢,進一步壯大服裝加工群體,引進國際、國內知名服裝品牌,加強與頂尖設計師的聯系,建設國際一流設計師工作室,根據流行趨勢,對裘裝款式進行研發;規劃建設好華斯裘皮特色小鎮、風尚小鎮等產業項目。
全國最具影響力的裘皮服裝貿易中心。充分發揮肅寧特有的交通區位優勢、著力發展休閑旅游業,建設“三館、兩城”:珍稀毛皮動物觀光館、裘裝工序演示館、百萬平方米裘裝購物城、娛樂休閑美食城,使肅寧成為京津冀裘皮服裝旅游購物、裘裝批發、電子商務的裘皮新名城。
全國毛皮質檢信息中心。利用國家級質檢中心平臺,為毛皮提供全方位檢測服務;佩掛“肅寧裘皮”國家地理標志,充分發揮原皮市場毛皮價格指數采集基地作用,打造全國最權威、最具影響力的毛皮信息中心,更好地指導毛皮業健康發展。
今年以來,肅寧縣依托裘皮服裝產業優勢,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歷史機遇,全力建設千畝華斯產業園、千畝保稅物流園、千畝裘皮服裝加工園,打造京津冀乃至北方最大的裘皮商貿旅游購物中心。在千畝華斯產業園上,打造集旅游度假、休閑娛樂、餐飲購物、裘皮博覽、行業發布等為一體,引領國際國內裘皮產業發展的行業龍頭。目前,建筑面積20萬平方米的華斯國際裘皮城、6萬平方米的華斯裘皮服裝加工基地和5萬平方米的華斯戰略聯盟基地一期已經建成并投入使用。在千畝裘皮服裝加工園里,積極引進國內外裘皮服裝加工企業,特別是北京雅寶路服裝市場及周邊1000余家裘皮服裝加工企業,打造面向國內外市場的裘皮服裝加工基地。目前,已與200余家雅寶路服裝加工企業達成入駐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