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終端服裝產業數字化轉型如火如荼進行時,作為上游的面輔料供應商們,也在積極求變,一方面來源于上游快返需要加速生產流程的壓力,一方面則源于產業尋求轉型的動力,而這其中,intertextle也見證了一批敢于創新的“先行者”早早開啟數字化轉型,收獲新發展與新機遇。
01
/面料企業數字化探索
江蘇陽光集團,作為intertextile面輔料展的忠實參與者,多年來從未缺席。陽光面料在業界首屈一指,其毛紡產品更堪稱引領業界的風向標。在制造業兩化融合的當下,陽光集團通過數字化來突破原有的發展瓶頸,其數字化改造可以說最先是從面料下手的。
數據不通是影響陽光數字化改造的一大障礙。為此,自2018年起,集團斥資2個多億打造“智能車間”,采購最先進的自動化、智能化紡織生產設備,對生產設備進行技術改造,形成自動化、智能化生產線,全面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發力智能化轉型升級。
通過建設百萬級精毛紡配方數據庫,驅動染色、配色工序最優最高效組合;通過人工智能視覺識別,驅動中國精毛紡織品瑕疵識別的新變化;通過實施服裝裁剪智能化,構建個性化服裝定制精準服務最低成本方案;通過研發“智能面料圖譜”,讓多品種小批量的庫存面料及輔料,快速成為下游個性化服裝定制企業急需的最優的原料來源……“讓數據成為新的生產資料,使貶值的低價庫存轉變為增值的高價財富,解決整個行業面臨的痛點?!苯K陽光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麗芬說,江蘇陽光集團還在不斷探索“互聯網+”的新商業模式,并實現了企業從傳統制造的羊毛生產資料到智能制造的數據成為生產資料,帶來數字化生產體系的新變革。
intertextile

魯泰紡織,是全球高檔色織面料生產商和頂級品牌襯衫制造商,也是intertextile面輔料展的老朋友。多年來,魯泰紡織始終把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作為企業加快發展的重要策略,是智能化、數字化紡織的全球倡導者和踐行者。


2019年,由魯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香港理工大學、東華大學、浙江大學和中原工學院共同完成的“紡織服裝行業紗線與面料顏色數字化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應用”項目,通過將顏色進行數字化表達,對紡織面料的測色、配色、呈色和傳色等方面開展了系列攻關,突破了顏色數字化表達的關鍵裝備和技術瓶頸,實現了顏色從產業鏈到供應鏈的精準和高效傳遞。
該項目在精準控制原料品質和加工工藝的基礎上,探析了不同種類和色系的染料在纖維、紗線和織物介質的飽和濃度特征,實現了染料配方的智能檢索配對;研究出面料六分光學模型,奠定了精準配色理論根基;創建了混色和單色的光譜匹配模型,確保了混色樣品和單色面料的高度匹配,樣品配色成功率提升至90%以上。該技術可以通用于棉、麻、毛、絲和化纖等色紡、色織和印染,同時魯泰紡織在全球布局的各生產工廠和重要客戶間已實現顏色的數字化傳輸。項目成果推進了紡織面料的高端化和時尚化進程,提升了行業整體技術實力和國際競爭能力。
02
/科技企業數字化配套
其實面料產業的數字化轉型不止發生在面料企業當中,尤其是當下,疫情已成為影響全球行業發展的重要變量,紡織行業供需兩端經受著前所未有的沖擊與挑戰。在對制造效率要求更高、差異化需求更加強烈的今天,該如何發揮既往的制造優勢?又該如何面對洶涌而來的數字經濟、綠色發展的浪潮?
2021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秋冬)博覽會(以下簡稱“intertextile面輔料展”)的“2021中國國際面料設計大賽”獲獎面料產品的數字化展示視頻吸引了眾多觀眾駐足。視頻中展示了25款超高精度3D數字面料與數字服裝,清晰立體的肌理與逼真的效果讓人難辨虛實。這是由中國紡織信息中心與北京心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再度攜手打造的超高精度3D數字面料展示平臺,展現數字科技在商業形態進化、價值增長模式、低碳創新轉型的巨大潛力與應用前景。
在2021中國國際面料設計大賽的獲獎面料產品數字化展示中可見,心咚科技利用超高精度3D數字面料模擬技術,對面料真實數據進行采集,通過AI物理引擎實現對面料的虛擬化。無論是扎染風水墨風呈現出簡潔柔和的清新格調,還是抽象化數字迷彩表現的未來感格調感;亦或者星光閃爍的星際視效,甚至是輕盈蓬松的舒適手感的呈現,在心咚技術的加持之下,都構建出豐富細膩的視覺層次。
據了解,心咚科技是一家專注于時尚產業數字化升級的人工智能公司。目前該公司在英國、美國和加拿大都擁有技術研發團隊,并與曼徹斯特大學實驗室合作建立了全球最大的數字面料中心,為產業提供由視覺資訊和面料數據相結合的可視化展示,打造服裝行業的數據流通。案例顯示,心咚科技通過幫助企業快速虛擬化產品展示和零成本預售,降低了面料商和品牌商50%的研發成本和70%的營銷費用,縮短了90%的開發周期。

無獨有偶,鹿優數科構建了“大數據需求預測-面料智能研發-工藝數字化-物料智能供給-網絡化產能協同-云工廠智慧生產-銷售數據監測”的業務閉環及數據閉環,以數字化面料為流轉載體,以工業大數據湖及工業云計算為核心資源及能力,實現以需求為導向的面料規?;葱枞嵝陨a的創新模式。
據悉,鹿優數科通過ODM模式代替OEM或者加工單模式,可以看做是推薦邏輯替代搜索邏輯,制造“增量”。此外,可跨區域跨工廠復制的數字化工藝解決織染廠完全依靠“老師傅”解決工藝問題的困局,致力于將全行業染成率提升至95%以上。

在數字化轉型深化的今天,企業實現內外部數字化的協同一體,成為亟須跨過的門檻。因為,沒有哪個單一的產品可以滿足企業的全部需求。
當然面料產業的數字化轉型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它不僅僅是技術的簡單應用,它涉及企業設計、制造以及運營的方方面面。數字化轉型并不是面料企業的終極目標,而是幫助面料企業完成自身提升的一個重要途徑。
文章來源:中國紡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