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市場需求和化纖科技水平的發展,再生纖維素纖維在棉紡織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受到關注。為推進產業鏈上下游融合創新及高質量發展,在再生纖維素纖維行業綠色發展聯盟(CV聯盟)的支持下,2017-2021年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和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針對再生纖維素纖維棉紡織企業應用情況先后進行了三次調研,本報告基于最新的調研結果,對再生纖維素纖維在棉紡織行業中的應用現狀及發展前景進行了分析。
一、再生纖維素纖維在棉紡織行業的應用情況
再生纖維素纖維是天然纖維素(棉、木、竹、麻等)經過溶解后再加工形成的紡織原材料,本文主要分析常規產品粘膠短纖維及新產品萊賽爾纖維。再生纖維素纖維是性能最接近棉纖維的化纖產品,其吸濕性、透氣性和染色性甚至優于棉纖維,有著良好的親膚性和吸水性。根據國家統計局和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數據,2020年我國再生纖維素纖維產量400萬噸,其中短纖維產量383.5萬噸。隨著市場需求的增加和化纖科技水平的發展,棉紡織企業對再生纖維素纖維的應用持續增長,見圖1。根據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數據,2020年我國棉紡用再生纖維素纖維317萬噸,是2010年2.1倍,占非棉纖維用量的28.1%,分別較2010年和2015年提高了13.9和4.3個百分點。
圖1 2010-2020年棉紡再生纖維素纖維用量及其占非棉纖維用量的比重
二、棉紡織企業應用再生纖維素纖維的情況
(一)概述
2021年調研覆蓋棉紡織企業產能合計超過2000萬錠,用量超過100萬噸,占我國再生纖維素纖維紡紗領域需求量的30%以上,并針對95%以上在我國從事再生纖維素纖維生產、銷售活動企業的供應情況進行了調研。
(二)棉紡織行業應用品種
從調研的數據看,棉紡織企業用量最多的是常規粘膠短纖維,隨著棉紡織行業逐漸向高質量發展以及市場消費需求升級,常規粘膠短纖維的用量占比不斷下降,萊賽爾、莫代爾和其他新纖維的占比上升。調研顯示,常規粘膠短纖維應用占再生纖維素纖維總量的87%,呈下降趨勢,萊賽爾、莫代爾等新纖維的用量都有所增加,見表1。
表1 應用再生纖維素纖維主要品種情況
據《The Fiber Year 2021》數據,2020年,全球萊賽爾產量約25-30萬噸,約占再生纖維素纖維的4.6%。調研顯示出三個特點,一是萊賽爾纖維用量達到再生纖維素纖維總用量的6.2%左右,主要應用在規模較大的企業中,對產品創新與發展發揮著較大作用;二是綠色可持續發展成為紡織行業新的風向標,萊賽爾纖維的“綠色纖維”理念正在被消費者認可;三是萊賽爾纖維的服用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既豐富產品創新的發展,也有利于市場推廣及技術的儲備。
(三)產品質量指標評價
棉紡織企業對生產再生纖維素纖維企業的產品質量進行了評價,見表2,結果分析如下。
表2 再生纖維素纖維產品質量指標評價情況
1.纖維強度
纖維強度是纖維內在質量的反映,是纖維具有加工性能和最終用途的必要條件。再生纖維素纖維的強力和伸長可在加工過程中控制,除拉伸斷裂特性外,纖維在外力作用下的變形恢復能力會影響到紡織品的尺寸穩定性和使用壽命。與2019年相比,2021年的調研認為纖維強度指標好的棉紡織企業占比下降了7個百分點,也反映出棉紡織企業對該指標的要求提高或纖維本身的強度下降,纖維生產企業要進一步加大對纖維強度這一核心指標的關注度。
2.并絲、疵點和批次穩定性
棉紡織企業對并絲、疵點和批次穩定性三項指標的評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認為并絲和疵點指標好的企業占比提升了6個百分點,但與其他質量指標相比評價仍然較低;二是企業對批次穩定性指標的評價明顯提高,但認為該指標較差的企業占比上升。整體看,棉紡織企業對此三項指標的評價均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纖維生產企業在質量控制方面還需要繼續努力。
3.回潮率
在粘膠短纖維生產過程中,回潮率指標始終是生產和用戶反應最敏感的指標,回潮率的控制向來是纖維生產企業的難題。棉紡織企業對回潮率指標的認可度明顯提升,認為回潮率指標好的企業較2019年提高了13個百分點,認為一般和較差的企業占比明顯下降,說明纖維生產企業結合生產實踐,把控回潮率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4.油劑
粘膠短纖維油劑是纖維后處理工序的重要化學用劑,它能增加纖維的潤滑性,減少纖維的靜電效應,增加纖維的抱合力,還可增加紗線的強力和耐磨性能,降低加捻強度損失。棉紡織企業對纖維油劑指標的認可度最高,占比也有所提升,有利于紡紗企業提高可紡性和適用性,但仍有23%的企業認為纖維油劑的品質存在差距。
(四)服務滿意度評價
對再生纖維素纖維供應企業服務滿意度的評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供貨穩定性、包重穩定性和售后服務,結果見表3。
表3 對再生纖維素纖維生產企業服務滿意度評價情況
1.供貨穩定性
調研結果顯示,認為供貨穩定性好的棉紡織企業占比較2019年下降了16個百分點,滿意度較低。一個好的纖維生產企業,擁有持久的競爭力才有利于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纖維生產企業既要提高供貨的穩定性,也要保證供貨的及時性。
2.包重穩定性
棉紡織企業對包重穩定性的滿意度最高,82%的企業認為包重穩定性好,與2019年相比提高了11個百分點。包重的穩定性與回潮率相關性較大,對比表3企業對回潮率指標的評價可見,隨著纖維生產企業對回潮率的控制提升,包重的穩定性隨之提高。
3.售后服務
棉紡織企業對售后服務的滿意度有所下降,認為售后服務好和一般的企業分別下降了5和2個百分點,認為較差的企業增多。售后服務最能體現纖維生產企業的服務品質,也會影響甚至決定纖維生產企業的長遠發展,售后服務質量下降將會造成訂單的流失,纖維生產企業的服務意識有待提升。
(五)產品開發能力
從原料來源看,除了使用傳統的棉漿、木漿、竹漿以外,隨著回收利用的棉紡織品制漿技術逐步工業化,循環再利用再生纖維素纖維也成功推向市場,再生纖維素短纖維功能性產品進一步擴展。針對不同紡織設備開發的定制化纖維產品進一步提升了下游的生產效率及產品質量,受到了下游市場的廣泛歡迎。
棉紡織企業對再生纖維素纖維產品開發能力的好評明顯提升,主要在兩方面有突出表現,一是新產品開發能力有所增強,但仍有39%的企業認為開發能力一般和較差,說明再生纖維素纖維產品的開發還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二是合作開發的積極性大幅提高,認為合作開發的積極性高的企業占比較2019年提高了17個百分點,見表4。再生纖維素纖維生產企業與棉紡織企業合作開發能夠更充分地發揮各自優勢,有利于加強雙方之間的交流,充利用各方資源,研發出更多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
表4 對再生纖維素纖維產品開發能力評價情況
三、思考分析
總體而言,在紡紗應用中,對再生纖維素纖維纖維的纖維強度,并絲、疵點,批次穩定性,供貨穩定性,售后服務,新產品種類六方面的意見較為突出,各纖維生產企業在此六方面的表現也差異明顯。
(一)六家優質供應商的發展分析
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與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于2021年聯合推出了6家棉紡織產業鏈“優質供應商”,企業經營各有特點,見圖2,主要情況如下。
(1)賽得利、唐山三友各方面表現較為均衡,沒有明顯短板,結合當前國內市場實際情況,不論產品質量、服務及業內影響力均不愧為龍頭企業。
(2)蘭精、新疆中泰有較明顯的優劣勢。蘭精在纖維強度、并絲、疵點,批次穩定性、新產品種類四方面表現突出,但在供貨穩定性及售后服務兩項中有一些非議,部分原因或受制于產能及市場,或因在新冠疫情導致國際海運受阻的情況下,使問題被進一步放大。新疆中泰則是“另一個極端”,由于地處新疆,其粘膠纖維產能多通過“疆內循環”,這使其具有穩定的客戶群體,產業鏈能夠形成穩定的供需關系,生產連續性較強,產品穩定性好,也利于提供售后服務,但另一方面,需要進一步提升產品品質。
(3)山東雅美、絲麗雅兩家企業總體表現比較優秀,不過在穩定產品供應、新產品研發等方面應有較大的提升空間,質量穩定性控制、回潮率控制及售后服務能力也需要進一步加強。
(二)國產萊賽爾纖維的發展分析
隨著國產萊賽爾纖維逐步成熟并形成一定規模,此次調研中,除常規粘膠短纖維外,棉紡織企業也對國產萊賽爾纖維進行了評價,見圖3,主要情況如下。
圖3 粘膠短纖維與萊賽爾纖維評價對比
(1)大多數棉紡織企業對萊賽爾纖維的強度指標表示滿意,這主要得益于纖維的本征特性,對纖維回潮率、油劑指標的評價也不錯,部分指標甚至好于常規粘膠短纖維,但在并絲、疵點方面的問題較為突出。
(2)棉紡織企業對萊賽爾纖維生產企業的供貨穩定性、包重穩定性兩項指標較為滿意,主要由于近幾年萊賽爾纖維行業產能增長迅速,行業庫存較高,能夠保證下游需求;對包重穩定性的評價則更高,得益于纖維生產企業的供貨理念,應用的打包設備基本是業內通用的新設備,對包重控制相對更好。
(3)棉紡織企業對我國萊賽爾纖維行業評價最低的兩個維度是新產品種類和合作開發積極性,說明目前我國萊賽爾纖維生產企業產品較為單一,多為常規萊賽爾短纖維(非交聯型),交聯型、半交聯型產品尚未成熟。與之對應的,我國萊賽爾纖維行業發展時間相對較短,能夠支撐產業鏈合作、開發的人才相對匱乏,紡紗技術、印染技術仍是制約萊賽爾紡織品后道應用的關鍵瓶頸。由此看,通過產業鏈合作打通關鍵技術瓶頸,是進一步拓展萊賽爾纖維下游需求的關鍵。
(三)粘膠短纖市場運行情況
除了產品質量、服務滿意度和產品開發能力外,價格也是棉紡織企業應用原料時考慮的重要因素。棉花、滌綸短纖和粘膠短纖是棉紡行業的三大主要原料,近五年的價格走勢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三者有一定關聯度,整體走勢趨向一致;二是2020年以來,在中美貿易摩擦及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影響下大幅波動,2021年3月粘膠短纖價格甚至高于同期的棉花價格;三是與棉花和粘膠短纖相比,滌綸短纖價格走勢相對較為平穩,見圖4。
圖4 近五年棉花、滌綸短纖和粘膠短纖價格走勢
粘膠短纖維價格波動除了與市場需求相關外,還受粘膠纖維行業產能及產量變化的影響。2017年,粘膠纖維行業庫存處于歷史較低水平,供給緊缺支撐粘膠短纖維價格上漲,從表5可以看出,當年粘膠短纖維與棉花價格基本持平;進入2018年,粘膠纖維行業產能逐漸釋放,供需矛盾明顯,疊加中美貿易摩擦對下游紡織需求的影響及新冠疫情沖擊,兩年間價格一路下滑;從2020 年8月開始,隨著供給端邊際改善,需求端出現增長,價格持續攀升;到2021年3月漲至峰值后,受下游需求不振影響,價格下跌。
表5 棉紡主要原料年均價格對比
數據來源: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
四、再生纖維素纖維產業鏈面臨的挑戰及發展展望
(一)產業鏈面臨的挑戰
1.供需結構階段性失衡
隨著再生纖維素纖維行業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粘膠短纖維單線產能快速增長,萊賽爾纖維技術實現突破,“十三五”期間,再生纖維素纖維行業迎來產能的快速增長,粘膠短纖維增量超百萬噸,萊賽爾產能突破20萬噸。但受中美貿易摩擦、產業轉移、新冠疫情等一系列因素影響,下游需求增長幅度與上游產能擴張速度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再生纖維素纖維產能利用率近幾年持續維持低位,再生纖維素纖維企業正面臨嚴峻的生存挑戰。
2.綠色可持續屬性尚未轉化為競爭力
相比于粘膠短纖維,盡管萊賽爾纖維被稱作新一代“綠色纖維”產品,并被視為未來有可能全面替代粘膠短纖維的創新產品,但由于產品本身特點及后道加工與常規粘膠短纖維存在差異,目前市場銷售、終端需求中普遍被當做獨立產品進行銷售。下游客戶采購原料主要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加工費、產品質量、售后及終端需求,當前國內萊賽爾纖維產品銷售的競爭仍是萊賽爾纖維行業內的競爭,比拼的是產品的品質與價格,因此,盡管萊賽爾纖維生產企業多用“綠色纖維”作為產品亮點作為宣傳,但短期內并不能對下游采購形成明顯的促進作用。
3.產品質量及研發力度仍需提升
從2021年調研棉紡織企業反映的情況看,我國再生纖維素纖維生產企業在產品質量、新產品研發及合作開發積極性等方面雖然有了明顯的進步,但仍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除傳統意義上的莫代爾、高白纖維、功能性纖維等差異化產品研發外,針對產品質量提升,部分再生纖維素纖維企業正在深入研究更加適用于特定紡紗機型的“定制化”產品。通過生產參數微調、油劑調整等手段,優化纖維在紡紗中的表現,支撐下游客戶提升紗線抱合力、提高紡速等,值得行業其他企業學習、參考。
(二)未來發展展望
1.打造綠色可持續發展產業鏈
再生纖維素纖維作為原料可再生、產品可降解的纖維產品,具有天然的綠色可持續屬性。隨著終端服裝品牌對“可持續原材料”采購需求的進一步增加,產業鏈需要進一步加強合作,共同打造綠色可持續產業鏈,提供源于自然、歸于自然的可持續、高品質綠色紡織原材料。與此同時,產業鏈也需要形成合力,進一步加強宣傳推廣力度,讓下游企業及終端消費者真正了解、認識再生纖維素纖維,感受到再生纖維素纖維的魅力。
2.加大產品開發與應用領域拓展力度
隨著人們消費理念的提高,再生纖維素纖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再生纖維素纖維行業需要繼續挖掘產品特點,加大市場開發及配套服務工作,針對性開發、定制差異化產品,擴展下游應用領域、提升產品用量。重點關注再生纖維素纖維產品追溯示蹤技術、“可持續粘膠短纖維”品牌建設、交聯萊賽爾纖維研發以及萊賽爾纖維紡紗、印染技術等。
3.充分發揮協會、聯盟作用
產業鏈商業環境、傳統粘膠纖維的環境保護及行業形象、萊賽爾纖維紡紗、印染技術瓶頸等問題,均屬于產業鏈上下游從業者面臨的共性問題。需要充分發揮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再生纖維素纖維行業綠色發展聯盟在相關工作中的引領性作用。依托協會、聯盟的工作平臺,通過行業交流合作,共同探討相關問題的解決方案,并依靠其影響力,逐步解決行業面臨的共性問題,進一步引導再生纖維素纖維產業鏈的高質量發展。
文章來源:中國紡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