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在全球倡導制造業回歸的共識下,“機器換人”已經是大勢所趨,工業生產領域對自動化縫制單元的需求越來越廣闊,自動化縫制單元應用于各細分品類的市場空間還將繼續擴大。
我國的紡織工業生產規模居世界第一,而家紡行業是僅次于服裝行業,擁有中國第二大品類市場份額的紡織產業。家紡行業也是目前整個紡織品行業中發展前景最好、成長速度最快的行業之一。
由于勞動力成本迅速攀升,同質化產品競爭激烈,加之疫情影響、能耗雙控,家紡企業面臨著巨大的壓力。而智能縫制裝備是大勢所趨,是實現企業轉型升級的一條優化路徑。

傳統家紡生產是典型的人工需求較密集的產業,而且傳統人工生產需要依賴熟練的技術工,工序冗長(拉布/裁剪/搬運/縫制/包裝等),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品質參差不齊。而家紡產品都對質量、損耗有高要求,對工藝也有講究。老工人已經干不動了也找不到了,新招的工人生產保證不了時效,又做不到統一的產品做工標準,就更需要引進家紡自動化縫制裝備,才能保質保量。
在家紡縫制機械領域中,已經有能夠實現多道工序集成的單元化、專用化的高效率自動縫制設備。例如:自動毛巾機、自動床單機、自動枕套機、自動床笠機、自動窗簾機、自動胖被機、自動毛毯機等,目前家紡縫制機械擁有品類最齊功能最全面的制造企業是蘇州瓊派瑞特科技(簡稱TPET)。

家紡自動化生產線:能實現自動送料、裁剪、縫制、上標、收料等多工序進行集成和自動化控制,而且還能實現不同工藝需求,比如直角、圓角,鏈式、鎖式線跡等多種工藝類型,大大降低了操作技能、降低了勞動強度,不僅提高了產品的一致性和品質質量,效率也是大幅提升。
例如:床單,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常用物品,單品量非常大。而傳統人工縫制床品,面料大且堆積,工人勞動強度大且多。人工縫制床單:8小時產能是 250條,按日產1萬件成品計算,則需要縫紉工加輔助工近50人才能完成。隨著社會的發展,能耗“雙控”也在持續加強,營造節能綠色的生產環境,是時下的焦點,因而智能化、環保化的生產環境建設迫在眉睫。全自動床單機,裁縫一體化,自動出成品,1套設備日產 6000條,可一鍵換款、變換尺寸、自動糾偏、自動收料,推動高效化、省人化、節能化的先進制造,推動建設生態文明,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企業。
現實意義
1、從人工成本角度分析:如果說1臺家紡自動四邊縫可以替代20個人工作業量,那么2臺機器,就可以省去40個人,4臺機器就可以節省80個人。而且操作者無需高技術的經驗者,一般操作工即可上崗。
2、從產品品質角度上講:可以輕松縫制多種工藝產品,以及不同面料組合縫制,滿足不同需求,提高產品同質化程度,使品質穩定性得到保障。
3、從經濟效益角度上講:縫制自動化裝備就是實現機器換人的首選,是推動技術紅利替代人口紅利,成為新的產業優化升級和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之源。
文章來源:e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