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小校服企業
如何“明智收割”,突破衰退陷阱

逆勢增長
在不確定中提升價值,突破衰退陷阱
PART.01

聽聞你來過的故事
8年前,王偉曾幫父親在當地經營一家服裝廠,為周邊幾所學校提供傳統運動校服,也接一些職業裝代加工業務,廠房占地2000平米,雇傭20多位工人和幾十位季節工和日結工,年營收規模300萬左右。比起利潤已經很薄的代加工業務,校服算是一門好生意,一方面學校生源穩定增長,一方面通常提前繳付校服款才開始生產。
但受2013年上海“毒校服”事件影響,已經接了班的王偉開始思考,在傳統運動校服產品常年不變、價格探底的現況下,如何服務好這幾所老學校?一次偶然的機會,王偉接觸到業內一家快速發展的品牌化運營的校服企業,差異化的國際制式校服風格,和圍繞校園構建提案的能力模板,讓王偉眼前一亮。接觸下來,品牌在備貨上的承擔和“客戶終身歸屬自己”的契約,成為最吸引他考慮成為品牌在當地合作伙伴的兩點因素。
2014年,王偉解散了家里的工廠,留下了常年雇傭的十幾位員工,向其他工人支付了遣散費,雖有不舍,但事實證明他在“面口袋”校服的衰退期做出了明智的退出決定,獲得了凈投資的回收最大化,并且抓住了進入新興領域的先機。與品牌簽訂合作協議后,他只備了一些常規款式用于平時的零散增補訂和零售,面向校園的團購產品則均由品牌分撥中心發出。
如今,自己帶著30人團隊專注于制式校服推廣,業務規模在5年時間內實現了十幾倍的增長,他所服務的40余所學校年銷售額已達3500萬。此外,王偉將2000平米的廠房用于出租,還擁有了一份“被動收入”。

王偉轉型七年后的業務增長(單位:萬元)
PART.02

在衰退期中采取“明智收割”戰略
就校服產業而言:傳統的“面口袋”校服產業在發展中,已呈現出市場銷售量降低、產品類型減少、研究和開發費用降低、競爭者減少等下降階段特點。企業如被倒逼轉型或退出,將面臨勞動力安置成本、難以避免的結構性庫存成本,及與上下游的合同違約風險。傳統校服企業運營者在面臨轉型時對自身成就的自豪感和對未來的不安也成為了難以跨過的情感壁壘,應提前規劃好路徑,盡量降低退出壁壘。
同時,波特提出了應對衰退產業的戰略選擇:

圖片來源:《競爭戰略》(邁克爾·波特著)
人口也是造成行業衰退的一個重要因素。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人口出生數據,中國人口出生數在2020年呈現明顯的下跌趨勢,這意味著未來五六年內消費校服的人群將無可避免地下降。小微企業的生存空間進一步收窄,具有品牌競爭力和雄厚資金、技術基礎的大企業有更大幾率在行業洗牌中生存下來。

資料來源:Wind,華泰研究

滌綸原材料采購價在過去一年中的價格走勢

棉花原材料采購價在過去一年中的價格走勢
數據來源:全球紡織網
PART.03

后疫情時代
避開“消耗戰”陷阱,成為局部領導者是關鍵
今年以來,全球疫情仍在持續演變,國內經濟恢復仍不穩固,國內疫情在多地出現局部反彈,市場復蘇不確定性增加。
(文中王偉為化名)
來源 | ISUE校服園服展、中國服飾、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