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裝備制造業“專精特新”“隱形冠軍” ──機械行業“專精特新”專題研究報告,詳細分析了專精特新企業發展路徑、政策、行業分布等內容。報告表明“專精特新”聚焦高端制造,機械設備企業是專精特新的主力軍,機械行業共有專精特新上市企業共計91家,占比高達26%,上市公司數量在各板塊中排名第一。
“專精特新”是指具備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優勢的中小企業。
-
“專”:專業化(主營業務專注專業)。企業專注核心業務,具備專業化生產、服務和 協作配套的能力,其產品和服務在產業鏈某個環節中處于優勢地位,為大企業、大項目 和產業鏈提供優質零部件、元器件、配套產品和配套服務。
-
“精”:精細化(經營管理精細高效)。企業經營管理精細高效,在經營管理中建立了精細高效的制度、流程和體系,實現了生產精細化、管理精細化、服務精細化,形成核心競爭力,其產品或者服務品質精良。
-
“特”:特色化(產品服務獨具特色)。企業針對特定市場或者特定消費群體,利用特色資源、傳統技藝、地域文化或采用獨特的工藝、技術、配方或特殊原料進行研制生產 或者提供獨具特色的產品或服務,具有獨特性、獨有性、獨家生產特點,有較強影響力和品牌知名度。
-
“新”:新穎化(創新能力成果顯著)。企業創新能力成效顯著,具有持續創新能力, 并取得比較明顯的成效,企業產品或者服務屬于新經濟、新產業領域或新技術、新工藝、 新創意、新模式等方面創新成果,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應用前景廣闊,具備較高技術含量或附加值,經濟社會效益顯著,具有良好的發展潛力。
這批公司長期專注于細分市場,掌握核心技術、創新實力強、市場占有率高,處于產業供應鏈的關鍵環節,有助于對我國產業鏈中細分領域的短板進行技術突破的填補, 從而有望為國家解決一批制造業細分領域內的“卡脖子”難題。“專精特新”亦是政策對中小企業發展路徑的規劃。政府希望通過引導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培育一批主營業務突出、競爭力強、成長性好的專精特新“小巨人”,引導其成長為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隱形冠軍企業,在細分市場上搶得主動權、奪得話語權,獲取全球行業的領先地位。“百十萬千”梯度培育體系,引導中小企業走向“專精特新”發展方向。2021年12月17日,工信部發布的《“十四五”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提出建立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分“四個梯度”對中小企業予以分層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 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是“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中的佼佼者,是專注于細分市場、 創新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質量效益優的排頭兵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由工信部認定。2018年開始,工信部著手開展專精特新“小巨人” 企業培育工作,至今已完成三批認定。認定條件方面,要求是中小企業,比較重視研發、 創新能力、專業化程度。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是指長期專注于制造業某些特定細分產品市場,生產技術或工藝國際領先,單項產品市場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的企業。其包含兩方面內涵:一是“單項”,即企業必須專注于目標市場,長期在相關領域精耕細作;二是“冠軍”,即要求企業在細分領域中擁有冠軍級的市場地位和技術實力。制造業單項冠軍由工信部與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兩組織認定。工信部與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從 2016 年開始著手開展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培育提升專項行動。(制造業單項冠軍包括單項冠軍示范企業和單項冠軍產品)至今已完成六批制造業單項冠軍的認定。認定條件方面要求堅持專業化發展、市場份額全球領先、創新能力強、質量效益高等。隱形冠軍企業是指在某個細分市場占據絕對領先地位但鮮為人知的中小企業。隱形冠軍企業強調“隱形”,主要反映許多隱形行業冠軍的產品往往處于產業鏈的中上游,多以做中間產品為主,為中下游提供部件、機器、軟件或進行配套生產和服務,在最終產品和服務中不為消費者所見,低調務實,大隱于市。這是市場策略決定了它們所謂的“隱形”,是長期專注細分市場、為特定客戶服務的結果。隱形冠軍企業的認定在省級 層面。1.3.政策聚焦“專精特新”,打造創新型企業發展體系政策定位不斷上升,支持力度持續增強。2011年9月,工信部發布《“十二五”中小企業成長規劃》,首次提出將“專精特新”、與大企業協作配套發展方向作為中小企業 轉型升級、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途經。2013年7月,工信部出臺《關于促進中小企業 “專精特新”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了“專精特新”的內涵和工作部署。2021 年專精特新相關政策頻出,7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將“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升到國家層面,此后頒布的一系列相關配套惠企政策落地見效有望得到極大的加速。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我國從中央到地方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從財稅、信貸、融資、支持產業鏈升級、提高企業創新能力等方面, 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北交所的設立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迎來了資本支持新平臺。為繼續深化新三板改革, 支持創新型中小企業拓寬融資渠道,2021年9 月2日,在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宣布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建設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新陣地。11月15日,在宣布成立北交所的兩個半月后,北交所正式揭牌開市,首批81家上市公司上市交 易,成為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主陣地,為資本市場注入新的活力。2.1.專精特新上市公司集中在機械、化工及醫藥生物行業A 股專精特新上市公司大部分是制造業中小市值公司,截止2022年3月7日,A 股專精特新上市公司總數達374家。A 股專精特新上市公司具有以下特征:
-
大部分屬于機械設備、電子設備、基礎化工、醫藥生物、信息技術等行業,契合專精特新企業在我國建設制造強國進程中強化工業“四基”、強鏈補鏈的基本定位;
-
-
76%市值小于 100 億元,且 86%是民營企業, 具有小而美的特點。
專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ROE中位數為12.8%,略高于專精特新上市公司ROE中位數 12.7%;專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研發費用率中位數為5.61%,略低于專精特新上市公司研發費用率中位數 5.65%。機械行業是專精特新上市企業的主力軍。行業分布上,機械行業專精特新上市企業共計91 家,占比高達 26%,在上市公司各板塊排名第一。從子行業占比來看,機械行業專精特新上市企業集中在其他專用機械、儀器儀表、其他通用機械、化工設備等子板塊。其他專用機械、儀器儀表、其他通用機械分別有上市公司 27 家、18 家、11 家,占比分別為 30%、20%、12%,合計 62%。從地域來看,機械行業入選專精特新的企業廣泛分布于 20 個省市并集中在沿海機械制造大省,江蘇省 19 家、廣東省 13 家、浙江省 12 家、安徽省 6 家,上海 5 家,排名 前五的省份合計占比 60%。機械板塊專精特新上市企業整體市值規模較小。截至2022年3月4日,機械板塊專精特新上市公司市值區間為 16-247 億,市值中位數為 42 億元,市值規模集中在 30-60 億元, 100 億元以下企業占 95%。機械行業涉及的專精特新重點領域眾多,我們根據子行業的市場空間、行業增 速及所在公司整體的商業模式情況:精選出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工業氣 體、檢測檢驗、消費升級等五大核心賽道。
-
工業機器人:機器換人、應用場景增加、經濟性提升等多重因素驅動,預 計到 2025 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累計增量市場空間有望超 1000 億元。
-
核心零部件:零部件企業面向所有下游客戶,具有需求廣闊、業務可靠性 好、商業模式復制性強等特征。看好齒輪、減速器及 FA 零部件等領域。
-
工業氣體:中國工業氣體近 2000 億元市場,復合增速 8%。行業空間大, 有望誕生大市值公司。其中特種氣體市場自主品牌占有率僅 10%,國產替代趨勢明顯,潛力巨大。?
-
檢測檢驗:檢測行業空間大,需求來源廣泛、穩定性強,受宏觀經濟影響 較小。預計到 2023 年,我國第三方檢測市場規模 2800 億元,年 CAGR15%。行業龍頭有望通過“內生外延”的方式實現全國擴張,市占率持續提升。
-
消費升級:近年來國內及歐美消費升級趨勢帶動了數碼印花、精釀鮮啤、 全地形車、升降桌、電踏車等新興產業的大發展,具備工程師紅利的國產供應 鏈企業持續受益,制造業細分領域出現了“從供應全球到滲透國內”特征。企 業通過產品升級和轉型運營兩大路徑,可以打開數倍于原市場的成長空間。
文章來源:黑馬專精特新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