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調研機構Canalys發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云計算市場報告顯示,中國云市場整體保持高增長,2022年Q1中國云市場總體規模達到73億美元,同比增長21%。在市場份額方面,由阿里云、華為云、騰訊云和百度智能云組成的“中國四朵云”市場份額合計占比達到78.8%。
然而,相對于在市場規模上的較快增長,云巨頭在云計算方面收入的增長速度卻在放緩。
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得益于前幾年互聯網行業紅利釋放,云計算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隨著國內互聯網行業的流量和用戶的見頂,云計算的增速放緩屬于正常現象。不過,國內全行業數字化轉型的趨勢不會變,如何在其中尋找機遇,是各大云廠商面臨的考題。
增速放緩
日前,阿里公布2022年第四季度及2022財年業績。其中,阿里云EBITA利潤(息稅前利潤)從2021財年的虧損22.51億元改善為2022財年的盈利11.46億元,值得注意的是,這是阿里云成立13年來首次年度盈利。
不過,2022財年,阿里云收入相比2021財年同比增長23%,增速有所放緩。其2021財年,來自云計算業務的收入同比增長50%。而這種增速的放緩在阿里已經持續了快一年的時間。阿里巴巴新財年從4月1日開始計算,過去一個財年,阿里云各季度收入分別為160.51億元、200.07億元、195.39億元、189.71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29%、33%、20%、12%。
不僅僅是阿里云,騰訊云也是如此。目前騰訊不再單獨公布騰訊云的收入,而是納入到金融科技和企業服務的業務范疇內。騰訊財報顯示,其2022年一季度金融科技與云整體收入428億元,同比增長10%,低于市場15%~20%的增速預期。同期,百度智能云業務營收達39億元,同比增長45%,相比前幾個季度均超50%的高增速也有下降。
國內云市場相對疲軟,反觀國際市場,一季度亞馬遜等幾大國際云巨頭的增速卻很亮眼。亞馬遜云科技(AWS)在今年一季度增長非常亮眼,營收增長37%達184億美元,占亞馬遜總收入的16%左右。同時,作為最早實現盈利的云巨頭,其凈利潤同比增長近57%達65.2億美元。
阿里云在財報中表示,2022財年的收入同比增長放緩,主要是由于一位互聯網行業頭部客戶基于非產品相關的原因,逐漸減少使用阿里的海外云服務,以及來自中國互聯網行業客戶的需求減少所致。
騰訊云也給出了類似的原因,其在財報中解釋,收入同比下降是緣于“重新定位了 IaaS (基礎設施即服務),從單純追求收入增長到實現健康增長,并主動減少虧損合同”。
業內專家向凱對記者表示,國內互聯網行業因整個行業的流量和用戶時長見頂,造成行業性的云服務增速下降,各大云廠商的營收增速也在隨之放緩。以移動云、聯通云等為代表的“國家隊”正在加速趕超互聯網云大廠,倒逼著各大互聯網云廠商對產品及業務做出更為智能化的升級,同時加速布局新生態成為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不過,在財報之后的電話會議上,阿里巴巴CEO張勇表示,我們認為這些影響是短期的,盡管國內互聯網行業因整個行業的流量和用戶時長見頂,造成行業性的云服務增速下降,但其他各產業的數字化進程是高度確定的,云計算大數據服務是每個企業、每個行業完成數字化轉型都需要的基礎服務。
華為云CEO張平安說道:“云計算本身是高速增長的市場,很多人來追逐風口,但是云計算需要有耐心、有很強大的技術、有很大的資本、有長期的積累。除了這些還遠遠不夠,還要俯下身來傾聽客戶需求。云計算賽道足夠寬闊,我們呼吁大家加入云生態里,但是生態有分工,不一定都一窩蜂扎到基礎設施即服務當中,基礎設施服務其實是個苦差事,大家可以在技術即服務、經驗即服務等領域中多做點工作,可能就會成為其中的技術領先者。”
轉向突破
“隨著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持續深耕,各行各業的SaaS(軟件即服務)滲透率在逐步增加,未來十年將是SaaS發展的黃金十年。”張平安說道。
一般而言,企業有三種云計算服務模式可以選擇:軟件即服務(SaaS),這是一個完整的軟件應用程序,具有用戶界面;平臺即服務(PaaS),開發人員可以在其中部署自己的應用程序的平臺;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提供機器、存儲和網絡資源,開發人員可以通過安裝自己的操作系統、應用程序和支持資源來管理。從需求的角度來說,SaaS是IaaS、PaaS的需求之源,SaaS生態越繁榮,IaaS、PaaS的需求越大。
據艾瑞咨詢研究院估算,從2016年起,中國企業級SaaS市場規模就呈穩步擴張趨勢,預計未來三年市場將維持34%的復合增長率持續擴張。而根據產業互聯網媒體B2B內參數據,2021年國內SaaS賽道共有268起投融資事件,平均每月22起。今年前4個月國內的SaaS賽道有近百家企業獲得融資,總融資金額超過百億元。
在傳統賽道“遇困”的各大云廠商不約而同地將觸角伸到了PaaS、SaaS領域。
“將不再聚焦于規模增長,而是看重企業服務的健康增長,主動縮減虧損業務以求獲得更健康的增長。”騰訊在財報中表示,“之后將聚焦于視頻云以及網絡安全等領域的PaaS解決方案;在通信及協作SaaS方面,騰訊融合打通了企業微信、騰訊會議以及騰訊文檔等前端應用。”
“我們關注PaaS跟SaaS的時間蠻長的,甚至可以說是我們做云的第二步。”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EO湯道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除此之外,在3月份公布的2021年年報中,騰訊方面也曾表示:“通過深化與微信的連接,我們使企業微信具備差異化CRM(客戶關系管理)功能。目前,我們優先考慮擴大SaaS的業務規模,而非追求顯著的收入(增長)。”
2021年,華為云發布了開天aPaaS(應用程序平臺即服務),將自身30多年及全球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經驗變成可被調用的服務開放出來,讓開發者面向行業創新不必重復“造輪子”。在“華為伙伴暨開發者大會2022”上,華為云發布了包括工業、供熱、煤礦等在內的5個行業aPaaS服務,旨在加速行業伙伴和開發者進行SaaS構建,讓云服務在各行各業中更快更好地落地生根。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釘釘總裁葉軍宣布,釘釘產品的logo與品牌主張將全面更新。更為關鍵的是,釘釘宣布將正式步入商業化,并強調PaaS化的生態戰略。
向凱認為,在中國,SaaS在近年來步入發展的快車道,并躋身為最火熱的賽道之一。在全球范圍內,不管之于云計算產業,還是之于企業服務市場,SaaS都站上了C位。對比全球SaaS產業歷史同期,SaaS市場滲透率演進路徑基本一致,我國SaaS產業發展滯后約5年左右,預計未來5~10年將成為國內SaaS市場發展的關鍵時期。
賽意產業基金合伙人戴俊杰表示,基于對整個中國軟件、整個SaaS土壤的感知,SaaS行業毫無疑問是在不斷向上的。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第一,是今天客戶對于軟件的感知專業度在明顯變好。第二,是企業的經營決策者年輕化,他們對于整個企業經營的數字化意識的開放度要更高一些。第三,在過去幾年,To B的SaaS創業者的素質有了顯著提升,越來越多擁有專業優勢的人才正在涌進這個領域。
生態貧瘠
雖然云巨頭開始做起了SaaS生意,但是能否在國內相對貧瘠的SaaS生態上實現華麗的轉身還需要時間的驗證。
有關數據顯示,2020年,美國SaaS市場規模為1198.7億美元,SaaS在美國公有云中的占比高達67.1%。同年,中國SaaS市場規模僅為美國的4.1%,SaaS在中國公有云中的占比僅為25.5%。
德勤報告顯示,美國近10年SaaS支出占整體IT支出的比重保持穩定增長,2020年SaaS占IT投入比重超過5%。相比之下,中國的SaaS占整體IT支出也在逐年大幅攀升,但2020年時占比僅為1.3%,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達晨財智投資總監、晨云子基金合伙人朱翔表示,把國內SaaS企業與美國市場對比,在美國,SaaS企業to C跟to B市值的占比基本在50%。美國頭部的一些上市公司的市值是超過千億美元的,有30家企業的市值超過百億美元,通用型SaaS企業在整個頭部的SaaS企業中占了絕對領先的地位。
但同樣對比中國SaaS概念股市值的規模,目前相對都比較小,即使是頭部的SaaS概念股,也多是傳統軟件企業轉型的。
向凱對記者表示,高速增長的客戶和營收讓云廠商沉浸在“跑馬圈地”的快感之中難以自拔,價格戰的“血腥”在行業中廣泛蔓延,其后果就是客戶質量不高,初始投入與后期產出不對稱,難以產生持續效益。中國SaaS市場發展同樣處于較為初級階段,在全球SaaS市場的占比不到2%,國內SaaS生態建設需要提升造血功能,從“增長快”向“增長健康”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