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 讀
數字原生企業是什么樣的企業?企業如何通過云原生架構實現數字原生的飛躍?全社會數字化創新進程如何加速?

日前,阿里研究院、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阿里云聯合發布了云原生產業白皮書《云原生:新生產力的飛躍》,從經濟、社會、技術發展、中美云產業對比等方面,全面梳理了新技術的發展如何助力構建數字生產力。
云原生,究其根本意義,是規范“用云”的架構模式、技術標準,提供相應的工具,是把云計算真正變成日常生活中的“水電煤”。當前,全社會正在加速邁入數字經濟時代。數字技術正在通過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加速重構生產體系、創新生活方式、再造治理流程,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和數字治理正在深刻影響經濟社會和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計算是數字世界的動力,云計算是數字時代的“水電煤”。但相比“水電煤”的“即插即用”,云計算所具備的易用性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未來的一切應用應該是按照云原生規范構建的,通過云原生工具,可以即插即用地對接到任何一朵云上而獲得澎湃動力。
云原生是面向云應用設計的一種思想理念,充分發揮云效能的最佳實踐路徑,幫助企業構建彈性可靠、松耦合、易管理可觀測的應用系統,提升交付效率,降低運維復雜度。代表技術包括不可變基礎設施、服務網格、聲明式 API 及 Serverless 等。
從產業效用方面來看,云原生極大的釋放了云的紅利,云原生充分繼承云的設計思想,未來應用將更多基于云上進行本土應用開發,即云原生應用更加適合云的架構,而云計算也為云原生應用提供較好的基礎支撐,如資源隔離機制、分布式部署、高可用架構等方面,通過新的架構、技術保障應用系統變得更加健壯,可以說云原生最大程度發揮了云的優勢。云計算的拐點已至,云原生成為驅動業務增長的重要引擎。
從技術特征方面來看,云原生架構具備以下典型特征:極致的彈性能力,不同于虛擬機分鐘級的彈性響應,以容器技術為基礎的云原生技術架構可實現秒級甚至毫秒級的彈性響應;服務自治故障自愈能力,基于云原生技術棧構建的平臺具有高度自動化的分發調度調諧機制,可實現應用故障的自動摘除與重建,具有極強的自愈能力及隨意處置性;大規??蓮椭颇芰Γ蓪崿F跨區域、跨平臺甚至跨服務商的規模化復制部署能力。
-
制造業:打造產品生命周期數字化
通過云原生技術能夠幫助工業企業快速構建平臺,實現設備、機器、人力互聯,用戶、產品互聯、企業、供應鏈互聯,全面提升工業生產中數據的價值,服務于安全生產、質量監控、產品研發迭代,進而打造產品全生命周期數字化,實現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
-
金融業 :從架構敏捷到業務敏捷的質變
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作為率先步入了互聯網時代的行業,金融業成為了數字化轉型的領航者?;ヂ摼W海量數據、高頻線上交易等層出不窮的應用場景無一不牽引著金融業商業模式的變革。一方面,為應對各類大促場景與電子交易,金融行業面臨業務系統流量彈性壓力陡增。由于歷史遺留原因,基礎設施資源異構化嚴重,資源利用率普遍較低,彈性伸縮能力較弱,金融企業應用基礎設施及軟件架構均亟需升級。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促使傳統金融企業轉型,驅動金融科技和金融產品的升級。金融企業唯有基于大量的用戶數據,進行有效利用形成用戶畫像,實現精準營銷,才能直擊用戶需求,精準推送金融產品,促進企業業務邁入數字化發展階段。
-
零售業 :營銷與供應鏈數字化體驗
基于云原生構建的數字營銷與供應鏈平臺,基于大量消費數據為“新零售”從數據量變帶來了服務質變。一是商品推送更貼合,通過對消費者消費行為分析,使得客戶畫像更加清晰,商品推送更加貼合用戶實際購買需求;二是商戶選品更精準,通過對銷售數據智能化分析,商戶商品品類進貨更精準,從而降低了商品庫存成本;三是供應鏈更透明,基于智能營銷庫存分析,新零售供應鏈決策更加數據化,智能化,實現整個產業供應鏈共贏。
-
物流行業 :轉運作業數字化征程
依托于云原生平臺,物流行業實現了物流轉運數據打通、物流配送流程智能化以及物流服務品質提升。從物流轉運數據上看,通過云原生平臺實現不同應用系統間轉運數據的流通與實時呈現,做到了快件轉運數據全流程跟蹤;從物流配送流程上看,通過云原生平臺,實現配送路徑的智能規劃與調度,進一步加快物流時效,降低運輸與倉儲成本;從物流服務品質上,通過云原生平臺實現業務應用按需彈性與高可用,滿足了大促活動等對物流業務量的考驗,提升用戶的服務體驗。
云原生將中美 ICT 技術代差從 30 年縮短至 2-3 年,為我國的技術破局提供了換道超車的可能,但當前也應清楚的認知中美云原生產業技術存在的客觀差距,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美兩國對云原生技術的價值認知和產業成果轉化程度的差異。
現階段,中美云原生產業仍存在量級差異:
-
認知:美國較中國更早的認識云計算的戰略價值,政策推進云計算向縱深領域應用。
-
市場:美國領跑全球中國主導亞太,中美云原生產業鴻溝持續收窄。
-
資本:華爾街押注創新技術,中資偏重基礎產品。
美國引領核心技術,中國技術影響力顯著增強:
-
云原生技術生態由美國企業開創,美國開源項目貢獻度遠超其他國家。
-
中國云原生技術起步雖晚于美國,但在中國超大規模應用豐富的互聯網環境孕育下發展非常迅速。
中美產業用戶的云原生應用深度存在顯著差異:
-
云原生技術在美國國防部“云戰略”中扮演重要角色。
-
云原生技術尚未進入中國軍政核心領域應用,商業領域的云原生化應用逐步加深。
數字原生企業(Cloud-Native Digital Enterprise)是指業務流程、交易和交互很大程度上由技術支持的組織,即企業在內、外部運營中均依賴數字技術獲取競爭優勢。根據企業數字化基礎和歸屬行業特征,可將數字原生企業分為三類,即互聯網企業、傳統行業新企業以及傳統行業企業的創新部門。
技術驅動、數據指引是數字原生企業的核心,這與傳統企業形成了本質區別,具體表現總結為七個核心特征:
-
以互聯網平臺為核心載體,全周期的生產活動、用戶信息感知等供需兩側數據均由互聯網平臺作為統一入口,為數據流通提供基礎載體;
-
以獲客數量和規模為核心戰略,大體量的獲客數量能夠為產品優化提供更精準的數據樣本,增強獲客提升 - 產品優化的良性循環;
-
以服務客戶為核心競爭力,將客戶的需求、體驗和忠誠度作為企業最重要的競爭力,由追求短期利益向商業長期主義過渡;
-
以快速迭代試錯持續出新為核心手段,依靠數字技術降低探索和創新的試錯成本,加速業務敏捷實現產品的小步快跑、高速迭代;
-
以人才、數據和算法為核心資產,將高科技人才、信息基礎設施、技術體系、數據資產和算法作為企業的戰略資產,持續開發、優化上述資產;
-
以商業生態的拓展維護為核心能力,將生態系統開發、平臺整合能力和核心 IP 視為同等重要的能力,通過不斷整合外部資源,提供新的產品和服務,確保客戶的多元需求得到滿足,增強客戶的黏性和忠誠度;
-
以多維數據整合作為核心知識,將網絡空間海量數據的分析處理、異構數據的整合、分析與決策支持能力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作為組織的關鍵知識。
具體內容如下
轉載自:數據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