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質量發展的時代主題下,各領域的數字化轉型升級步伐不斷加快,帶動了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邁向“專精特新”。
近日,“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發布會最新一期聚焦十八大以來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取得的成就。從會議透露的信息來看,經過十余年發展,我國中小微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顯著提升,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和貢獻越發凸顯。 而這一成績的取得,既得益于國家層面的持續推動,也離不開大型科技企業提供的多維度、梯度賦能。 發布會上,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介紹了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的成就,他表示,十年來通過加快優質企業梯度培育等舉措,已培育4萬多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762家小巨人企業、848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 從各地的情況來看,“專精特新”的發展也呈現出強勁勢頭。 統計數據顯示,北京有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255家,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370家,市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141家,單項冠軍38家,隱形冠軍20家;河北有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210家,已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162家、省級“專精特新”示范企業398家。 據悉,北京力爭到“十四五”末,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500家,市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1000家,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達到5000家。河北也明確,力爭到2025年“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擁有發明專利1萬件左右,擁有1000個產品填補國內空白、500個主導產品在細分領域市場占有率國內第一或唯一。 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從宏觀層面來講,我國中小企業具有“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即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因此,國家通過出臺一系列政策,力促中小企業的穩定、快速發展,以保持宏觀經濟大盤的穩定。 在《中國產業發展和產業政策報告(2011)》中,“專精特新”概念首次提出。此后,國家層面屢次出臺政策強調,激發中小企業創業創新活力,發展一批主營業務突出、競爭力強、成長性好、專注于細分市場的專業化“小巨人”企業。為此,2021-2025年,中央財政計劃安排100億元以上獎補資金,引導地方完善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務體系。 從微觀層面來看,“專精特新”大都瞄準“縫隙市場”,在細分領域建立了競爭優勢,甚至具有壟斷話語權,能有效連接產業鏈的“斷點”、疏通“堵點”,在很大程度上可成為解決“卡脖子”問題的利器。 “競爭戰略之父”波特曾提出包括聚焦戰略、差異化戰略和成本領先戰略在內的三大競爭戰略模型。依此來看,“專”對應“聚焦”,“特新”對應“差異化”,“精”對應“成本領先”,“專精特新”可謂高度融合了三大競爭戰略。 埃森哲發布的《2021中國企業數字化轉型指數》顯示,數字化轉型的廣度和深度總體來講在穩步上升,正在進行數字化轉型的企業比例從2018年的7%上升到2021年的16%。報告還指出,雖然各個領域都有不同程度的深化提升,但由于資金不足、技術水平有限等,一些企業在數字化轉型方面表現出猶豫、遲疑和徘徊。 而大型科技企業所具備的技術、資金、人才、資源等優勢,可為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帶來助力。聯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楊元慶表示,龍頭企業應當更好地承擔起企業社會責任,帶動和支持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尤其是幫助好、服務好“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壯大,支持更多的中小企業成為“隱形冠軍”和“配套專家”。 據悉,為響應國家數智化建設和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號召,聯想集團依托新IT數智化工具和前瞻性理念,為中小企業打造了一站式IT服務及解決方案平臺——聯想百應,解決中小企業在不同階段面臨的難題。 針對初創期的企業,聯想集團提供以設備為核心的服務,即場景化的設備服務和租賃服務,如為企業提供務實、耐用且高性價比的揚天臺式機和筆記本、超便攜的旗艦商務筆記本ThinkPad X1系列筆記本等。 針對成長型的企業,聯想集團提供以協同為核心的解決方案,包括商務風的ThinkBook 15P和16P兩款筆記本電腦、移動工作站P系列,多設備協同——聯想ThinkPlus智能會議解決方案。 針對變革期的企業,聯想集團可提供以方案為核心的IT規劃顧問式服務,包括通用型產品和解決方案與定制化IT服務。其中,聯想集團提供的永久免費資產管理解決方案,具有多平臺支持、實時監控、RFID支持、系統高兼容、可視化報表等特點,可幫助客戶實現全生命周期資產管理,開啟智能化轉型新時代。 聯想集團為中小企業提供的針對性服務,與工信部《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管理暫行辦法》的核心要義不謀而合。該文件將優質中小企業分為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三大類,并主張針對不同發展階段、不同類型中小企業的特點和需求,建立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 梯度培育也已成為業界共識。深圳市高新投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樊慶峰曾表示,深圳已建立起“小升規”“規做精”“精上市”“市做強”的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華為云在發布“專精特新”成都政策時也提到,“專精特新”發展要分梯度賦能。 另外,從不同中小企業發展特點和階段出發,根據實際需求與發展方向的不同,通過梯隊賦能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與幫助,既能最大化利用優勢資源,加速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的步伐,又能減少不必要環節的干擾,提升我國中小企業邁向“專精特新”的整體水平,令“專精特新”發展培育更高效。 “目前,國家以‘專精特新’為核心的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已經形成。”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常務副會長朱宏任表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發展不可能一蹴而就,體系化的建設要穩扎穩打,應重視數量更重視質量,久久為功。 對此,朱宏任提出三點方向性理解。首先,要站穩新起點,幫助中小企業應對嚴重挑戰;其次,要認準新路徑,支持中小企業通過“專精特新”全力登攀;第三,要咬緊新目標,培育中小企業通過“專精特新”高質量發展。 目前,我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多數聚焦關鍵基礎材料、產業技術基礎、核心基礎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新材料、裝備制造等領域,致力于突破這些關鍵領域的發展瓶頸。 研判未來發展趨勢可以發現,信息科技領域是當前科技創新的重點方向,已經涌現出包括AI、物聯網、區塊鏈等眾多技術。 與此同時,“十四五”規劃中也強調要數字化轉型,所以“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或將以互聯網、數字化等為發展重點。 今年是推進“十四五”規劃實施的重要一年,瞄準新的奮斗目標前進,發展又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關頭。在持續穩步增長的基礎上,今年以來很多新問題、新挑戰擺在企業和全社會面前,推進經濟健康前行的迫切程度、復雜程度、敏感程度、艱巨程度前所未有。 在此背景下,各個方面正通過各種方式改善市場環境以幫助中小企業。與此同時,如何在變局中認清方向,在艱難中站穩腳跟,在搏擊中抓住機遇,求得持續不斷的高質量發展,是每一個企業和企業家要認真思考與回答的重要問題。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