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2022中國國際大學生時裝周期間,“從心守矩——東方美學的形與韻”中國國際時尚論壇在線上舉辦,19位國內外各自領域內最權威的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從文化創新、非遺設計、色彩美學、時尚生活四個方面,展示了文化要素的傳承與創新,分享了東方美學的獨特魅力。
本場論壇由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主辦,服裝設計師雜志社、山東太陽鳥服飾有限公司(德錦華服)承辦,武漢紡織大學(湖北省服飾藝術與文化研究中心)協辦。
國潮風的流行是什么?設計潮流體系的話語權核心是什么?蘇州大學卓越人才特聘教授、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蘇州大學博物館館長李超德表示,我們要引導時尚潮流和美學倡導在中西時尚文化之間架橋,需要創造一種有價值的概念文本,建立一種話語權體系,進而確立自己的設計價值和體系,進而形成自己的設計美學品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賈璽增以龍紋為例,講解了傳統設計元素的價值與意義,為我們當代時尚文化生活帶來了多元化的選擇和創造空間。武漢紡織大學服裝學院教授袁大鵬重點介紹了中國古詩詞意境下的服飾美學設計,有助于將中華民族傳統精神文化與現代服飾文化相融合,起到傳承文化和豐富現代“衣生活”的作用。文化是歷史的沉淀,時尚是文化的載體,秀場是時尚的舞臺。蓋婭傳說品牌創始人熊英介紹說,該品牌大秀圍繞“征途”的主題、通過舞臺、置景、燈光、服飾、音樂、綜合的表達了東方文化構建生活方式的時尚藝術的場景呈現。她表示,中國有這么多將東方之美推向國際的設計師,大家一起努力去傳承和傳播,用文化軟實力表達民族信仰和大國自信,那么下一個時尚之都就一定會落在中國。
近年來,在現代各個設計領域中,眾多設計師積極將東方美學元素應用于設計中,非遺也被世界各品牌和設計師作為設計元素,運用設計當中。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染織服裝藝術設計系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悅表示,傳統工藝是歷史和文化的載體,是傳統在當下生活中的現實體現,它反映人類生活方式、視野及觀念的變化,并在傳承中不斷被賦予智慧和創造力。WE視覺時尚聯合創始人路凡從櫥窗設計角度解讀說,設計師將種類豐富多樣的剪紙、藍染、木雕等非遺技法運用到櫥窗的展陳空間中,使整個空間散發出獨特的東方藝術魅力,給消費者帶來全新的購物體驗刺激消費,在商品營銷推廣的同時潛移默化的提高了消費者的審美水平。
提起東方美學,可能腦海里浮現的就是禪意、詩意、唯美這些詞語,但其實有一種美是會讓人說不出話來的,那就是東方色彩。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染織服裝系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李薇講述了中國傳統黑白水墨畫和青綠山水畫的色彩觀念,并以個人服裝設計作品為例,探索了如何將中國水墨畫的意境和文化內涵延伸、轉換、應用于服裝創作中。汕頭大學長江藝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肖世孟表示,中外對于“美”的理解,有不同的認識。色彩之美被宇宙秩序所規定,色彩的知識觀念包括三個內容:色彩分類、色彩象征、色彩搭配,傳統五色也不例外,是宇宙分類的結果。國際色彩形象協會會長、日本織田時尚專門學校理事南云治嘉表示,大家需要重新審視東方文化的分量,以及中國五千年文化的深度。這樣的文化資產是我們成為面向未來的巨大優勢。為了構建明日之文化,讓我們來應用基于無限制思想產生的傳統色,產生新傳統色的手法也將會有助于今后的設計。
時尚的衣著是體現當下審美情趣的衣著,時尚系統實際上已經將美學編織進了日常的衣著實踐。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劉悅笛表示,從2001年開始我們所倡導的生活美學,既是最古老的中國美學主流,也是最新穎的全球美學新潮?!吧蠲缹W熱”不僅出現在東方,它已經成為新世紀以來全球范圍內興起的世界美學主潮。如此一來,中國美學傳統與西方最前沿的美學理論,形成了異曲同工之妙,而且也形成了一種互動關聯。
山東省服裝設計協會會長、中國十佳時裝設計師周錦表示,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沁潤了我們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傳承,將詩書禮樂易春秋的經典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創造出適合當代人節假日、慶典穿著的服裝,將傳統文化創造性轉換創新性發展,造福于新時代,既是我們華服設計師的責任,也是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和文化自信彰顯和意義所在。
怎樣設計出二十四節氣時令服,是周錦思考已久的事情。她說:“中國人是很會生活的,我們想要把其中的美挖掘出來”。春要青,夏要紅,秋要白,冬要黑,四季要用黃,此天時氣色也。此外,周錦還將天干、地支、五行、五色這些文化息息相關的傳統文化,應用于她的時令服的設計之中。她表示,干支用色和五行相生用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訣竅所在,也就是人們所說的起色、活色、時色、幸運色,都與此密切相關,如乾為金,兌為白,離為紅,震為青,巽為藍,坎為黑,艮為棕,坤為黃。將五行、五色、天干、地支運用于廿四節氣的服飾設計中,踐行“易、艮”的凡益之道與時偕行,是中國文化“天人合一”的智慧引領,是將中國傳統的文化運用于百姓的日用生活中。古人穿著對應節氣的時令服,以此來祝福人們美好的生活。而這種理念,也是周錦設計這套二十四節氣時令服的初衷。從整套服飾的造型設計而言,周錦借鑒了中國歷代華服的款式,如寬衣大袖、百褶、褙子等,力爭款式豐富而互相氣韻相合;色彩上選用了中國特有的色彩體系,形成了獨特的色相環,四季分明而又互相的銜接。在花型設計中,周錦以明代文人約定俗成的二十四節氣花為創作源泉,并采用了工筆的畫法。花型的位置、造型、色彩根據不同的節氣而設置了不同的位置,反映出中國文化、百姓日常文化的奧妙所在。
文章來源:紡織服裝周刊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