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好信陽又添“網紅打卡地”——市行政中心拆除圍欄,部分區域改建成游園、充電樁、停車位等,公共空間全面開放,北通羊山植物園,南連百花園,在串珠成鏈中自身也化美為景,成為市民休閑游玩的大公園。
仲夏之夜,市行政中心里游人如織,充滿歡聲笑語。市民們三五成群,很多人帶著孩子,或席地納涼,或臨水觀魚,或閑庭散步......今日之信陽,正以“開門迎客”的全新姿態,譜寫美好生活的秀美詩篇。
信陽市委書記蔡松濤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這是一個正常的工作,沒有什么稀奇的。未來這個地方就是一個開放式的公園或者說開放式的辦公場所,供群眾休憩、停車、活動。”當被問到未來市委、市政府大樓的安保工作如何安排時,蔡松濤稱:“我們就正常工作,正常開展,沒什么影響。”
拆除機關圍墻,還綠于民、共享空間,是著力花園城市建造的開篇之舉。去年以來,信陽市秉持“把城市輕輕放在山水之間”的理念,以城鄉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為抓手,按照單位帶頭、應拆盡拆、應綠盡綠、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的原則,在全市范圍內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機關圍墻圍欄拆除行動,推動城市空間開放、綠色共享,助力打造“生態休閑、健康活力、品質生活”的花園城市。目前,全市已拆墻透綠1500多處,增加了公共綠地,拓寬了休閑空間,提升了城市品質,也有力推動了城鄉人居環境改善。在今年上半年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考核排名中,信陽多次位居前列,兩次作典型發言。
拆掉的是圍墻,立起的是民心。過去一些機關怕群眾鬧訪、怕安全隱患,不愿輕易打開大門,用圍墻一隔了之,同時也隔遠了干群之間的聯系。拆掉有形的墻,院內院外融為一體,紅綠美景交相輝映,不僅縮短了群眾辦事出行的距離,更拆除了橫亙在干群之間無形的墻。
市民走在院里,看在眼里,暖在心里,從一件小事中,感受到了黨委政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立場、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真辦事的誠意,增強了對黨委政府的信任和理解。廣大黨員干部在拆除圍墻中也破除了思想桎梏,增強了宗旨意識,扭轉了“官本位”“衙門氣”,進一步樹牢了陽光透明的形象和為民務實的作風。市民朋友邁進了曾經的機關大院,黨員干部也走進了群眾的心坎。
從“怕破防”到“不設防”,信陽“打開大門”的底氣就在于扎實的基層基礎。今年初,信陽市委六屆二次全會作出了“以黨建統領基層治理”的安排部署,按照黨建統領、條塊融合、數字賦能、協同聯動的總體思路,深入探索基層治理現代化的“信陽路徑”。重塑組織架構,推進減縣增鄉,縣區規范分工、團結協作,鄉鎮術業專攻、塊抓條保,村居分崗明責、網格管理,構建起“王”字型基層治理架構。推進事權匹配,強力推進“一支隊伍管執法”“政務服務就近辦”“縣鄉協同事項聯辦”三項改革,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把更多資源下沉到基層。加快數字賦能,構建市、縣、鄉、村四級指揮平臺,優化歸并“12345”政務服務熱線,打造黨委政府“總服務臺”、社情民意“直通車”、惠企利民“連心橋”,努力實現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激發基層活力,全面開展“支部聯支部”、五級文明創建、“三零”單位創建、“餃子宴”等活動,提升群眾文明素養,建強基層戰斗堡壘,營造良好社會風尚。以“共建共治共享”激發活力,用“自治法治德治”維護秩序,信陽正在形成活力與秩序同頻、發展與治理共振的善治格局,魚水情深為信陽擴大開放步伐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礎。
鋼筋水泥攔不住前進路上的風險挑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才是我們真正的銅墻鐵壁。“拆墻透綠”只是一小步,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們的永恒追求。
信陽市委書記蔡松濤,是十九屆中央候補委員,他曾任蘭考縣縣長,開封市委常委、蘭考縣委書記,信陽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信陽市市長,去年12月任信陽市委書記。用黨員干部的主動,贏得社會各界的互動,凝聚建設美好生活的共同行動,行業為蔡松濤書記點贊!“兩個更好”的宏偉藍圖一定能在革命老區早日實現。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