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受疫情多點散發、原料成本上漲、需求低迷、疆棉受限以及行業自身特點影響,紡織服裝行業發展面臨巨大壓力。但根據海關總署最新出爐的出口數據,今年1~7月,全國紡織品服裝出口1893.5億美元,同比增長12.4%(以人民幣計同比增長12.7%),增速較上半年增加0.7個百分點。其中,紡織品出口898.0億美元,同比增長11.9%(以人民幣計同比增速相同);服裝出口995.6億美元,同比增長12.9%(以人民幣計同比增長13.5%)。7月當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對全球出口332.2億美元,同比增長17.6%(以人民幣計同比增長23.6%),環比增長5.31%,環比增長的態勢不變,且7月出口額為近幾年最高值,總體表現好于預期,這與下游市場實際接單的感受有所差異。為何下游的實際感受與海關的數據出現錯位?

浙江出口全面超過疫情前水平

我們從紡織服裝出口大省浙江的數據也能感受到紡服出口的火熱。除今年2月份受春節因素影響外,浙江省紡織服裝出口同比增速連續8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今年3月份以來出口規模持續擴大。6月份,全省紡織服裝出口595.1億元,增長20.2%,其中,紡織品出口339.4億元,增長11.7%,服裝出口255.7億元,增長33.5%。與2019年同期相比,上半年全省紡織服裝出口增長28.9%,其中,紡織品增長33.0%,服裝增長22.3%。今年上半年,浙江省紡織服裝出口規模位居全國第一,占全國紡織服裝出口總值的28.7%,份額較去年同期上升2.5個百分點;對全國紡織服裝出口增長貢獻率高達51.0%,居全國各省市首位。

人民幣貶值 產業鏈恢復

出口依舊能夠保持強勁增長與人民幣貶值有很大關系,從人民幣匯率上來看,7月份我國出口平均匯率(美元兌人民幣)為6.74,較6月份進一步貶值1.1%左右。今年5-7月份人民幣匯率累計貶值6%,這是支撐出口增速維持高位的重要因素之一。
同時海外物價飛漲,國內原料漲幅較低,無論是棉花還是化纖,都有一定的價格優勢,6月份之后國內疫情繼續好轉,供應鏈、物流恢復,上海等地復工復產加速,同時東南亞部分國家仍面臨罷工、電費高漲等情況,我國出口優勢和韌性依然存在。
總體來看,7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同比表現好于預期。7月26日,IMF年內第三次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美歐經濟進入衰退的擔憂持續。在海外商品需求增長趨于放緩的背景下,再加上原料價格從高位下跌較為明顯,出口單價會有一定下降,未來幾個月我國出口同比增速或趨于緩慢回落。
同時,全球工業生產、國際貿易和市場流動性等方面受到的制約更為凸顯,對市場消費能力恢復及居民消費信心改善形成持續性的制約。隨著海外紡織供應鏈的逐步恢復,國際采購格局也將加快調整,我國紡織行業將面臨競爭加劇的局面,出口壓力明顯上升。

多項扶持外貿企業政策落地

在商務部7月29日召開的專題新聞發布會上,外貿司副司長張斌表示,當前,外貿發展面臨的風險高、困難大、不確定因素多。多位相關負責人表示,下半年在穩外貿方面,商務部將突出擴增量、穩存量、強保障三大著力點,積極促進出口、擴大進口。
各地都在積極出臺相應的穩外貿政策和措施。山東一家紡織外貿企業負責人表示,當地鎮政府組織了一系列課程,主要圍繞直播培訓,引導工廠參與到面料交易的專業線上平臺直播中,許多客戶來自海外。他本來不認為坯布生意也能做直播帶貨,結果發現效果還不錯。
各地穩外貿政策正在不斷落實,例如江蘇省日前從幫助外貿企業抓訂單拓市場、穩定外貿產業鏈供應鏈等方面提出12條具體舉措,例如支持企業以多種方式參加50場境外國際展會;組織不少于100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促進活動;落實跨境電商出口退稅相關舉措等。
山東省則在全國率先推出“匯率避險擔保試點”政策,通過建立“政府+銀行+擔保”的運作模式,鼓勵融資擔保機構為中小微外貿企業匯率避險提供擔保服務。
參展是紡織服裝企業開拓市場的主要方式之一,受疫情影響,廠商去國外參展困難,寧波市開通全國首趟外貿拓市場包機航班,7月10日,寧波36位外貿企業代表采用包機的方式,前往匈牙利布達佩斯拜訪客戶、尋找訂單。
來源:中國棉花信息網 杭州海關 中國紡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