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扣(button)誕生于十三世紀,最初是作為男裝設計中的一個功能性細節,也通過其元素使用和裝飾風格呈現衣服的精致程度,從而彰顯穿著者的身份和地位。一直到十九世紀,紐扣才流行于女裝設計中。它們通過不同的材料、風格,以此適應服務的對象和身份,在歷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
誕生于1929年的 Maison Desrues 手工坊(如今也是Chanel的重要高級手工坊之一)由紐扣工匠Georges Desrues創立。該手工坊自誕生之初就與許多名聲顯赫的設計師們有過密切的合作,為他們手工定制紐扣,合作過的對象包括且不限于Christian Dior、Gabrielle Chanel、Jeanne Lanvin。1965年,Desrues 手工坊首次為Chanel設計了第一批手工紐扣,成為了這位挑剔的女士的心頭好,也順理成章地成為了Chanel的紐扣首席供應商。1984年,Chanel 公司買下了 Desrues 手工坊,后者在品牌的每個季度都會設計全新的紐扣彰顯該系列的獨特之處。當然,最不可忽視的自然是紐扣上與Chanel女士本人有關的元素,有時是雙C標志,也有星座、獅子、山茶花等圖騰。
與Gabrielle Chanel同時代,也是她最強力的競爭對手Elsa Schiaparelli在紐扣上的設計更是不遺余力。除了我們在文章開頭提到的,她邀請了藝術家Giacometti設計了一系列雕塑感的紐扣外,在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的服裝設計中還有許多從蝴蝶、蔬菜、蜜蜂、花卉、鳥類、雜技團演員、木馬等元素獲得啟發的紐扣樣式。紐扣設計師Fran?ois Victor Hugo是她常年合作的伙伴,曾為她用金屬設計了蜜蜂紐扣,甚至還用魚鉤設計了一系列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 Schiaparelli自己也會設計紐扣,其中最有意思的是一組名為“著名的地標性建筑”的照片紐扣,她將巴黎的幾個地標性景點凱旋門、巴黎鐵塔還有塞納河等照片等比縮小,放進了小小的紐扣里。
紐扣與品牌身份件構成最為隱晦卻辨識度極高的關系的,當屬Martin Margiela 在擔任Hermès 的創意總監時期為品牌設計的紐扣。他開發了一種新型的紐扣,通常是用牛角、木頭制成,紐扣有六個孔而非常見的四個孔,最后用線串聯成一個「H」形狀,以此代表品牌的logo。
有過建筑學經歷的設計師Paco Rabanne 憑借著其運用非常規材料如金屬、塑料等材料的設計在業內聞名。有趣的是,在他尚未成為人人知曉的設計師之前,曾經為巴黎的時裝屋制作過紐扣。因此,曾有人認為他后來設計的一款利用金屬圓片串聯而成的手提袋,其靈感可能是來自他過往工作中接觸過的金屬紐扣。
除此之外,有許多藝術家也參與到過紐扣的設計中,除Giacometti外,藝術家 Sonia Delaunay 在1925年制作過帶有幾何圖案的木制紐扣;Maurice de Vlaminck 設計了帶有抽象畫的紐扣;美國雕塑家Alexander Calder設計過一整套可拆卸的黃銅紐扣,可以固定在任何一套你喜歡的夾克上。
紐扣,本身不僅可以作為我們觀察設計師靈感變化的微小切入點,同樣也可以作為我們在探討時裝與藝術關系話題下的一個角度。
來源:喵娘叫做徐小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