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中多次提及消費,明確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品牌消費將成為我國消費升級的重要引擎,也將迎來巨大的市場空間。如何提升紡織服裝產品的品牌價值,充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求?在1月28-29日舉行的2017中國紡織服裝品牌年度工作會議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和與會人員分享了他的精彩觀點。
孫瑞哲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
2018年1月29日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們共聚文化古邑、絲綢之府——余杭,參加2017中國紡織服裝品牌年度工作會議。在此,我謹代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對各位為行業發展所做的支持與努力表示感謝!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其基本特征是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下,紡織服裝行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科技、時尚、綠色是應有之義,強化品牌建設是必由之路。如何開展品牌建設是當下值得我們思考的重要課題。本次會議以“創新引領發展,品牌成就價值”為主題,聚焦創新這一第一發展動力與品牌這一重要價值來源,是很好的切入點。
從國務院啟動消費品“三品戰略”專項行動,到“中國品牌日”正式設立,紡織服裝行業的品牌工作正受到更高層次、更大范圍的關注,行業品牌建設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面對機遇,行業企業深入推進產品結構、產能結構調整,不斷提高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與創新能力,在品牌建設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績。2017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44家品牌培育示范企業名單中有6家紡織服裝企業上榜。一些企業在品牌市場化與全球化布局中取得了不錯進展,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通過并購、合資及參股等方式,企業品牌的影響力與認可度不斷提升。
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也是行業開展品牌工作的大環境。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行業強化品牌建設的重要驅動力。新型城鎮化的推進和居民收入的增長,使得我國形成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中等收入群體。居民消費內涵日漸豐富、消費結構更加多元。消費者對品質、體驗、文化的需求正快速提升。滿足市場需求,形成有效供給,要求企業必須強化品牌建設。
“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落到品牌工作上表現為我們需要突破的現實瓶頸。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供給瓶頸,產品供給同質化傾向較重,供需匹配存在錯位,規模巨大而有效供給不足;二是創新瓶頸,行業創新成果轉化率較低,沒能很好形成現實能力以滿足消費需求;三是文化瓶頸,行業企業對文化資源的開發、應用與推廣程度不高,對消費市場培養力度不夠,在提升消費體驗、建立情感共鳴等方面有待加強;四是生態瓶頸,知識產權侵權、假冒偽劣、賒銷賴賬等個別現象對產業生態、市場環境、產業鏈協同造成了一定破壞,行業社會責任建設和信用體系建設尚需強化。
品牌建設的核心關切是品牌價值。在新形勢下,就如何提升品牌價值,分享以下四點思考:
一、優化產品品質,是提升品牌價值之基石。
品牌價值的核心是產品。目前,消費需求由以“物美價廉”為代表的樸素生活消費需求,轉變為以“科技含量”、“時尚風格”和“綠色環保”為代表的科技、時尚、綠色的消費需求,品種豐富度、品質滿意度、品牌認可度是行業努力的方向。一方面,要強化科技創新,加強關鍵共性技術和前沿引領技術研發,提高相關成果在產品中的應用;不斷開發高性能、多功能、高性價比、生態化的產品,提升產品品質。另一方面,要強化時尚設計,促進紡織工藝與文化創意的深度融合、流行趨勢與生活方式的深度融合,不斷細分消費需求,提升產品開發與創新能力。二、推進模式創新,是提升品牌價值之端口。
場景經濟、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娛樂經濟廣泛滲透,新模式已成為品牌價值的重要端口。企業應該依托核心資源,開展模式創新。要深化大數據、AI、VR等技術與時裝秀、電子商務、量體裁衣等場景的結合,提升服務體驗,增加品牌流量;要深化社交媒體應用與IP跨界合作,培養消費族群,提升品牌粘性;要深化智能制造,推進智能化生產與運營,開發智能化產品與服務,發展C2B、共享經濟等模式,形成平臺品牌。
三、樹立文化自信,是提升品牌價值之源泉。
要明晰品牌定位,以企業文化為基點,一方面注重傳統文化元素的發掘、研究與應用,實現傳統文化與當代時尚、民族文化與大眾潮流的交互升華;另一方面,挖掘當下流行元素與二次元等亞文化的價值,倡導正確的價值取向與審美情趣;不斷豐富產品品類、提升產品文化價值、美學價值、市場價值,以文化自信構筑時尚話語權。
四、深化社會責任,是提升品牌價值之根莖。
無責任則無品牌,有責任更有價值。《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施行、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啟動、排污許可制度開始全國推廣。最近這幾件大事反映出責任資產化已經進入快車道。適應新變化,企業要深化人本責任、環境責任和市場責任,不斷豐富企業社會責任的工具和方法,不斷發掘企業社會責任的價值與內涵;將社會責任融入到企業的發展戰略與品牌建設中,建立負責任的研發體系、采購體系、生產體系、物流體系,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品牌建設其形在“牌”,其神在“品”。立“品”,就需要我們緊緊圍繞科技產業、綠色產業和時尚產業的行業新定位,不斷深化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推進行業高質量發展。讓我們共同努力!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