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市積極發揮產業數字化優勢,激活傳統工業的厚實家底,加速構建高端、高質、高新的現代產業體系,努力探索出一條數字化轉型發展新路徑。
走進會昌氟鹽新材料產業大腦數字化服務中心,記者看到,項目總監張立雄和他的同事正忙著對數字化平臺進行最后的系統調試。這個平臺運行后,通過“數字大腦+實體工廠”的模式,可調解氟鹽新材料產業集群供需平衡,實時調度上中下游企業的生產配置,引導產業鏈向高附加值延伸。
為全面提升全省唯一的氟鹽化工產業基地綠色化、智能化、數字化水平,會昌縣與贛州市智能產業創新研究院開展合作,大力推進數字化轉型升級,以數字化賦能為抓手,打造了集政務高效服務、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安全環保全流程監管的“三位一體”氟鹽新材料產業智慧園區,推動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
近年來,我市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加快信息網絡建設、做優做強特色數字產業、打造數字賦能融合應用,聚焦我市“1+5+N”重點產業,建成“一網五中心”家具產業智聯網等多個贛州特色產業工業互聯網平臺;與此同時,制定出臺《促進工業互聯網加快發展獎勵政策兌現辦法》《工業企業開展行業級或區域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獎勵政策兌現辦法》等獎勵支持政策,在政策引領和市場驅動的雙重作用下,全市數字產業競爭力持續提升,一批電子信息企業的生產車間正轉變為“5G智能工廠”,龍南駿亞精密電路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企業的鉆孔車間在技術工人的監管下,全自動化智能生產線每小時單軸能生產5到6萬孔。
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加速了全市傳統工業轉型升級的步伐。目前,全市上云企業突破1萬家,總數位列全省第二;3家企業入選工信部企業上云典型案例,數量居全省第一。全市實施智能化改造企業100多家,擁有省級智能制造項目33個,省級智能制造基地2個;4家企業被列為“工信部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工信部智能制造優秀場景”,10家企業被評為全省“5G+工業互聯網示范企業”。
來源:贛州新聞聯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