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尼頓蕾絲誕生于16世紀的英國東德文郡,隨后逐步演變為刺繡、雕花和針繡等不同的形式。人們對這種漂亮蕾絲的需求非常旺盛,當查理國王開始用霍尼頓蕾絲裝飾王袍之后,整個宮廷爭相效仿。因為得到王室的垂青,霍尼頓蕾絲成為時尚的象征物,自16世紀開始就推出了一系列蕾絲圖案的書籍,供普通人模仿。
最初的霍尼頓蕾絲非常細小,制作時需要依靠一個團隊的力量,單個的蕾絲編織會先編織出花朵或者其他靈感來源于自然的圖案,然后,這些名為“Sprig”(意為枝葉)的小散片會被縫制成一個整體。
編織霍尼頓蕾絲的英國少婦。
制作霍尼頓蕾絲的線軸尤為纖長,這是使它區別于其它蕾絲的主要原因。蕾絲制造者先在羊皮紙上設計出花樣,用針將其固定在蕾絲墊枕(一塊圓形的塞滿燕麥麥稈或鋸末的小枕頭,用做編織蕾絲的底盤),然后開始用線繞出線股和圖案,時間一長,連編織者自己都覺得乏味,就開始嘗試編織葉片和花朵圖案。編織者們用針將華美圖案與網狀底紋連接在一起,形成一片完整的霍尼頓蕾絲。
霍尼頓蕾絲
制作霍尼頓蕾絲的棒槌十分釬長,編制出的圖案千變萬化,以大自然作為創作靈感。
這些精心制作的蕾絲杰作通常被鑲在手帕、衣領、裙角邊緣,或者制成婚紗、披肩、桌布或床單。那時,就如同現在一樣,如果你負擔得起高額費用,你就可以定制屬于你的、獨一無二的高級霍尼頓蕾絲。
雖然這種蕾絲被稱作霍尼頓蕾絲,但實際上,它都出產自霍尼頓附近的小村莊里。人們將制作好的蕾絲成品拿到霍尼頓的公共馬車車站集中販售,布料商們從那里挑選心儀的蕾絲面料,直接輸送到倫敦的豪華布料商店和高級時裝屋里。其中最知名的是布蘭斯科姆制造的蕾絲。它受歡迎的原因是,大部分的霍尼頓蕾絲都是棒槌針織蕾絲,而布蘭斯科姆蕾絲是采用針繡的方式制成的,制作傳統的布蘭斯科姆蕾絲需要使用14種不同的陣,鎖邊則采用了獨特的小環飾邊法,而且制作這種蕾絲的速度要比棒槌針織蕾絲快的多。
維多利亞女王的婚紗就是用霍尼頓蕾絲制作而成的。
讓霍尼頓蕾絲在全世界范圍內一舉成名的是1840年2月10日維多利亞女王與阿爾伯特王子的婚禮。當年維多利亞女王下嫁阿爾伯特,所穿的正是由霍尼頓蕾絲所制成的禮服,女王的頭紗用的是最奢華的布魯塞爾蕾絲,至于白色禮服,女王本人堅持都選用產自英國本土的霍尼頓蕾絲來制作。當時英國最大的蕾絲工廠的主人簡·比德妮接到女王的訂單,女王的使者暗示她珍惜這次宣傳本土蕾絲的機會。為此,比德妮雇傭了200名女工,在婚禮前一年的3月至11月的8個月時間內完成了這件舉世聞名的婚紗。事實上,這場世紀婚禮的確大大提升了英國蕾絲的知名度。
碧翠絲公主身著維多利亞女王御賜的霍尼頓蕾絲禮服出嫁。
婚禮之后,女王對霍尼頓蕾絲的好感有增無減,她的第一個孩子長公主維姬在1841年接受洗禮時所穿的教袍,也是用霍尼頓蕾絲制作而成的。這件長袍隨后成為了英國王室嬰兒洗禮的專用教袍,直到它被穿到不能再穿才光榮退休。英國王室對霍尼頓蕾絲始終有種獨特的情結,每到特殊慶典,都會定制這種蕾絲來裝點禮服。1981年戴安娜王妃出嫁時所穿的婚紗,也運用了部分霍尼頓蕾絲來做裝飾。
有數據顯示,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有半數以上的東德文郡人從事蕾絲制造業。可惜的是,就像其他手工織物一樣,霍尼頓蕾絲也從未能逃過被機器織物打擊的命運,如今只有在蕾絲培訓班或是大牌服裝秀場才能看得到它們的身影。現在,在霍尼頓的萬圣節博物館(Allhallows Museum)中常年有霍尼頓蕾絲古董蕾絲的展覽,如果你對霍尼頓蕾絲感興趣,不妨到那里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