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国产综合在线_久久久久免费视频_久久国产精品偷_欧美区二区三区

梧桐臺 —— 紡織服裝產業服務平臺

服飾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助您快速實現商業價值

新用戶注冊 立即登錄
換一個
獲取短信驗證碼
×
×

這十年·紡織強國路 | 產品創新闖天下

發布時間:2022-09-14  閱讀數:14853

這十年·紡織強國路 | 產品創新闖天下



產品創新始終是贏得市場競爭的“法寶”,是行業和企業的立足之本。


10年來,全球紡織產業鏈競爭格局發生深刻變化,東南亞等地的紡織產業迅速發展,國際競爭進一步加劇。我國消費市場持續升級,消費需求越來越細分化、多元化。


10年來,我國紡織產品創新能力持續增強,進一步鞏固并提升了在全球紡織品市場競爭中的話語權,也全方位、多層次滿足了我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更為重要的是,高性能纖維持續攻克關鍵技術,并實現產業化,保障了航空航天等關鍵領域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


圖片

功能性產品滿足多元需求
圖片

10年來,在科技力量的加持下,功能性越來越成為我國紡織品的一個突出特征,順應了不斷升級的細分化、多元化消費需求。


化纖是紡織產業鏈穩定發展和持續創新的核心支撐產業。賦予紡織品功能性的一個關鍵思路,是從上游原料端突破。


10年來,我國功能性纖維材料技術持續升級,目前已處于全球領先水平。“十三五”末,化纖行業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了1.66%,比“十二五”末提高了0.6個百分點。


2012年,由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國家紡織化纖產品開發中心和東華大學聯合完成了“中國化纖流行趨勢戰略研究”,力爭為企業尋找到利潤提升的新支點,為行業轉型升級探索出一條新路子,該項研究成果之一就是發布“中國纖維流行趨勢”。


“中國化纖流行趨勢戰略研究”在世界范圍內開創了3個首次——首次提出纖維流行趨勢概念和特征,打造了纖維流行趨勢平臺;首次建立宏觀因素對纖維流行趨勢影響的量化指標體系;首次建立纖維流行趨勢研究與發布的運行體系,開創了纖維流行趨勢的傳播與推廣平臺。2014年,“中國化纖流行趨勢戰略研究”項目獲“紡織之光”科技進步一等獎。


2021年,“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發布走過10年歷程,持續向世界展示了一大批有熱度、有科技性、有市場潛力的創新纖維產品。以該年度的發布為例,共發布了10大流行纖維,如健康防護纖維、安全防護纖維、可追溯纖維、仿真纖維等。并且,該年度發布的流行纖維的平均利潤率為14.2%,是化纖行業平均利潤率水平的3.46倍。


纖維產品功能創新,也激發了下游產業鏈企業創新產品的活力。10年來,功能性家紡、服裝產品創新層出不窮。李寧(中國)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將新材料、新技術應用到服裝產品中,如用除臭氨綸生產的跑步、訓練服,能消除消費者因出汗產生的氣味;用石墨烯面料研發出的秋冬季服裝,具有超強遠紅外保暖、抗菌功能。


三六一度(中國)有限公司用“舒彈絲棉滌彈力汗布”開發出的服裝,舒適、服帖,肘部、臀部、膝蓋等重點部位回彈性好,不易起包、變形,服用性能明顯提升。


陽光集團用山羊絨和聚乳酸纖維混紡織成的圍巾,親膚性佳,舒適、保暖,且抑菌、防螨、抗過敏。


上海帕蘭朵紡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用功能性動物蛋白纖維艾絲綸開發的內衣,具有吸濕、發熱、抗菌等功能,其中,對金葡菌的抑制率為96.3%,對大腸桿菌抑制率為92%。


浙江義烏露煒針織內衣有限公司用改性聚酰胺66面料生產出的瑜伽服,具有發射負離子、紅外保暖塑身、抗菌防臭等保健功能。


孚日集團利用新工藝、新技術,開發出防霉、防臭、阻燃、保健等功能性家紡新產品,比如一款產品富含納米負氧離子,具有抗菌性。


從吸濕排汗到抗菌抑菌,從綠色可降解到紅外線保暖,從安全防護到高效阻燃,從導電、儲能到智能可穿戴......10年來,針對消費者能想得到的,乃至更多想象不到的每一個細微領域,紡織產品都持續滿足、并引領著消費的需求。

綠色產品順應時代潮流
圖片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10年來,綠色發展越來越成為紡織工業的底色,綠色紡織品越來越成為市場“香餑餑”,也很好地順應了時代潮流。


紡織品進階綠色化,著眼于纖維源頭至關重要。開展“綠色纖維”認證,是化纖工業著力打造綠色產品的典范。


綠色纖維是指原料來源于生物質或可循環再生材料,生產過程低碳環保,制成品棄后對環境無污染或可循環再利用的化學纖維。海洋中的海藻、螃蟹殼,農田里的秸稈,廢棄的飲料瓶,都能成為綠色纖維的原料。減少對石油、水等資源的消耗,是綠色纖維最突出的特征。


2016年3月,經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注冊,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啟動了化學纖維綠色纖維認證工作,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作為指導單位。目前,通過認證的化纖企業已經增至40家。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陳新偉指出,綠色纖維認證倡導產品的綠色設計、綠色材料和綠色制造,具有傳導和帶動作用,能夠推動從纖維到終端產品全產業鏈的綠色化進程。


循環再利用纖維又叫再生纖維,是綠色纖維的一大品類,它以回收的廢舊聚酯(PET)材料和廢舊紡織品材料為原料,符合循環經濟特點。


江蘇芮邦科技有限公司以廢舊塑料瓶為原料,生產高品質再生滌綸長絲。其一期25萬噸裝置于2021年10月投產,還將建設二期年產25萬噸再生纖維項目。該公司總經理孔文龍表示:“我們的再生纖維不僅綠色環保,還全流程可追溯,深受國際知名品牌歡迎。50萬噸產能全部投產后,相當于每年會消耗掉300億個廢舊聚酯瓶。”


原液著色纖維也是綠色纖維的一種。據相關測算,相比傳統染色,生產每噸原液著色纖維可綜合節省電耗8300度、節水180噸、節省化工染化料130公斤。


浙江華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領先的彩色滌綸長絲生產企業之一,年生產彩色絲40萬噸。浙江華欣集團董事長曹欣羊表示:“華欣堅持自主研發,用原液著色技術生產出彩色化纖,替代后染色工藝,產品綠色環保。”


綠色纖維還包括生物基纖維。比如,安徽豐原生物纖維股份有限公司以農作物或秸稈為原料,研發出了聚乳酸纖維,并與特步集團、愉悅家紡等企業合作開發了聚乳酸內衣和休閑運動服等。海斯摩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螃蟹殼為原料,研發出殼聚糖纖維,并開發出殼聚糖衛生巾、面膜、嬰兒紙尿褲等用品。


10年來,越來越多的終端企業運用綠色原料和環保面料,生產出綠色紡織品。


特步集團推出100%聚乳酸環保風衣。該風衣的原料源于自然,又能回歸自然。據統計,特步使用環保材料的服裝下單量2021年達到54.2萬件,深受年輕人好評。


上海水星家用紡織品股份有限公司把生態化作為產品的一大研發方向,其家紡產品用上了萊賽爾纖維、再生滌綸、原色竹纖維等環保纖維。比如,水星運用竹纖維的本色開發出一款床品,呈自然色。該公司研發總監沈守兵指出,綠色環保已成為家紡產品的一個新賣點。


孚日集團將原液著色纖維和棉纖維混紡,生產出的毛巾、床品在后處理過程中無需染色,減少水、電、汽能源、化學品的應用和污水排放。    


濱州東方地毯有限公司大量運用萊賽爾纖維、原液著色滌綸和再生滌綸長絲進行產品開發,其地毯因具有“綠色基因”,深受客戶喜愛。


10年來,綠色不僅成為紡織業高質量發展的新驅動力,而且對消費者越來越強烈的環保意識做出積極回應。

高性能纖維擔當戰略大任
圖片

在航空航天等關鍵領域,也有紡織纖維的用武之地。


這類纖維主要是高性能纖維,其發展水平是衡量纖維科技發展水平的一大關鍵指標。10年來,我國高性能纖維材料技術水平穩步提升,我國目前已成為全球高性能纖維重要的生產大國。


碳纖維是一種戰略性材料,一直被世界各國高度重視。然而,自碳纖維問世以來,日本、美國等碳纖維強國對我國在這一領域實行“技術、裝備、產品”三封鎖。10年來,我國高性能碳纖維在產業化征程中,頭頂始終高懸“三封鎖”。自2020年10月開始,日本對出口我國小絲束碳纖維實行“斷供”。


關鍵技術不能受制于人。10年來,國產碳纖維持續供應我國航空航天領域,保障我國關鍵領域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威海光威復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威復材”)是我國國防軍工用碳纖維的主力供應商。10年來,該公司為我國國防軍工領域規模化、穩定供給戰略性材料,并進一步展開高強高模碳纖維技術和工程化攻關,研發我國新一代裝備所需要的新一代碳纖維材料。


10年來,光威復材以我國航空航天領域重大戰略需求為牽引,相繼攻克了QZ5526、QZ6526、QM4035、QM4050、QM3560、QM5535的技術難題。2021年,其QZ5526、QM4035、QM4050都開始小批量供貨。


在航空領域,今年8月底,光威復材旗下全資子公司威海拓展纖維有限公司研制的高性能碳纖維通過了裝機評審。至此,該公司成為我國現有全系列航空裝備的碳纖維供應商。


同時,從我國首款高原無人直升機AR-500C到該系列機型AR-500CJ艦載無人直升機,再到TP500無人運輸機,都用上了光威復材自主研制的碳纖維復合材料。


在航天領域,2021年10月,快舟一號乙(KZ-1B)運載火箭三子級發動機殼體成功通過水壓爆破試驗考核;11月,快舟一號乙(KZ-1B)運載火箭一級發動機碳纖維纏繞殼體成功通過水壓爆破考核。他們的殼體上都用了光威復材的高性能碳纖維。這意味著,我國在航天用碳纖維國產化替代工程中取得重要進展。


中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是國產碳纖維龍頭企業之一。多年來,其ZT7系列碳纖維產品也實現了穩定、批量供應航空航天領域。同時,其新一代碳纖維伴隨不同應用領域,已進行了幾年的多型號應用驗證。


10年來,國產碳纖維龍頭企業繼續攻堅克難,苦練內功,一步步把更多關鍵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為國家重大戰略貢獻了紡織力量。



撰文 / 本報記者 同黎娜
編輯 / 鄭玉冰

制作 / 王亦一

文章來源:中國紡織報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