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 第33屆中國國際毛紡大會在江蘇溧陽召開。大會以“從羊身上到人身上”為主題,圍繞全球羊毛供需現狀、價格走勢、企業生存、毛紡產品需求與流行趨勢等行業熱點話題展開研討,共同探尋行業和企業發展良策。

大會由中國毛紡織行業協會、中國國投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主辦,南京羊毛市場、江蘇中紡聯針織有限公司承辦。澳大利亞羊毛發展公司&國際羊毛局(AWI|The Woolmark Company)對本次會議予以大力支持。

本次大會有行業專家為在碳中和、碳達峰新目標下的毛紡企業發展指點方向;有駐華使節、國外業界同行介紹在全球不確定性因素增強的2022年中澳毛紡貿易現狀和廣闊前景;有省級協會負責人剖析新常態下服裝行業智能化發展的方案和思路;有專業市場人士分析經濟不平衡發展現狀下主要產毛國及國內毛紡行業情況。

“2022年,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在給全人類警醒的同時,也給毛紡行業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我們還未完全走出世紀疫情的陰霾,全球經濟和消費仍脆弱乏力,毛紡行業又面臨著原料價格不穩、物流環境困難、訂單不足等供需兩端的新課題。但‘安危不貳其志,險易不革其心。’越是困難時刻,越要堅定信心。”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楊兆華通過視頻致開幕詞時表示。他對毛紡行業將怎樣融通創新、協作互聯,構建全產業鏈的命運共同體提出了幾點建議:一是利用數字賦能,重塑毛紡工業新形態;二是提升差異化經營,勇攀科研制高點;三是以消費者為中心,提供更多個性化定制和柔性化生產。

“中國國際毛紡大會自1988年首次舉辦以來,已成為促進行業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我們不僅是行業發展的見證者,更是行業進步的推動者。”中國國投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吳世勇說:“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向縱深演進,毛紡行業進入數字化、綠色化、智能化發展新階段。新形勢下,我們更需要加強協作、趁勢而上,用好新技術、新工藝、新業態,推進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深度融合,聚焦綠色低碳,激活科技勢能;融入數字經濟,聚力產業升級;把握消費趨勢,深挖內需潛力;堅持合作共贏,共享中國市場,以模式和科技的持續創新構建差異化核心競爭力,推動產業綠色轉型升級。”

“近年來,江蘇中紡聯針織有限公司堅持創新驅動,堅持走特色化、差異化發展之路,善于創造性開展工作,善于運用信息化手段和互聯網技術,開創了新局面。5年來,年均銷售收入過億元,一般貿易出口超1700萬美元,利潤超2000萬元。”江蘇中紡聯針織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敏在致辭中表示,“當前,時代之變、行業之變前所未有,放眼‘十四五’,展望新征程,風險挑戰和有利機遇依然存在,我們要正確研判面臨的嚴峻形勢,擺脫內卷、拒絕躺平;堅定信心,擴大朋友圈;先站直再站高,先活著再活好。我們要強化精準思維,積極參與構建新發展格局,不斷提升企業的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要發現更多溝通合作平臺,創造更多合作增長點、共贏新亮點,促進彼此在羊毛空間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受中國毛紡織行業協會會長劉家強委托,副秘書長張書勤作題為《把握發展、共創未來》的發言。張書勤介紹了今年以來國內毛紡行業的整體形勢。“今年以來的毛織物需求形勢快速復蘇,累計產量超過了疫情前的同期水平。從6家毛紡上市公司披露的半年報看,行業領軍企業的營業收入增速接近或超過10%,利潤率水平在5%-20%左右,明顯高于行業的平均水平。2022年下半年毛紡形勢仍然存在不確定性,短期來看,國際消費需求的變化將使行業出口貢獻度發生改變,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政策的調整,國內消費市場潛力有待釋放。從長期的維度上看,作為改善性消費產品,毛紡產品迎合了消費升級、滿足人民更美好生活的需求,行業必將更好地融入雙循環發展格局。” 張書勤說。

澳大利亞駐華大使傅關漢通過視頻致辭:“羊毛是世界上最環保的纖維之一,澳大利亞美利奴羊毛的獨特品質使得它成為包括運動服飾和高端時裝等各類服裝的絕佳選擇,正是得益于產品的高品質和貿易的靈活性,兩國的羊毛貿易實現了互惠互利和長期發展,迄今已有50多年的歷史。50多年后的今天,中國依然是澳大利亞羊毛最重要的市場,而澳大利亞也依然是中國最重要的羊毛進口來源地。2021年,澳大利亞向中國出口了價值25億澳元的18萬噸含脂原毛,位居澳大利亞對華農產品出口的榜首,我也很高興看到羊毛行業光明的合作前景。比如,經歷此前的干旱天氣之后,澳大利亞全國迎來了良好的氣候條件,這將促進羊毛行業的恢復性發展。到明年年中,澳大利亞全國綿羊存欄數預計達到6850萬只,可以說,憑借得天獨厚的優勢,澳大利亞將繼續在未來為中國市場輸送優質羊毛產品。”
澳大利亞駐華大使館公使銜農業參贊林鳳儀的發言圍繞當前澳大利亞羊毛產量預測、澳大利亞羊毛行業可持續發展倡議,以及如何保護自身免受外來動物疫病入侵等三個方面展開。她表示,2022-2023年預計羊剪毛產量將增長5%,至34.1萬噸。澳大利亞羊毛總產值預計將穩定在34億澳元。當前,澳大利亞羊毛行業已經認識到可持續生產對消費者的重要性,并制定了自己的可持續發展框架。該框架涵蓋了澳大利亞綿羊產業的整個價值鏈——從農場到銷售、運輸及加工。“接下來,我們將繼續與中國在內的國際合作伙伴進行合作,分享信息和創新方法來應對可持續發展的挑戰。” 林鳳儀表示,澳大利亞有完備的生物安全記錄,通過嚴格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將突發疫病入侵的風險降至最低。目前,澳大利亞沒有包括口蹄疫在內的困擾其他國家的動物疾病。澳大利亞對新出現的風險時刻保持警惕,從而確保其他國家可以繼續進口澳大利亞優質羊毛。

江蘇省溧陽市委書記葉明華表示,伴隨著各種榮光,溧陽紡織業在改革開放中一步步發展壯大,先后涌現出江蘇中紡聯針織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優秀企業,推動紡織業成為重要的出口創匯產業、高就業廣富民產業,為溧陽實現從農業大縣到工業城市的華麗轉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伴隨著時代的進步、需求的升級,古老的紡織業也隨之乘勢而上,不斷煥發出新的生機。2020年6月20日,超百億元項目萊賽爾纖維簽約落戶溧陽,該項目也是江蘇歷史上單體投資規模最大的外資制造業項目。目前一期全面建成投產。在溧陽,一針一線承載著美好的未來。溧陽有心作為同行者、親歷者和見證者,與一眾有志之士一道,放眼大趨勢、共贏成大事,不斷推動紡織業轉型升級,推動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在主題發言環節,國際毛紡織組織(IWTO)主席沃爾夫?埃德米爾(Wolf Edmayr)在視頻發言中介紹了全球羊毛市場概況:“60多年以來,全球羊毛的產量經過了持續多年的減少之后,現在降到了最低供應的數量水平。在2018年國際羊毛市場的價格出現強勁反彈后,卻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后很快消失。自此,羊毛市場經歷著劇烈波動,以至于毛紡工業產業鏈受到嚴重影響。目前,羊毛纖維占全球紡織用纖維的比例在1%左右。” 沃爾夫?埃德米爾希望毛紡行業所有從業人員能夠相互分享經驗,從而使行業變得更加繁榮、更加多樣化。他同時也介紹了目前歐盟在紡織領域推廣的新規定——歐盟“循環經濟行動計劃”和真實標記活動,其目的均是為了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紡織工業。

“在過去的4個季度中,79%的澳大利亞羊毛仍然出口到中國,我們非常感謝中國羊毛行業的持續支持。”澳大利亞羊毛發展公司CEO約翰·羅伯茨(John Roberts)通過視頻進行主旨發言時坦言,在線零售、供應鏈中斷、氣候變化、勞動力等問題推動了我們戰略計劃五大支柱的制定,首先,第一大支柱是提升羊毛的價值和國際需求;第二大支柱是剪羊毛,我們需要優秀的剪羊毛工人確保有羊毛可以售出,接下來將繼續在全國范圍內培訓羊毛工人;第三大支柱是與客戶和牧民合作,在尋找理想的可持續性解決方案方面架起橋梁;第四大支柱是強化產業鏈,確保整個供應鏈中的每個參與者都有機會在其加工系統、各種應用和最終產品中使用羊毛;最后一大支柱是合作、咨詢和參與,因為唯有與所有的行業參與者攜手合作,才能達到合作共贏的目標。

“2022年1-6月,江蘇省服裝規模以上企業1596家,營業收入890億元,同比增長9.58%;利潤總額36.79億元,同比增長50.19%。江蘇紡織服裝出口1-6月穩步增長,出口交貨值226億元,同比增長25.23%。國際市場需求相對穩定、國內生產韌性強潛力足、部分區域在疫情沖擊下迅速復工復產,成為支撐江蘇紡織行業增長的主要因素。”江蘇省服裝協會會長龔慧娟在介紹江蘇省服裝工業經濟運行情況時表示。“近日江蘇省工信廳等六部門聯合制定的《關于進一步推動江蘇省紡織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了7方面24條舉措,助力江蘇紡織服裝這一支柱產業持續高質量發展。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江蘇紡織服裝行業將砥礪前行,譜寫更加美好的新篇章。” 龔慧娟說。

蘇州科技大學商學院教授徐天舒就毛紡行業如何推進“智改數轉”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從工業4.0演化過程,大規模定制優勢,工業4.0實現生產、設備、能源管理、供應鏈管理智能化三個方面,徐天舒分析了推進智改數轉的原因,并通過多個燈塔工廠智改數轉實例的經驗分享,為毛紡織行業智能化發展指出了借鑒依據。他同時指出,數字化轉型的基本矛盾和中小企業的困境是智改數轉推進過程中的難點。尋找藍海市場、通過創新提高效益、以智改數轉提高效率將是毛紡行業轉型升級的實施路徑。

交通銀行總行外匯專家朱延樺分析了近期宏觀經濟形勢與匯率趨勢。他表示,人民幣三個特征可以解釋今年人民幣似弱實強的狀況。他的發言從升值貶值方向的拉動力量、人民幣匯率的因子擺動、聚焦主干和關鍵變量、境內流動性問題、美元指數強的異常等幾個方面展開。

南京羊毛市場主任蔣雅麗在分析羊毛市場行情時表示,受新西蘭綿羊存欄數減少、牧民入不敷出、改變綿羊品種、土地使用的轉變等因素影響,2022/23年度新西蘭羊毛產量預計為13萬噸,同比減少3.7%。從2018/19年度出口中國占比近50%,連續4年下跌,現在僅占比約27%。粗支毛市場壓力較大。由于羊毛內衣、運動系列等產品持續走俏,以及國內工裝制服訂單穩定,細支毛市場相對平穩。“當前,中國毛織物出口市場一直在穩步恢復中。1-7月,我國累計出口毛紗1090萬噸,同比下跌4.6%。1-7月,累計出口粗紡面料954萬米,同比上漲28.8%;累計出口精紡面料1314萬米,同比上漲75.9%。從當下各品牌的營銷策略中不難發現,碳中和、碳達峰是時尚品牌各項計劃中的優先選擇。” 蔣雅麗說。

南京羊毛市場總經理江晨在做南京羊毛市場工作總結及規劃時表示,接下來將加大力度打造互聯網+數據平臺,繼續加強誠信平臺建設,質押融資為企業解決燃眉之急,繼續辦好市場活動、培訓及會議,中澳、中新、中非羊毛工作小組繼續發揮工作機制,繼續推廣羊毛及羊毛制品。



制作 / 王亦一
文章來源:中國紡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