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一代”已經成為國內支付和消費領域的重塑者,只有把握這個群體的消費需求,才能讀懂未來中國的商業邏輯。擁抱“千禧一代”,就是擁抱商業未來。各個領域的企業與品牌想要制勝顯然都需要抓住這一代人,時尚行業更應如此!
千禧一代教育水平往往很高,所以也注定了他們往往有著很高的審美、以及對產品的清晰的認知與極強的自主意識,很難被表象的噱頭忽悠,而會更注重產品的真實價值,并愿意花費時間去線上尋找同款。
千禧代適應改變也熱衷擁抱改變!這和他們出生以來所處的不斷改變、并越來越便捷的時代有關,互聯網、手機、社交媒體等一切時代進程里,他們都是最熱衷、最活躍的響應者。
總的來說。千禧一代消費者消費行為習慣有以下幾條:熱衷網購與移動支付、注重品牌附加值、追求個性變化、品牌忠誠度較低、厭惡推銷,更喜歡自己做決定、喜歡與品牌互動,但拒絕單方面信息推送、先了解后消費,信任朋友推薦與市場口碑、拒絕等待更偏向于快速更新的產品。
那么時尚大牌們為了迎合千禧一代,做出了哪些嘗試呢?
Tiffany
日前,美國珠寶品牌Tiffany&Co宣布因業績不佳辭退了CEO Frederic Cumenal。幾乎同時,Tiffany宣布Lady Gaga將代言品牌新推出的Hardware系列,并斥資千萬美元首次在號稱“美國春晚”的超級碗橄欖球賽投放了由Lady Gaga拍攝的新系列廣告大片。Tiffany似乎已經不再吸引人,對于消費者也已不再新鮮。而對于上述一系列的措施,包括請Lady Gaga代言新系列以及在超級碗中投放廣告,都是在重塑自己的品牌形象,也就是Tiffany的下一步計劃——吸引年輕的千禧一代消費者。
Dolce & Gabbana
Dolce & Gabbana的男裝秀場無疑是對粉絲經濟的又一次大膽嘗試,T臺上的男模們除了專業的模特隊之外,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人——時尚博主、社交網絡紅人、“鮮肉”明星等等,他們涌向米蘭進行跨界演出。自帶流量屬性的“模特們”固然擴大了品牌的影響力和認知度,Dolce&Gabbana通過社交媒體上有影響力的人群正在拉近與千禧一代的距離。
Dior
Dior Homme2017冬季系列靈感來自狂歡派對、Gabber音樂以及青少年潮流。現場以Techno電子樂文化為主題,打造“硬核(Hardcore)”的形象。Dior還創造了由“Dior”和“Hardcore”合二為一組成的專屬詞匯“Hardior”來詮釋青春活力。此外,Dior Homme還和美國街頭藝術家Dan Witz合作了“碰撞舞”油畫,部分系列時裝也用油畫作為印花設計。
同時Dior也已開始涉足VR體驗:Dior已在店鋪推出虛擬現實穿戴設備,可身臨其境感受時裝秀后臺、圍觀造型師如何化妝、模特的準備工作等。
LV、Supreme
Louis Vuitton早在時裝周開展前,社交網絡中便已經被Louis Vuitton和潮牌Supreme的聯名合作刷屏。Monogram花紋和Supreme經典logo的組合或成新的潮流標簽。兩個品牌都有固定的崇拜追隨者,當它們宣布將在一系列產品上合作時,會引起轟動,當潮流與個性結合在一起,千禧一代也很難不為所動。
Burberry
為挽回中國市場,迎合千禧一代消費者,Burberry于去年10月14日在其官方微博宣布吳亦凡出任其品牌第一位非英裔代言人,據統計,該條微博的轉發量達到26萬,在吳亦凡微博2180萬粉絲的推廣下,Burberry官方微博的粉絲也早早突破了100萬,而其熱門微博也全都與吳亦凡有關。
隨著千禧一代的壯大,時尚大牌在籠絡“千禧一代”、拓寬消費群體的同時,如何尋求新的表達方式、如何接觸到潛在消費者仍然是橫亙在品牌面前的問題,改變與焦慮還將在2017年上演。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