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云棲大會期間,阿里云研究院攜手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共同發布《產業集群數字化:構建協同發展的新生態》研究報告。報告將產業集群按照發展階段與特征,劃分為原生型、優勢型和領先型三類,分別提出其數字化轉型的核心訴求和方向,從場景導向、龍頭帶動、生態共建和技術助力等方面,提出了產業集群數字化的整體框架和發展路徑圖,助力產業集群實現“數字紅利”下的新躍遷。
產業集群是指在特定領域內的企業或機構,因共性和互補性等而形成在地理上集中的相互聯系、相互支撐的一種產業群現象。產業集群是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目前我國各省市形成了多種類型、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由于生長內因、影響因素及政策部署不同,不同類型的產業集群的總體規模和范圍邊界也不盡相同。本報告按照產業集群的規模、創新能力及區域影響力,將集群劃分為原生型集群、優勢型集群和領軍級集群三類。
圖1:按規模及影響力分類的產業集群及特征
我國傳統產業集群仍然面臨產業鏈上下游之間聯系偏弱、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產品附加值較低、產業競爭力不夠、協同創新效應偏弱等問題。在數字經濟加快滲透各行各業、推動產業發展變革的趨勢下,產業集群轉型升級迎來關鍵驅動力。數字技術助力集群內企業經營優化、技術創新與協同合作,帶動產業集群的生產過程升級、產品服務升級和價值鏈條升級等。
具體到不同階段和類型的產業集群,其對數字化轉型的訴求不同。原生型產業集群當前階段更強調市場渠道拓展和產銷全面對接;優勢型產業集群重點圍繞龍頭企業先行,并識別行業共性問題,進行業務場景的數字化轉型和優化;領軍型產業集群關鍵通過產業鏈的互聯互通及創新要素聚集,推動產業協同創新。
產業集群的數字化轉型應是從技術應用對產業鏈的散點解構到數據化的全局表達,再到產業生態的數字化重構,通過構建包括人流、資金流、物流、商流及數據流的高效協同體系,打造產業集群創新網絡生態。雖然不同階段不同類型的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訴求不同,在不同發展時期有不同的側重,但總體上應以場景為導向,推動共性突破、復制推廣;以龍頭帶動,率先數字化轉型進而實現鏈條牽引;推動生態共建,進行多方協同、融通發展;以技術進行助力,打造區域產業集群數字化的算力底座,實現產業賦能。
圖2: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路徑圖
01
場景導向:共性突破、復制推廣
要推動產業集群式數字化轉型,應該聚焦細分行業,為企業“畫像”,理清企業生產經營的機理、流程、工藝,找準痛點、難點和堵點,系統梳理企業的共性問題和需求,以共性場景作為破局點,由點及面,將共性需求轉變系統解決方案和產品,并在全行業復制推廣。
圖3:消費品制造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重點領域及典型場景
02
龍頭帶動:轉型先行、鏈條牽引
龍頭企業處于產業鏈的核心位置,起到帶動上下游產業發展和協同的作用。龍頭企業的生產工藝、質量標準、技術創新等在產業集群中起引領作用,其自身的數字化轉型能夠帶來在行業關鍵環節和應用場景的探索,沉淀成可復制的能力,在行業內推廣。因此產業集群以鏈主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作為啟動,基于產業鏈數據融通和技術共享,能夠有效實現“以鏈促轉”,提高產業集群整體效應。圍繞鏈主企業與供應商企業之間研發協同、訂單協同、生產協同、質量協同、庫存協同及服務協同等各個領域,實現各類系統全面數字化對接并形成業務協同閉環。
圖4:以鏈主企業為核心的產業鏈協同平臺
03
生態共建:多方協同、融通發展
生態匯聚是產業集群最重要的特征,傳統產業集群的生態系統包括核心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配套型生產性服務企業、金融機構、科研院校及其他中介服務機構等。數字經濟背景下,產業集群生態需要進一步圍繞數字化技術服務商、軟件開發者、產業服務平臺、工業互聯網平臺等進行生態共建,加強多方協同,通過數字技術實現產業集群內部研發、制造、流通、銷售、品牌等內部資源的整合和外部專業資源的鏈接。
04
技術助力:算力底座、產業賦能
產業集群的升級有賴于區域數字基礎設施的優化,對于不同類型產業集群,提供差異化云計算基礎設施進行支持。
圖5:“平臺+服務”模式的原生型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框架圖
圖6:泛制造行業云總體框架圖
優勢型及領域型產業集群,在數字經濟新發展階段,應加快智算平臺建設,為集群內的科研服務和企業創新提供強大的智能計算服務。借助“算力+AI”,推動數據共享開放、應用創新孵化、科研創新和人才培養,進而推動科技型企業集聚、產業加速、應用創新等,夯實未來產業發展基礎。基于平臺優勢、生態優勢以及技術優勢,聯合孵化器、科技園、產業聯盟等機構,搭建科研成果轉換合作平臺,為上下游企業提供全鏈條服務。
產業集群數字創新將呈現在地化、生態化、協同化和普惠化的發展趨勢:在地化即數字創新將在本地產業集群的典型場景和應用上涌現。生態化即產業集群的企業內部和產業生態因泛在連接,實現資源匯聚和能力疊加。協同化即企業間協同、平臺間加強協同,實現共生、共贏。普惠化即相關產業平臺的部署成本與收益將迎來拐點,而數字化應用和服務因標準化和大規模化而逐步降低,廣大中小制造企業會將最終成為主要受益者。
對此,提出5個方面的建議。一是制定產業集群數字轉型的行動路線圖。合理界定各方職責,聯合集群生態內的各類機構,統一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的目標,達成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的共識,并分步驟有序推進集群數字化轉型。
二是持續創新集群轉型的多元化商業模式。結合集群不同層面、不同主體、不同階段的數字化轉型設計相關的商業模式,確保數字創新可持續健康的推進。
三是推進產業集群協同創新型數字化應用。加強供需關系、生產供應鏈、設備運維協同、設計能力協同、用工資源協同、制造產能協同、金融服務等方面的數字化連接,推動大中小企業協同。
四是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支持,鼓勵園區平臺、產業服務平臺和工業互聯網平臺等對中小企業的服務能力和延展服務邊界,加強數字化轉型培訓、直播等數字載體建設、標準化服務提供等。
五是發展產業集群的安全可信生產制造能力。從法律法規、戰略政策、標準評估等方面完善數據安全保障措施,構建安全共擔的機制;結合區塊鏈和二級節點,推動供應鏈等可信數據互通。
加快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推動產業上下游的市場信息共享、生產供應協同、創新網絡共建,從而推動集群內企業生產的效率提升和產品創新,成為數字經濟時代又一次產業變革與重塑。針對各區域產業集群,阿里云將以云計算基礎底座和行業云為支撐,聯合行業解決方案生態伙伴,“一群一策”支撐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方案,共同助力建設數字經濟時代的產業集群新生態。
阿里云研究院是阿里云智能數智化研究企業智庫,以“立足科技、洞察行業、研判趨勢、傳播心智”為愿景,探討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ICT熱點問題。研究方向以新一代云計算體系為核心,涵蓋云計算、網絡通信、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安全技術等數字經濟新領域,總結和分析產業最佳商業實踐,形成普遍適用的數字化轉型方法論。時刻關注前沿科技動態、數字經濟發展、數字創新變化、數字治理趨勢,輸出理論和實證研究報告、案例和指數分析等多類型研究產品,配合國家科研機構、頂尖智庫、頭部高校、行業協會、咨詢機構、合作伙伴和政企客戶,協同阿里巴巴集團各事業群,用科技共同探索和展望數字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