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上一些冷知識:
截止2021年底,
全美國超3.7萬㎡的購物心不到3000座,
全日本超10萬㎡的購物中心只有7座。
而上海超3萬㎡的購物中心有近350座,超20萬㎡的特大型購物中心也有12座!
上海平均每8萬人即擁有一家大型購物中心,而紐約、東京平均每間大型購物中心服務消費者人數達20萬人以上,上海購物中心人均占有量已經遠超紐約和東京,成為當之無愧的購物中心之城。
上海匯聚了全球最頂級的消費資源,全球零售商集聚度達55.3%,在全球城市中排名第2,僅次于迪拜,已超過倫敦、巴黎、香港、紐約、新加坡……
在魔都,人們仿佛有著永遠逛不完的商場。
據統計,上海已開業2萬㎡以上的商場460余個。如果一個周末逛一個商場,全部逛完大概要9年,而這9年間,又會持續不斷地開出新商場......
那么越繁華的區域商場數量和面積就越多嗎?事實是,上海3 萬平以上的商場市中心最多,約160余座,面積占比約46%;城郊最少,約50座,面積占比約17%;而遠郊反而有近140座,面積占比達到了約37%。
每個區居民享受到的購物環境也是千差萬別,比如浦東新區2萬㎡以上商場近百座,而崇明區商場一只手都數得過來,個數差高達25倍左右!
還有一些有意思的現象,坐擁五角場一線商圈的楊浦,商場資源卻拼不過低調的普陀;閔行區人均含商場量竟然已經超過了曾經的“商業宇宙中心”徐匯......
快和我們一起來看看,還有哪些你意料之外的事吧!
浦東稱得上是家大業大的典型了,憑借著1210平方公里的絕對面積優勢,輕而易舉地拿下了16區商場數量和面積的雙重第一,數據稱得上一騎絕塵!浦東面積超2萬㎡的購物中心多達99家,而且超10萬㎡的商場由近20個!總面積約639萬㎡,比排名第二的閔行,足足多出30個商場約163萬㎡;商場數量是商業繁華度TOP級的黃浦區的2倍以上,商場面積則達到其3倍左右!相對行政區面積相當,但商場數量和面積卻少得可憐的崇明,那更是碾壓級別的:商場數量是其近25倍,面積則是它的21倍!不過浦東商場數量雖多,但大部分優質的大型購物中心都集中在陸家嘴和周邊地區,出了陸家嘴,就逐漸呈現出“荒漠”的狀態,真實詮釋了什么叫資源的兩級分化,旱的旱死,澇得澇死。特別是外環線以南足足50公里范圍內,能叫得上號的大型商場也只有周浦萬達、康橋新田360、周浦永樂廣場等零星幾個,大部分居民都靠著小商場和社區商業支撐,想好好逛個街,需要驅車半小時以上......黃浦區目前2萬㎡以上商場一共有45個,總面積約214萬㎡。商場數量和總面積雖然排第3位,但黃浦區地域面積小呀,只有浦東的約1/6,折算下來人均商業面積爆表,達到3.23㎡!什么水平呢?是第二名靜安區的1.7倍,是紐約(2020年人均1.1㎡)的近3倍,東京(2020年人均0.365㎡)的近9倍,是上海人均商業面積最小的崇明的22倍!黃浦區人們的幸福感,要滿到溢出來了吧!魔都最知名的商圈和商業街,大部分都集中在黃浦了——淮海路、新天地、南京路步行街、外灘等,哪一個都是上海名片級別的!這里不僅商場數量眾多,質量還很高,種類也繁多。中高端購物中心有K11、iapm,大體量大眾商場有日月光、網紅地標如BFC外灘金融中心、恒基旭輝天地......最特別的是成規模的游客型商業:外灘、南京路步行街、新天地,黃浦區“獨此一家”!這還不算完,黃浦區包括新世界K11、綠地外灘中心等在建中/待開業的大型新商場至少還有4個,總建筑面積超40萬㎡,說一句誰與爭鋒不過分吧。老靜安的商場含金量,一直是王者級別。老靜安人均含“商”量甚至比黃浦區還要高。雖然與閘北合并后的平均指標被拉低了,但人均商場面積依然到達了1.9㎡,僅次于黃浦區。商業影響力數一數二的靜安,僅一條南京西路就足以封神。這里除了上海最早的商業頂流“梅泰恒”金三角,還匯集了上海最密集的高端商業,包括嘉里中心、興業太古匯、久光、芮歐等,高奢輕奢商場數量遠超其它市中心區。而匯聚在南京西路上的2000多個中外品牌中,七成以上是世界著名品牌,全球三大奢侈品集團都落戶在南京西路,妥妥的高奢商場地標商圈。此外位于大寧商圈的久光中心、大融城、大寧國際和蘇河灣板塊的大悅城等一眾商場,也是城市地標級的購物中心。素來低調的長寧,只有中山公園龍之夢一個超20萬㎡的巨型商場。10萬㎡+的商場也只有個長寧來福士、虹橋南豐城、西郊百聯3個,分布于中山公園,天山虹橋和中環西郊三個板塊。2萬㎡以上商場個數排名倒數第四,只超過了金山、奉賢、崇明。但是如果算人均商場面積,就會發現長寧擁有不俗的實力。人均約1.85只低于黃浦和靜安兩區,排在第三位,毋庸置疑是16區中的“優等生”一枚!這主要得益于長寧土地面積不大,卻擁有不少5-10萬㎡的商業體,全區從東到西都不足10公里,南北僅4-5公里,各個角落都有商業分布,而且結構合理。諸如金虹橋商場、高島屋百貨、百盛優客、尚嘉中心等,單個體量不大,但業態卻非常齊全,個個都是質量高、高人氣的典型。徐匯區2萬㎡以上的商場有30余個,從數量上看位于全市第4位,但和長寧有著相似的問題,就是大型商場數量不多,導致商場的總面積僅排在第9位。在徐匯已開業商場中,面積10萬㎡以上的有5個,面積最大的徐匯日月光也僅13.25萬㎡。不過人均商場面積還是處于中等偏上水平的,約1.5㎡左右,低于黃浦、靜安、長寧、閔行和虹口。即便如此,徐匯區的商圈影響力卻不容小覷,比閔行、長寧等區都要更勝一籌。除了徐家匯上海定位最高的重奢商場之一港匯恒隆廣場,還有美羅城、環貿IAPM、日月光等輻射全市的代表性商場!徐家匯還有萬眾期待的超大綜合體徐家匯中心itc,100萬㎡的體量相當于在建一個“徐家匯”,未來影響力不可估量。西岸的發展也極為迅速,去年特色地標商場西岸鳳巢已經開業,還有西岸金融城近20萬㎡的大型商業在建中,不出意外未來也將成為影響徐匯乃至上海代表性商業中心。閔行的商業實力,是屬于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的水平!2萬㎡以上商場數量約70個左右,總面積超480萬㎡,無論是數量還是個數都僅次于浦東,排在全市第二位。人均商場面積也達到1.8㎡以上,僅次于黃浦、靜安和長寧三區,連徐匯區人民都望塵莫及,閔行面積超徐匯頂級商場港匯恒隆(13萬㎡)的項目,已經有9個之多。此外,全上海目前面積超20萬㎡的巨無霸購物中心僅有12個,閔行就獨占了3席,分別是仲盛世界商城、閔行萬象城購物中心、閔行愛琴海購物中心。此外超10萬㎡的大型商場達13個之多!更加難得的是閔行商業體分布還十分均衡!前灣有印象城MEGA(在建),大虹橋有龍湖天街,七寶有寶龍、萬科廣場,吳中路有萬象城、愛琴海,莘莊有、顓橋有萬達廣場等......不過閔行雖然商場體量多、分布均衡,但也存在同質化的現象,缺少像徐家匯港匯恒隆廣場、美羅城這樣輻射全市的商業。也許很多人沒料到,楊浦這個坐擁五角場“宇宙級商圈”的區,人均約1.1㎡的商場面積其實是全市倒數的,只高于松江、寶山、金山、崇明和奉賢五區!楊浦整區2萬㎡以上的商場總面積約140萬㎡,僅一個五角場商圈商場面積就高達近65萬㎡,占了楊浦近一半!全區5個面積超10萬㎡的商場,萬達、和生活和百聯3個在五角場,另倆個是周家嘴路的奧特萊斯和江浦路上的紫荊廣場。除此之外,楊浦就鮮有成規模和影響力的商業了。不過近兩年,楊浦濱江濱水景觀帶改造已見成效,東外灘規劃和發展勢頭也很猛。包括字節跳動、美團、B站等新興產業的龍頭企業紛紛落戶,帶來一波強勁的消費力。區域內未來也有大量的商業開發面積,將和漁人碼頭一同形成有一定規模的商圈。除了前面說到的幾個區外,虹口和普陀的數據也比較亮眼。虹口區的商業,近幾年一直在悄悄發力。人均商業面積超1.5㎡,瑞虹天地太陽宮、白玉蘭廣場、北外灘來福士等網紅商場輩出,未來北外灘還可能引進高奢商場華貿中心,商圈質量會得到大幅提升。
印象中商業資源匱乏的普陀區,人均商業面積其實達到了1.3㎡以上,比浦東和楊浦都高。不僅擁有環球港和百聯中環兩個達20-30萬㎡巨型商業地標,還有天安千樹、長風大悅城這樣的網紅購物中心。未來真如商圈崛起,22萬㎡的LOVE@大都會開業,多少可以緩解普陀目前商業分布不均的缺憾。
郊區中青浦的數據也很是突出,商場總面積和人均商場面積都排在全市第8位,達到中等水平。
青浦在2018年后開出了青浦萬達茂、元祖夢世界、東渡蛙城、虹橋世界中心等特色鮮明的超10萬㎡大型商場。其它諸如寶山、松江、嘉定、金山、崇明、奉賢區等區的人均商場面積均不到1㎡,奉賢的人均商場面積最少,只有0.27㎡。嘉定、松江和寶山數據相對好一些,都擁有5個以上10萬㎡以上的大型商場,尤其是嘉定,不僅有全市最大單體購物中心南翔印象城,商場的分布也較為分散和平均,也算是郊區中的佼佼者了。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