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国产综合在线_久久久久免费视频_久久国产精品偷_欧美区二区三区

梧桐臺 —— 紡織服裝產業服務平臺

服飾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助您快速實現商業價值

新用戶注冊 立即登錄
換一個
獲取短信驗證碼
×
×

需求恢復慢于生產,絲綢業如何破解難題?

發布時間:2022-12-06  閱讀數:31813

需求恢復慢于生產,絲綢業如何破解難題?



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影響下,繭絲綢企業展現出良好的發展韌性與活力。

“當前全行業面臨的形勢依然錯綜復雜,不確定不穩定的因素依然較多,國內絲綢需求恢復相較于生產恢復比較緩慢,當前需求不足的矛盾仍然比較突出,預計短時間內不會有根本性好轉。”在日前于廣西河池舉行的2022中國絲綢大會暨第二屆中國桑蠶繭絲綢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上,中國絲綢協會會長唐琳說。

唐琳建議,全行業要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同時,要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才能更好地推動繭絲綢行業高質量發展。




苦練內功 拓展商機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今年1-9月,全國規模以上企業生絲產量3.57萬噸,同比增長1.69%;綢緞產量2.34億米,同比下降8.93%;蠶絲被產量1329萬條,同比增長8.04%。

截至三季度末,生絲、綢緞、蠶絲被等主要產品的產量相比一季度分別增長0.43%、下降13.31%和增長43.36%,顯示出綢緞產量受下游服裝企業需求不足影響較大。

為應對諸多因素帶來的不利影響,絲綢企業積極苦練內功,提升競爭優勢,努力尋找新商機。

浙江嘉欣絲綢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嘉欣絲綢”)積極“走出去”,今年9月以來,先后有20多名員工分10多批次奔赴國外拜訪客戶和參加國外展會,成果豐碩。同時,嘉欣絲綢籌建的柬埔寨嘉欣絲綢工業園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1-9月,嘉欣絲綢完成營收64億元,上市公司完成營收34億元,實現利潤2.69億元;出口總額2.5億美元,各類產品出口與去年同期相比均實現大幅增長。

“上半年受國內疫情影響,市場與供應鏈受到一定的沖擊。下半年我們在研發上持續投入,并加大品牌推廣,以彌補上半年的損失。”宋錦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蘇州上久楷絲綢科技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建華表示,把更多新材料、新工藝融入絲綢產品中,是上久楷近年來外貿與內銷兩條腿走路的動力。與疫情前外貿占了更大比重不同,如今上久楷的內銷規模已超過外貿。

河池是廣西最大的繭絲綢主產區,也是中國優質繭絲生產基地。河池繭絲綢業向來是廣西繭絲綢業發展的晴雨表。

河池市委書記秦春成說:“今年以來,河池市主動承接‘東綢西移’,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以品牌化、集群化、平臺化聚力打造輻射全球的‘中國絲綢新都’。目前,河池市重點以宜州為核心區,加快桑蠶種養基地和繭絲綢精深加工園區建設,全面推進繭絲綢和紡織產業有效融合,大力培育千億元級桑蠶繭絲綢產業集群,推動河池市實現‘絲綢大市’向‘絲綢強市’跨越。” 

今年1-9月,河池市繭絲綢加工產業完成產值23.19億元,同比提高12.53%,白廠絲產量達4647噸,同比增長9.7%,坯綢產量305萬米,同比增長25.5%。

商務部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司一級巡視員耿洪洲表示,繭絲綢是我國傳統產業,也是貫通2000萬蠶農和百萬產業工人的特色民生產業。在國內外復雜形勢和新冠肺炎疫情下,繭絲綢產業克服重重困難,堅持市場導向和創新驅動,提高質量和效益為核心,以供給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取得較好成效。目前我國繭、絲和坯綢產量占世界產量的85%、75%和60%以上,2021年生絲出口占世界的75%,中國正在由絲綢大國向絲綢強國大步邁進。




需求導向 數智轉型

多維度創新已成為驅動繭絲綢產業升級的關鍵動能。我國絲綢業正通過凝聚創新動能,聚力行業資源,引領繭絲綢全產業鏈向高價值驅動模式轉型升級。

“繭絲綢在我國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許多人對產業創新的認識還停留于花紋、款式變化上。我們已在親膚原料、新型面料、美妝等多領域進行協同創新,形成新的利潤增長點。”廣西嘉聯絲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卓說,嘉聯絲綢通過從原料端到市場端的協同創新,不僅鞏固了原有市場,也開始在新興市場發力。

“冥想、瑜伽等活動參與群體快速增長,為絲綢產品帶來了新市場。”王卓說,依托于萬畝原生態桑園打造的優質親膚繭成為了廣受消費者歡迎的時尚新品,柔軟、親膚的產品給消費者以極致的穿著體驗。

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是當前繭絲綢創新的一大特點。消費升級帶來的產品與設計創新新機遇拓展繭絲綢市場空間的同時,也對種養和加工端的產品與工藝品質提出更高要求。因此,依托人工智能和機械化,建成標準化的桑蠶種養體系成為原料端企業必修的內功。

“依托人工智能、大數據、智能制造等技術,推進蠶桑生產產業化、集約化是主要方向。近年來,我們致力于桑蠶全產業鏈設備研發制造和大數據平臺研發,構建了‘一庫、一園、六中心’,為蠶桑產業賦能。”重慶知天而作農業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易麗說。

易麗介紹說:“我們的智慧蠶桑養殖設備通過研發升級,已成功投入市場。在車間里,工程師可通過自主研發的智慧桑蠶系統遠程查看各個設備在線情況、車間溫度濕度、庫存等,并對客戶反饋的數據整合分析,借助智慧平臺實現管理過程數字化。在智慧蠶桑大數據平臺上,用戶也實現了數據共通。當智慧養蠶設備銷往全國各地,反饋到大數據平臺的數據可逐步形成智慧蠶桑大數據中心,再通過大數據整合、分析,也能反哺桑蠶行業的研究,幫助全國養蠶基地企業實現科學養蠶,共同推動桑蠶行業數據化、智能化。” 

上海聯合電商研究所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德力看來,建立市場化服務與公共服務雙輪驅動,技術、資本、人才、數據等多要素支撐的數字化轉型服務生態,可以解決企業“不會轉”“不能轉”“不敢轉”的難題。

“面向重點行業和企業轉型需求,培育推廣一批數字化解決方案;聚焦轉型咨詢、標準制定、測試評估等方向,培育一批第三方專業化服務機構,提升數字化轉型服務市場規模和活力;支持高校、龍頭企業、行業協會等加強協同,建設綜合測試驗證環境,加強產業共性解決方案供給;建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銜接集聚各類資源條件,提供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打造區域產業數字化創新綜合體,帶動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王德力建議說。




靶向發力 精準施策

隨著全球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國內市場對絲綢產品的需求逐步釋放,歐美國家、東亞國家對于絲綢產品的需求也不斷提升,我國絲綢產業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傳統絲綢產業正在向科技化、年輕化、國際化的方向發展。所以,糅合科技、藝術、可持續發展,才是企業發展的正確打開方式。

中國紡織機械協會會長顧平認為,未來紡織品將與鋼鐵一樣,甚至優于鋼鐵成為制造業的重要原材料,人類將進入“大纖維”時代。

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專職副主席謝方明表示,通過對國際紡織服裝發展趨勢研判不難發現,時尚品牌本土化趨勢明顯、再生和可持續發展迅猛、全球紡織服裝價值鏈呈現縮短與內化趨勢、供應鏈全球化以區域化為特征進入合作新階段、數字經濟將重塑紡織服裝產品形態和產業生態、綠色發展正成為重要的價值來源。因此,他建議,強化科技創新,形成新的發展動能,努力提升我國絲綢高端化、智能化、服務化水平,打造高質量的制造體系,完善產業生態;搞好服務平臺建設,打造引領絲綢產業、鏈接國內外市場的綜合性產業服務平臺。

“當下流行的國潮風是科技、文化、創意和藝術的結合。如何挖掘中國傳統文化、人文藝術,以宋代美學為基底,以非遺宋錦為核心,用創新手法融合東方美學,展現非遺新國潮服飾是值得思考的問題。未來,上久楷將不斷深化絲綢的多元化發展,開拓更多應用場景,使傳統文化得以延續發揚。”吳建華表示,要對宋錦進行活態保護,不能固守傳統技藝,千年工藝必須與現代生活結合,創新才是對宋錦最好的保護方式。

河池市委副書記、市長王軍表示,河池市目前重點推進持續鞏固桑蠶質量、加快補齊工業短板、著力延伸產業鏈條、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提升科研創新水平、打造絲綢文化品牌、聚焦開發重點產品等七項工作,同時也希望與各地絲綢業在重新架構桑蠶繭產業產品體系、推動重點技術領域取得突破、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探索建立桑蠶繭絲綢產業期貨現貨交易平臺等多領域開展全方位、全天候交流合作。

江蘇省絲綢協會會長王正喜看來,桑園面積減少、人才短缺是江蘇繭絲綢業發展面臨的最急需解決的問題。他認為,堅持科技人才雙驅動,讓創新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決定力量。“下一步的工作重點將會聯合江蘇的專業院校,開發新品種,打造種子工程,培養新品種并提高桑樹資源的利用。”王正喜說。

耿洪洲表示,商務部將以實現絲綢強國為目標,實施各項重點任務,加強生絲儲備和市場調控,完善行業科技與創新體系,推動行業提質創品牌,搭建國際絲綢博覽會等消費促進平臺,加快構建繭絲綢現代化體系。

 


撰文 / 本報記者 滕卉榮
編輯 / 鄭玉冰

制作 / 王亦一

文章來源:中國紡織報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