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布《“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的通知》,這是我國現代物流領域的第一份國家級五年規劃。也是自國務院2009年發布《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和國務院2014年發布的《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之后的第三部國家規劃。
與前兩部規劃相比,此次“十四五”規劃一個明顯的變化是將物流與供應鏈產業鏈韌性和安全,提到了一個高度。其中“供應鏈”在規劃中被提到了40次,與第一部規劃的3次,以及第二部規劃的11次相比,重要程度大大提高。同時,與前兩部相比,此次十四五規劃還將“做好供應鏈戰略設計”作為重要部署,單列一節。
隨著現代物流“十四五”規劃的出臺,以及對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的高度關注,也為物流與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帶來了機遇。

“供應鏈”被提及40次
供應鏈金融或迎來機遇
與前兩部規劃相比,此次“十四五”規劃是在國家面臨新冠疫情、俄烏沖突影響廣泛深遠,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加速重構的特殊背景下出臺,要求現代物流對內主動適應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對外妥善應對錯綜復雜國際環境的挑戰。規劃提出,到2025年,將基本建成供需適配、內外聯通、安全高效、智慧綠色的現代物流體系。
小編發現,在此次《規劃》中“供應鏈”被提及的40次規劃中,其部署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物流在提升國內各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上,被放到了重要的位置。政策要求現代物流適應現代產業體系對多元化專業化服務的需求,深度嵌入產業鏈供應鏈,成為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重要支撐力。
另一方面,現代物流作為國民經濟先導性、基礎性、戰略性產業,對物流產業本身來說,需要提升物流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物流企業,提升一體化供應鏈物流綜合能力。
隨著物流在產業鏈供應鏈中被高度重視,供應鏈金融的價值顯現。
此次“十四五”規劃將 “做好供應鏈戰略設計”單列一節,并提出了“提升現代供應鏈運行效率”、“強化現代供應鏈安全韌性”兩個措施。其中,在涉及供應鏈金融時,規劃提出規范發展供應鏈金融,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加強與供應鏈核心企業或平臺企業合作,豐富創新供應鏈金融產品供給。
此外,規劃要求加大對物流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發揮各類金融機構作用,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加大對骨干物流企業和中小物流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拓寬企業兼并重組融資渠道等。
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達16.7萬億元,此次規劃,提出至2025年, 社會物流總費用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較2020年下降2個百分點左右。物流領域供應鏈金融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釋放供應鏈金融3個方面的信號
從規劃來看,為供應鏈金融釋放了哪些信號?供應鏈金融到底在哪些產業可以大放異彩?
1、物流助力制造強國:利好制造業供應鏈金融
現代物流“十四五”規劃提出促進物流業制造業深度融合,支持物流企業與制造企業創新供應鏈協同運營模式,將物流服務深度嵌入制造共盈利體系,提供供應鏈一體化物流解決方案。
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也是我國推進制造強國建設,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壯大實體經濟的根基。今年7月,銀保監會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推動金融服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提出積極穩妥發展供應鏈金融服務,依托制造業產業鏈核心企業,運用應收賬款、存貨與倉單質押融資等方式,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務。
在制造業大省,廣東、江蘇、浙江、北京、山東等地政府紛紛發布支持制造業發展政策,支持供應鏈金融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如:在浙江省政策中,提出加大對先進制造業的供應鏈金融支持,依托鏈上核心企業,整合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信息,鼓勵金融機構為產業鏈供應鏈提供結算、融資和財務管理等綜合金融解決方案。
在物流的推動和融合下,制造業產業鏈將更加成熟完善。制造業供應鏈金融圍繞制造業核心企業,解決鏈上企業資金短缺問題,從源頭上促活整條產業鏈,打造健康持續的產業鏈生態。
2、物流助力鄉村振興,利好涉農供應鏈金融
此次規劃重點提及補齊農村物流發展短板。一直以來,我國農業生產組織水平低,農村物流基礎設施落后、物流信息化技術低,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弱,在全國物流體系建設中屬于薄弱的一環。
“十四五”規劃提出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要補齊農業物流發展短板,不僅要完善農村物流節點網絡,改善農村流通基礎設施,還要提升農村物流服務效能,打造經營規范、集約高效的農村物流服務網絡。
事實上,在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號召下,圍繞鄉村振興的供應金融已經在多個省份以及多個金融機構開始實踐落地,其中,農村物流作為鄉村振興重要一環,也將提質增效。
如在2021年央行等7部門啟動的金融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示范工程中,提出加大供應鏈金融服務供給力度,將物聯網、區塊鏈等新技術嵌入種子與農產品物流、倉儲等環節,賦能農業供應鏈資金流、商流、物流深度融合。今年3月,央行再次發文,提出規范發展供應鏈金融服務,加大對重要農產品生產加工、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等金融支持。
在地方,廣東省、重慶市、陜西省等地發布的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政策中,要求開發農業供應鏈金融等金融產品,滿足生產、加工、物流等農業全產業鏈信貸資金。
隨著政策的出臺,涉農供應鏈金融也相繼落地。農業銀行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年末,圍繞407家涉農核心企業,向農業產業鏈上下游的4805家企業提供融資50698筆、308億。
隨著國家十四五現代物流規劃對農業現代物流產業的建設推動,圍繞鄉村振興的供應鏈金融也將迎來新的發展空間。
3,踐行雙碳目標:利好綠色供應鏈金融
“十四五”規劃尤其注重綠色產業的發展。其中,規劃在原則中提出,將綠色環保理念貫穿現代物流發展全鏈條,提升物流可持續發展能力。規劃提出“推動綠色物流發展”要求在十四五期間,深入推進物流領域節能減排,盡快健全逆向物流服務體系等措施。加快新能源、符合國六排放標準等貨運車輛在現代物流特別是城市配送領域應用,促進新能源叉車在倉儲領域應用。加強綠色物流新技術和設備研發應用,
綠色物流相關產業的發展,也推動了綠色金融尤其是綠色產業的供應鏈金融發展。“十四五”時期是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碳達峰目標的關鍵期和窗口期。近兩年,我國的綠色信貸規模呈現持續增長的態勢,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我國本外幣的綠色貸款余額已經接近16萬億元。綠色貸款存量規模居全球第一位。
隨著綠色金融的崛起,綠色供應鏈金融作為新興領域也迎來風口。2021年工信部、央行、銀保監、證監會在加強產融合作推動工業綠色發展的意見中,提出創新發展供應鏈金融,以綠色低碳效益明顯的產業鏈領航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為核心,加強對上下游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
在中央的定調下,各地方政府在綠色發展政策中紛紛將供應鏈金融列入布局,而作為金融機構也不斷探索供應鏈金融產品。如農行推出合同能源管理未來收益權質押貸款、生態修復貸、綠色交通貸、綠色節能建筑貸、生態保護貸、碳匯林業貸等產品。交通銀行落地碳配額質押融資、碳排放配額質押疊加保證保險融資業務等。
規劃將綠色環保理念貫穿現代物流發展全鏈條,也為綠色產業供應鏈金融發展帶來機會。
物流數字化推動供應鏈金融數字化
“十四五”規劃提出強化物流數字化科技賦能,從加快物流數字化轉型,推進物流智慧化改造,促進物流網絡化升級三個方面實施。
在數字化方面,現代物流將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推動物流要素在線化數據化,開發多樣化應用場景,實現物流資源線上線下聯動。在企業數字化方面,鼓勵平臺企業和數字化服務商開發面向中小微企業的云平臺、云服務,加強物流大數據采集、分析和應用,提升物流數據價值。
在智慧物流方面,深度應用第五代移動通信(5G)、北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分類推動物流基礎設施改造升級,加快物聯網相關設施建設,發展智慧物流樞紐、智慧物流園區、智慧倉儲物流基地、智慧港口、數字倉庫等新型物流基礎設施。
產業數字化是供應鏈金融數字化的基礎,規劃推動物流各環節的數字化升級,同時提高中小企業的數字化水平,將進一步推動物流供應鏈金融的智慧化和數字化升級。
事實上,在開展質押融資等供應鏈金融業務中,目前仍面臨著如何確保貨物的真實性、唯一性,以及如何確權和控貨的難題,這使得業務開展風險大大增加。而規劃中提及推動數字倉庫、智慧倉儲的建設,將使得基于倉儲物流、貨權、貨值為商品信用基礎的倉單融資或者動產融資得到大大改觀。
隨著各產業數字化不斷升級,數字化供應鏈金融“藍海效應”也更將顯現。
來源:掌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