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国产综合在线_久久久久免费视频_久久国产精品偷_欧美区二区三区

梧桐臺 —— 紡織服裝產業服務平臺

服飾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助您快速實現商業價值

新用戶注冊 立即登錄
換一個
獲取短信驗證碼
×
×

陳新偉:挺過不平凡的2022,2023在高質量賽道加速奔跑

發布時間:2023-01-16  閱讀數:22870

陳新偉:挺過不平凡的2022,2023在高質量賽道加速奔跑




2022年對紡織工業來說是極為艱難的一年,其中,化纖應該是整個紡織產業鏈各節點中的“難中之最”。從國家統計局1-11月的數據來看,盡管6177萬噸的產量同比只微降了0.1%,但利潤總額同比減少了65.05%,利潤率僅為2.13%,較2021年下降了4個百分點。行業整體的感觀是“增收不增利”。

盈利是企業的基本使命,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和多重因素影響,2022年化纖行業全年都在承壓運行,這一年的“寒意”讓每個企業都“刻骨銘心”。

我們應該如何客觀理性的審視這“史上最難”的2022年?行業發展還有哪些亮點?這一年的難究竟給了我們怎樣的啟示?近日,本刊記者專訪了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陳新偉,從行業協會對整體行業觀察與監測的視角去回首這一年。

圖片

找原因

需求不足是核心


2022年化纖行業總體生產經營形勢嚴峻,直觀的表現就是——開工負荷下降、庫存增加、利潤減少。陳新偉告訴記者,行業運行在2022年出現這樣的情況最核心的影響因素是需求不足。

需求是一切商業的起點。以江浙織機為例,3月平均開工率70%,較去年同期下降16個百分點;4~8月的月平均開工率均在60%以下,910月的月平均開工率回升至70%左右;但10月下旬以來呈現下降趨勢,目前開工率在40%左右。40%的開工率這顯然足以說明問題所在。

與此同時,陳新偉認為受疫情反復影響,國內外供應鏈運轉和企業復工復產不確定性增大,給化纖企業特別是小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帶來很大阻力。

而除了以上兩個因素之外,還有一點非常重要的那就是來自化纖的原料市場——原油。作為石油產業鏈下游,原油價格在2022年的高位大幅波動也嚴重拖累了化纖市場。陳新偉告訴記者:2022年上半年,原油價格震蕩上漲,最高漲幅超過60%,大幅增加了化纖行業的原料成本和能源成本,擠壓企業利潤并且占用大量流動資金。下半年,原油價格快速下跌,一度跌回年初水平,企業原料成本雖然大幅減少,但化纖市場失去支撐,產品價格持續下跌造成銷售更為困難,同時,庫存貶值也嚴重侵蝕企業的利潤。

得啟示

從源頭提高產業鏈安全性


能源市場的動蕩受地緣政治影響,不是一個行業或者企業能夠左右。但這一情況的出現再次給整個化纖行業供應鏈安全敲響了警鐘。

陳新偉告訴記者:我國化學纖維中,以石油為基礎原料的合成纖維約占91%,而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高達70%,因此國際原油價格的劇烈波動,將直接給化學纖維行業平穩運行帶來一定風險。雖然近兩年國內大型民營化纖企業實現了“從原油煉化到化纖紡織”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競爭力進一步提升,但是全球原油市場和國際貿易形勢的不確定性,增加了我國紡織化纖產業原料端的不可控風險。此外,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對石油資源的高度依賴不利于紡織產業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故要從源頭提高產業鏈安全性。

如何從源頭提高產業鏈安全性?陳新偉認為應該立足于兩點:一是我國能源資源的基本國情,二是當前化纖行業科技創新水平。“從原料來源多元化和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國能源資源的基本國情是‘富煤、貧油、少氣’,隨著新型綠色先進的化學工業技術的發展,煤炭可通過化學加工,成為化纖工業的重要原料來源,要加快推動現代煤化工與化纖產業融合發展。此外,也要加快培育發展生物基化學纖維制造產業,充分利用農作物廢棄物、竹、麻、速生林及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等,發展以生物可再生資源部分替代化石資源的工業原料路線。”

在《關于化纖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對此也明確指出:“綠色制造體系不斷完善,綠色纖維占比提高到25%以上,生物基化學纖維和可降解纖維材料產量年均增長20%以上,廢舊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和規模進一步發展。”

看亮點

開花結果終有時


盡管過去的2022年整體行業呈現出了比較低迷的態勢,但從大化纖的全局觀來看,還是有諸多亮點。

陳新偉告訴記者,過去一年國內碳纖維行業依然保持高景氣度,市場需求保持增加,產能規模快速增長,生產線基本滿負荷運行、多個新項目爭分奪秒趕工期。根據重點企業反饋,前三季度主營收入、利潤均較去年同期有較大增長,預計全行業仍可實現整體盈利。

其次是在國家新發展理念和“雙碳”目標的指引下,生物基纖維產業規模保持較快增長,比如聚乳酸纖維關鍵技術不斷取得突破,受到更多關注,萊賽爾纖維產業發展態勢明顯轉好;第三是差異化、功能化纖維的研發步伐在加速,一些產品開發做得好、品牌做得好、國際化程度高的大企業相對來說效益較好,受市場波動的影響更小。

除此之外,陳新偉特別指出在2022年化纖出口保持了良好的增長態勢,出口增長反映出國際市場需求增加以及我國化纖產品競爭力的提高。根據中國海關數據統計,1-11月化纖主要產品合計出口量同比增加9.44%,比“十三五”(2015年)以來的年均增速(7.3%)提升2.1個百分點。其中,腈綸出口量強勢增長,1-11月同比增加203.75%;聚酯瓶片出口也表現亮眼,繼2021年出口量同比增長36%之后,20221-11月繼續大幅增長42.99%

以上都是行業在2022年如此艱難的環境下難得的“收獲”。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們“做正確的事”遠比“正確地做事”更重要,遵循正道永遠是企業發展最值得堅守的信條。

遵正道

緊握高質量發展主題


正道是什么?

2022年化纖行業有一件影響深遠的大事,那就是工業和信息化部、發改委兩部委聯合發布的重磅文件《關于化纖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陳新偉告訴記者:兩部委發布的《指導意見》,是國家部委自2006年“十一五”以來,連續4次以國家產業政策形式出臺推動化纖工業發展的規劃或指導意見,彰顯了對化纖工業的高度重視。此次《指導意見》的出臺,是國家部委立足新起點,向全行業做出了最有力動員,充分體現了國家大力推進化纖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決心和信心,必將對我國化纖工業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2022年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當前,在《化纖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的引領下行業、企業均以實現高質量發展奮斗目標持續努力,與國家的發展思路一致。

陳新偉表示:“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為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行動指南。化纖工業作為紡織產業鏈穩定發展和持續創新的核心支撐、國際競爭優勢產業、新材料產業重要組成部分,行業的高質量發展與中國夢、復興夢、強國夢同頻共振,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參與者和實踐者。”

陳新偉表示,行業應該具體從以下五方面著力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提升產業鏈創新發展水平,如筑牢創新基礎、加強區域布局、培育領航企業;推動纖維新材料高端化發展,如提高常規纖維附加值、提升高性能纖維生產應用水平、加快生物基化學纖維和可降解纖維材料發展;加快智能化數字化改造,如加強智能裝備研發應用、開展智能工廠建設、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實現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如開展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綠色供應鏈建設,推進節能低碳發展、提高循環利用水平,擴大綠色纖維生產,構建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戰略,如優化供給結構、強化標準支撐、推進品牌建設等。增加優質產品供給,優化高性能纖維生產應用體系,培育纖維知名品牌,拓展纖維應用領域,從原料端引領紡織價值提升,服務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對企業來說,陳新偉建議:“企業一要關注環境變化和政策走勢,制定應對策略和有效的競爭策略;二要練好內功,增強自身發展韌性;三要做好綠色低碳轉型,如圍繞節能降耗、國家“雙碳”戰略做文章,降本增效;四要加快推進信息化智能化建設;五要在產品創新上積極尋求突破和調整,提高產品附加值;六要全面提升生產管理水平,打造高效敏捷的運轉能力,助力降本增效;七要著眼長遠,制定企業中長期發展戰略。”

展望2023

行業有望筑底啟穩


202212月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明確指出 2023年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陳新偉指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化纖行業發展有幾個重要的積極信號:比如總需求不足是當前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的五個方面重點工作中,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排在首位;比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著重強調要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的發展,化纖行業民營企業產能已占全行業的80%以上,這為民營企業家注入了強大發展信心。這些都將有利于2023年行業實現平穩發展。

但陳新偉指出:“我們也要看到未來依然存在較大的風險和挑戰,比如全球經濟正在面臨可能的經濟衰退,外需可能減弱,另外,疫情也在發展。總體判斷,當下短期內,化纖行業和企業可能面臨更大的挑戰,渡過這段時期,行業大概率能夠進入相對良性的發展局面。預計2023年行業有望筑底企穩。”

“當然,關鍵要看需求何時能夠有效恢復。”陳新偉補充道。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十四五”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陳新偉表示:“化纖行業要繼續貫徹落實好《關于化纖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的總體要求和重點任務,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高質量發展邁進。”



2023化纖行業高質量發展瞬間

科技創新卓有成效
※一批科技成果獲評行業科學技術獎和國家專利獎。
神馬實業、中紡院等單位聯合完成的“高強聚酰胺66工業絲連續聚合多頭直紡技術開發及產業化應用”,濰坊欣龍、青島大學等完成的“基于十萬噸級生產線無機/有機復合阻燃纖維素纖維技術集成研究”等5個項目獲評“紡織之光”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唐山三友承擔的“高效低耗萊賽爾纖維生產技術及產品開發”,中紡院、浙江金彩等完成的“銅系抗菌防霉驅螨纖維工業化技術開發及應用” 等8個項目獲評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儀征化纖完成的“超高模量對位芳綸制備關鍵技術研發”項目,南通大學、新鳳鳴等公司完成的“基于納米分散技術原液著色抗菌抗病毒多功能聚酯纖維開發與產業化”項目獲評“紡織之光”科技發明二等獎。

“一種仿羊毛的錦綸6纖維及其制備方法”、“一種聚酯回收料的再生利用方法”、“一種可生物降解聚酯組合物”、“一種液相增粘熔體直紡滌綸工業長絲生產工藝”等4項化纖項目獲中國專利獎優秀獎。

※高端化、智能化取得了顯著進展
粘膠行業研發了多效閃蒸、蒸汽梯級利用、含硫廢水高效分離等節能減排技術;

萊賽爾纖維行業研發了高效溶解、連續高效紡絲、低成本低能耗溶劑回收等技術,并且開發了功能性差別化纖維產品,不僅降低了生產能耗,同時還提高了產品性能和附加值,滿足消費升級和個性化需求。

聚酯龍頭企業建立了PTA-聚酯-紡絲-貿易的聚酯纖維全產業鏈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研發了數據驅動的纖維高效生產全流程智能管控技術,實現了規模化柔性化綠色化生產,以及高值高效的精細化管理。

高性能纖維技術方面,研發了干法紡PAN基碳纖維原絲制備關鍵技術,豐富了我國PAN基碳纖維原絲制備工藝路線。

此外,48K以上大絲束碳纖維,高強型、高模型對位芳綸,超高強型、耐切割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等關鍵技術及裝備也實現了突破,進一步提升了國產高性能纖維生產應用水平,以及關鍵裝備自主保障。

※恒逸基金引領行業科技創新方向。
2022年獲獎論文主要集中在功能性纖維開發、纖維改性技術、前沿纖維研究等方面。最終評選出“液態金屬/聚氨酯導電纖維的構效關系及水下穿戴應用研究”等11篇一等獎論文,24篇二等獎論文,60篇優秀獎論文,以及3篇二等獎軟課題。

恒力集團董事長、總裁陳建華,恒力集團副董事長、恒力石化董事長范紅衛,榮盛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水榮,江蘇盛虹控股集團董事長繆漢根,恒逸集團董事長邱建林5位化纖企業家上榜2022年中國最具影響力的50位商界領袖。

綠色發展再獲碩果
2022年,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商務部等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的實施意見》,鼓勵紡織企業優先使用綠色纖維原料,加強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體系建設。引導支持紡織企業特別是品牌企業使用再生纖維及制品,提高再生纖維的替代使用比例,促進廢舊紡織品高值化利用。

新鳳鳴、海利環保獲評工業產品綠色設計示范企業;

芮邦·中國纖維零碳行動2022 綠色纖維制品可信平臺(簡稱STCP)在線發布,助力維護綠色纖維、紡織品市場秩序,旨在打造國際一流的認證平臺;

再生纖維素纖維綠色發展聯盟(CV聯盟)成員企業賽得利、三友化纖、絲麗雅等發布《可持續發展報告》,積極踐行“雙碳”戰略;

綠色纖維認證工作繼續推進,截至目前,綠色纖維及制品認證企業達40家,認證產品覆蓋再生滌綸、Lyocell纖維、殼聚糖纖維、PTT纖維、聚乳酸纖維、原液著色錦綸、滌綸、丙綸、芳綸、聚酰亞胺纖維、循環再利用化學纖維制品、原液著色化學纖維制品等。

協會牽頭組織完成的團體標準《綠色纖維制品認證技術要求》(T/CCFA 02009-2022)于10月1日實施;

綠色工廠標準體系、綠色設計產品標準體系正在穩步推進。

協會輔導的三友化纖獲評省級綠色工廠,奔馬化纖獲評省級綠色低碳工廠。

《中國化纖行業綠色發展與環境保護(2021-2025)》(化纖白皮書)出版發行,本書梳理了行業在“十三五”期間取得的綠色發展成績,收錄了碳排放、廢舊紡織品再利用、重點品種揮發性有機物等內容,可為化纖行業踐行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理念、促進行業綠色轉型提供參考。

品牌建設持續推進
桐昆·中國纖維流行趨勢活動繼續引領化纖生態圈協同創新,并在桐昆·中國纖維流行趨勢2022/2023發布會上發布八大類流行纖維。作為“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的重要延伸活動,纖維之路活動走進下游企業,分享桐昆·中國纖維流行趨勢2022/2023發布的纖維品種,了解了終端品牌在產品研發中的痛點、難點,探討協同創新的可行路徑,為發揮創新纖維在終端產品中的增值作用打下了基礎。此外,云上纖維之路千禧®論“彈”系列活動亦為華鋒與下游企業加強交流、增進了解、對接需求等搭建了橋梁。

恒力集團、榮盛集團、盛虹集團、恒逸集團、新疆中泰等化纖相關企業上榜2022年《財富》世界500強;桐昆集團董事長陳士良、新鳳鳴集團董事長莊奎龍等應邀參加二十國集團工商(B20)峰會,化纖企業及企業家的影響力進一步增強。盛虹集團、吉林化纖、唐山三友等14家化纖企業入選工信部重點培育紡織服裝百家品牌名單(2022版),化纖企業的品牌培育建設工作成效顯著。

文章來源:中國紡織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