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国产综合在线_久久久久免费视频_久久国产精品偷_欧美区二区三区

梧桐臺 —— 紡織服裝產業服務平臺

服飾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助您快速實現商業價值

新用戶注冊 立即登錄
換一個
獲取短信驗證碼
×
×

廣東全省產業園區重大信號:推動產業有序轉移,讓企業“愿意轉留得住”!

發布時間:2023-02-13  閱讀數:20810

廣東全省產業園區重大信號:推動產業有序轉移,讓企業“愿意轉留得住”!

圖片


招商引資內參導言


210日,廣東省召開了全省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大會。這次大會釋放了幾個重大信號:推動產業有序轉移,鼓勵引導企業“愿意轉留得住”;正推動形成7個大型產業集聚區;不再拼土地,產業園區要“以畝均論英雄”。

圖片


【招商引資內參正文】

01廣東:推動產業有序轉移,鼓勵引導企業“愿意轉 留得住”

廣東省發展改革委二級巡視員賴茂華透露,在去年11月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推動產業有序轉移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若干措施》(下稱《若干措施》)的基礎上,近期廣東正陸續出臺14個省級配套文件和15個地市承接產業轉移的實施方案,形成“1+14+15”政策體系,推動產業有序轉移,鼓勵引導各類企業“愿意轉、留得住”。賴茂華介紹,推動產業有序轉移是新階段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抓手。廣東明確提出要按照政府推動、企業主體、市場運作、合作共贏的原則,支持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更好承接國內外特別是珠三角地區產業有序轉移,積極探索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徑和模式。“目前,14個省級配套文件大部分均已印發,對口幫扶協作方案、產業轉移基金組建方案、考核辦法等也將于近期出臺;15個市級實施方案已經省有關部門審核,將由各市印發實施。”他說,省委、省政府還將召開全省推動產業有序轉移工作會議,全面動員部署全省推動產業有序轉移工作。作為新階段推動產業省內有序轉移、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指導性文件,《若干措施》根據當前廣東產業轉移面臨的問題短板,提出了一系列具體政策舉措,力求充分調動市場主體和地市積極性,促進企業、轉出轉入地政府在產業有序轉移中實現合作、互惠、共贏。賴茂華表示,2013年以來,珠三角地區與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對口幫扶協作已開展了三輪,今年將開始新一輪對口幫扶協作。接下來廣東還將出臺珠三角地區與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對口幫扶協作實施方案。新一輪對口幫扶協作既是推動產業轉移的重要抓手,也是落實“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重要舉措。因此,與前三輪相比,新一輪對口幫扶協作提出更高要求。比如,優化對口幫扶關系,實現市縣兩級全覆蓋,由原來珠三角6市對口幫扶粵東西北8市調整為粵東西北地市一級全覆蓋、縣(市、區)全覆蓋,并將珠三角地區12個縣(市)納入對口協作范圍。同時,突出產業合作,聚力合作園區建設。其中,市級產業轉移合作園區由幫扶方主導開發建設和運營管理,雙方以適當方式分享增值收益。此外,還要與“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相銜接,賦能縣鎮村高質量發展。

02廣東:正推動形成7個大型產業集聚區

產業園區已成為廣東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平臺。2022年,廣東省產業園區的規模和效益都有長足進步,省產業園主要經濟指標增速超過全省平均水平,規模以上工業產值超萬億元,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園區工業增加值占所在地比重超過四成,園區貢獻稅收占所在地比重接近七成。目前廣東正推動形成7個大型產業集聚區,打造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極。會議透露,2022年,7個大型產業集聚區實現工業投資2192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441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9.5%5.7%,較全省同期高9.24.1個百分點;95個省產業園實現工業投資1972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332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4%7.7%,較全省同期高12.76.1個百分點;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省產業園規上工業增加值占比達44.5%,較2021年同期提高4.3個百分點。為高標準推動大型產業集聚區建設,2022年,省財政廳安排21億元專項資金,省自然資源廳下達1.05萬畝用地指標,支持大型產業集聚區建設。全省各地則對標國際國內高水平園區,狠抓資金支持、要素投入、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項目引入。2022年,全省各地累計配套117億元財政資金和1.2萬畝用地指標,7個大型產業集聚區新整備土地面積5.5萬畝,新建道路475公里、管網1178公里,新開工項目576個、新投產項目443個。各地產業集聚區建設也各有特色。比如,肇慶安排用地指標、新開工和投產項目數較多,寧德時代項目僅用14個月建成投產,小鵬汽車一舉刷新造車新勢力單車型萬輛下線最快紀錄,形成良好的鏈主帶動型集聚勢頭。目前,肇慶全市園區已開發面積約250平方公里,承載全市超過七成的工業企業和工業產值。此外,珠海工業投資增長較快,佛山、中山、江門投入財政資金、專項債力度較大。接下來,廣東將積極打造一批“萬畝千億”園區載體,推動村鎮工業集聚區升級改造,在珠三角地區打造一批省產業園。具體來看,一是推動大型產業集聚區建設有新作為。瞄準打造新增長極,加快形成高水平的產業承接能力。二是推動主平臺建設有新進展。指導各地完善配套政策,建好開發運營平臺,加強招商引資,盡早形成示范引領作用。三是推動產業園區提質增效有新成果。深化特色產業園培育,推動村鎮工業集聚區升級改造,在珠三角地區打造一批省產業園。加大批而未供、閑置用地處置力度,推動“雙碳”戰略在園區落地。四是推動園區管理水平有新提升。加強各類園區監測考核,落實差別化支持政策,優化運營機制,形成有序競爭、比學趕超勢頭。

03廣東:不再拼土地,產業園區要“以畝均論英雄”

廣東產業園主要經濟指標增速超全省平均水平,規上工業產值超萬億。而在下一步,廣東將大力實施“大平臺”提升行動,積極打造一批“萬畝千億”園區載體,深化特色產業園培育,推動村鎮工業集聚區升級改造。打造“萬畝千億”園區載體,全面推動產業園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此番廣東專題會議釋放出的政策信號再強烈不過。“大平臺”的提級賦能,從根本上在修正以往公眾對產業園經濟的某些刻板印象,產業園區發展空間需借此得以整合優化,全省產業園區發展質量也因此穩步增強,產業園經濟已經有了質的飛躍。2022年廣東全省已培育19個特色產業園,兩年合計培育38個、覆蓋21個地級以上市,主導產業平均貢獻度超過60%,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園區工業增加值占所在地比重超過四成,園區貢獻稅收占所在地比重更是接近七成。“出門在產業園里轉一圈就有生意,大家都做機器人產業,上下游互補。”身處佛山順德智造城園區的企業家李艷明用最直觀的感受,道出了產業園區集聚效應為企業發展所帶來的最重要利好,而其所在的產業園此番亦成為全省首批村鎮工業集聚區升級改造示范項目。透過順德智造城園區幾年來的發展歷程,不難悟到產業園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秘訣,就在于想方設法提高園區的畝均產值。改造前的順德智造園,園區產值僅為110萬元/畝,而改造后的產值一下子就陡然提高到4434萬元/畝,兩者相差足足40倍。翻了幾十倍的“畝均賬”背后,凸顯的是園區改造升級的“含金量”,而畝均產值的驚人數據最有說服力,也有著相當的示范效應。不光農業要看重畝產,工業也得有更多的畝產值思維。日前召開的佛山兩會就提出,佛山將實施工業用地“畝均論英雄”改革,完善差異化、倒逼式政策體系,加強對畝均增加值、畝均稅收、畝均投資等指標管理考核,有序推進“工業上樓”,推動園區提高容積率和投資開發強度。而佛山此舉與近年來當地推動“地治改革”的實踐不無關系,如何解決土地利用碎片化的問題,這個幾年前曾經困擾佛山的地方發展瓶頸,不僅在當地得以成功破解,而且為全省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可取的借鑒思路。僅過去一年,廣東全省各地累計配套117億元財政資金和1.2萬畝用地指標,7個大型產業集聚區新整備土地面積5.5萬畝,新開工項目576個、新投產項目443個,而全省各地市也在逐步盤活園區存量土地,加大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力度,推動零散低效工業用地向園區騰挪集聚……這是廣東產業園區無論規模還是效益都能長足進步的原因,也是廣東產業園規模以上工業產值能夠超萬億元的一系列“臺下功夫”。幾十年的社會演進與發展,造就了不俗的經濟奇跡,但也使各地陸續進入難以避免的土地空間拮據。恐怕不止一個城市,面臨著“能夠拿出來做城市建設和產業發展的連片空間已經非常緊張”的尷尬,而產業園發展的提級賦能,就是要在現有城市產業園、工業園普遍存在粗放型發展的困境里,想盡一切辦法“螺螄殼里做道場”,提高產業園區的空間利用率,整合提升現有園區內企業的適配能力,推動上下游產業互補,讓產業園經濟不僅僅局限于簡單的企業間抱團發展,而是形成更高效率、更高質量的產業生態。改革發展始終先行一步的廣東,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更是深有體會,打造“萬畝千億”園區載體,不可能再有大筆一揮就劃出大片土地的闊綽,但通過地方零散土地的高效整備、現有園區平臺的提質增效來提高產業園的畝均產值,卻依然大有文章可做。廣東此番致力打造的“萬畝千億”園區載體,就是以村鎮工業集聚區的升級改造、提級賦能為突破口,在為園區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地方經濟的結構性優化探路。

來源:招商引資總參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