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十多年來廣東省政府支持紡織產業發展最詳細的專項政策。”“許多企業家都說,我們紡織產業終于有專項政策支持啦!”2月24日,在廣東省工信廳舉辦的《關于進一步推進紡織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發布新聞媒體座談會上,多家紡織服裝產業協會、企業代表紛紛表示《實施意見》的出臺讓行業大受鼓舞。根據《實施意見》,廣東紡織產業將通過走“六化三地”高質量發展路徑,在2027年實現產值翻番目標。
廣東潮州婚紗晚禮服熱銷海外。
紡織服裝產業有了清晰的高質量發展路徑
座談會上,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消費品工業處副處長黃海丹介紹了《實施意見》的主要內容。黃海丹表示,紡織服裝業是廣東省的傳統支柱產業和重要的民生生產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嶺南衣”產值、企業、產品、產量、出口等基礎扎實,產業鏈供應鏈基本齊全,沒有明顯“卡脖子”短板,形成了集群抱團式、龍頭帶動式、供應鏈動式、以商帶產式、數智牽引式、創新驅動式等發展模式,但近年來受多種因素制約產業發展受到一定影響。
《實施意見》將推動紡織服裝產業鍛長板、補短板、強底板。引導行業和企業走高質量發展之路,推動全省紡織服裝產業集群走時尚化、高端化、品牌化、數智化、低碳化、國際化和總部經濟集聚地、創意設計策源地、服貿會展新高地的“六化三地”高質量發展道路,到2025年底,爭取紡織和服裝產業營收達到7000億元,到2027年實現翻一番,將廣東省建設成為世界級先進紡織服裝產業強省。
“我學會收到《實施意見》后發到學會網站、微信公眾群及相關會議上宣貫。企業和專家反應是:省政府支持紡織產業發展了,這是十多年來支持紡織產業發展最詳細的專項政策,有這個政策,地方不應該趕走我們了。有的企業家興奮地講:有專項政策支持紡織產業啦!”廣東省紡織工程學會顧問陳茜微說,《實施意見》對產業鏈各環節都提出了高質量發展的方向,省內紡織產業的企業家、科技工作者等大受鼓舞。
“在粵港澳大灣區區域中,作為傳統產業的紡織服裝產業如何高質量發展,這是近十年來行業思考的話題。而隨著土地、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升,環保提標的壓力加大,企業生存與發展更是行業繞不過的話題。”廣東省紡織協會秘書長顧玲說,《實施意見》明確了紡織服裝產業如何有序轉移的路徑,也明確推動產業強鏈補鏈的政策支持,將著力推動紡織新材料、產業用紡織品、功能性紡織服裝等細分領域強鏈補鏈,全面提升從上游的材料、織造、印染、成衣、輔料、設備等的全產業鏈發展水平。
此次座談會共有4家廣東紡織服裝協會機構參與發言。黃海丹特別提到,《實施意見》中的九大任務30條具體舉措,基本每一條都希望行業協會發揮中堅力量,對《實施意見》的落地實施發揮作用。
“我們發現省級行業協會在文件里被點名31次,這是前所未有的,我們深感責任重大,同時也覺得行業大有可為。” 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葉奕莉說。她代表協會在座談會上表態:有基礎、有能力、有信心推進政策的落實。
廣州時尚消費節上的時裝作品。
高端服裝或迎黃金十年,企業盼高質量發展支持
此次座談會有多家廣東紡織服裝產業的優秀企業參與,南都灣財社記者觀察發現,除談到對《實施意見》的出臺備受鼓舞外,各家企業也紛紛表示高質量發展已是企業的內生需求,并均已在探索相關路徑。
比音勒芬服飾股份有限公司監事會主席史民強表示,對服裝行業來說,隨著供給端、制造升級、消費端需求升級,未來十年將是高端服裝品牌高速發展的黃金十年。根據全球行業分析公司發布的報告,中國服裝高端品牌市場規模將以5.1%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這也意味著中國高端服裝市場很快將占據全球的半壁江山。因此史民強認為,此時廣東出臺《實施意見》支持紡織服裝行業高質量發展可謂正當其時。
據史民強介紹,比音勒芬內部提出了“高品質、高品位、高科技、不斷創新”的“三高一新”研發理念,從產品的面料、工藝、版型、功能性等方面追求高品質,由此建立了較深的行業壁壘,從而確保在高端服裝市場的定位和市場占有率。因此,可以說公司已經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享受到了紅利,也將在《實施意見》的引導下繼續堅持高質量發展戰略,推動服裝產業在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面的高質量發展。
廣州市例外服飾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志光表示,近年來例外集團一直在不斷探索高質量發展下的數字化建設,例如在產品設計過程中,運用數字化噴墨印花技術,3D設計制版技術等,實現設計效果的虛擬現實高比例還原,進一步滿足個性化需求和多元化審美。
同時在綠色化方面,例外集團聯合新西蘭愛默生家族、上市公司溢達集團、山東南山集團等合作開發了“微羊毛”“牦牛絨”“植物染”等高新技術的環保產品;同時聯合中國紡織工業協會,蘇州大學、廣東紡織研究院等高校和機構,推動植物染行業標準的建立。
“當前紡織服裝行業的企業很多都很愿意擁抱數字化轉型,但我們也看到不少企業的數字化之路走得比較曲折。”在接受南都灣財社記者采訪時,陳志光就當前紡織服裝行業數字化轉型面臨的一些問題分析表示,一方面就行業自身特性來說,由于服裝產品大部分是非標品,在服裝款式、結構乃至制作邏輯上都千差萬別,這就對數字化技術的研發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另一方面,陳志光也發現,在紡織服裝企業與數字化服務商的交流合作過程中,雙方的視角差距較大。“數字化研發的企業很多是站在互聯網的業務思路去看,所以他們的很多設想其實跟我們的服裝制造、服裝設計往往存在很大差距。” 陳志光說。
對此,陳志光建議,在《實施意見》對紡織服裝產業數字化等高質量發展的支持下,希望相關措施能夠支持更多數字化研發企業、平臺關注紡織服裝產業,更加深入到紡織服裝企業里去了解服裝的設計、生產等行業邏輯,推動實現數字化與服裝產業的深度融合。
出品:南都灣財社·科創工作室
采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徐勁聰
文章來源:南都科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