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国产综合在线_久久久久免费视频_久久国产精品偷_欧美区二区三区

梧桐臺 —— 紡織服裝產業服務平臺

服飾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助您快速實現商業價值

新用戶注冊 立即登錄
換一個
獲取短信驗證碼
×
×

數字化路徑之別:中美兩國產業走向分水嶺

發布時間:2023-04-20  閱讀數:39120

數字化路徑之別:中美兩國產業走向分水嶺


數字化/智能化驅動是我們關注的焦點,也是我們相對熟悉的領域。我們每天思考的就是如何將數字化/智能化跟中國的核心產業進行結合。當然這個領域本質還是屬于第三產業,也是美國最發達的產業。尤其是最近ChatGPT取得的突破,引起了產業內對于智能化發展的新討論。


但中國的數字化/智能化產業跟美國的發展路徑是完全不一樣的,這就決定了中國的發展絕不能照搬美國。


Part.1

中美數字化路徑差異

縱觀過往歷史,美國的產業發展是按照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順序漸進式推進,投資也遵循著從第一產業到第三產業的順序。今天美元為代表的VC不太可能倒回去重新去看第二產業,因此美元基金在中國很難理解“進口替代”帶來的商機紅利,他們覺得這一切在美國本土都已經發生過了。


美元VC關注的點更加“脫實向虛”,信息技術產業之所以在美國蓬勃發展,是他們發展到了這個階段,人力成本逐漸攀升,只能沿著智能化這條路去迭代。


反觀中國,如果復盤中國的產業發展你會發現,從上世紀50年代到今天,中國盡管也經歷了大煉鋼鐵、改革開放、股市誕生等重要時刻,從第一產業完成到第三產業的躍遷,但是不同時期,從第一產業到第三產業的進化都并不徹底。表面各行業上大干快上,紅紅火火,其實背后又都遺留很多短板。


舉個例子,中國是人口大國,耕地面積被視為我們的生命線,但由于長期存在的農村耕種習慣以及土地所有制等遺留問題,使得今天農業的規模化種植和科學種植還存在很大提升空間,生鮮的品類創業一直很難,很可能源頭就存在著很多特殊性制約。


2001年隨著中國加入WTO,第二產業也就是制造業經歷了高速發展,時至今日,逐漸成為中國僅次于房地產的核心產業,但中國人對于本土制造業的把控度卻遠遠低于房地產行業。


過去二十年站在國家的角度來看,以房地產為核心的經濟模式,是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重要手段。


房地產商要建房子,就需要鋼筋水泥等建材,煉鋼需要煤炭、煤炭需要運輸、運輸需要加油和餐飲。房子賣出去以后,戶主必須裝修吧,那么裝修就需要木材家具、電視空調等家電、窗簾被子等紡織品。


而在房子周圍,要有平坦的道路、要有路燈、要有小超市和小飯店、要有夜宵和煎餅攤。圍繞一套房子,帶動的是全國的產業鏈,提供的是全國的就業機會。所以,過去二十年,房地產是中國第一個從上游源頭到下游完全自主可控的行業。


但今天看似強大的制造業,其實還有很多“功課”去彌補。在過去20年,中國一直承載的是來自全球的下游制造產業鏈的分工。扮演的角色是高效地利用中國人口紅利、便宜的土地、便捷的物流來組織生產,整合供應鏈,保證產品良率。一句話:干就完了!


但對于生產制造核心工藝流程的控制和改良,我們并沒能參與太多,甚至產線用的高端設備都是歐美特殊指定,很多是進口的。這兩年,盡管我們在設備方面加大研發投入,但設備中的核心零部件很多依然依賴進口。所以,業制造強國的提升,不是靠簡單的數字化或者軟件就能改變的,而是需要從設備到工藝全方面的掌握、自主可控,然后才能因地制宜地去創新。比如去年的二十大會議,國家重新樹立了提升制造業,實現制造強國的目標。


圖片

過去二十年,中國數字化在各產業的滲透


回顧美國過去幾十年的產業發展,美國一直做的是頂層設計的事情。因為美國一直引領新的產業發展,所以它的的產業發展都是從食物鏈的頂端開始。無論從上游的設計,中間的產業鏈協同,下游的全球化制造控制,這一系列的流程想要保證有序、高效地運轉,必須依靠數字化的工具和先進的管理理念去實現,所以美國的軟件企業從誕生那一刻起,就涉及到一個產業的全產業鏈,同時也是全球化的。


再觀中國,單看制造業這個環節,需要軟件創新和利用軟件降本增效的需求是極為有限的,因為你的成本已經足夠低了,只需要保質保量地完成上游交給的任務就可以了。如果中國不能完整地參與到一個產業的上游到下游,那么數字化/智能化永遠無法成為剛需。


所以中國的企業在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新產業的全生命周期。比如光伏產業、新能源汽車、電池產業,中國企業從上游源頭開始,不斷地滲透到這些產業,未來再逐步實現這些產業的全球化,只有較為主動地掌握了一個產業,數字化/智能化才能在一個產業真正開花結果。因此中國走的是一條脫虛向實的路,而”新能源“就是中國目前最好的一張牌。


未來十年,中美兩國產業會走向兩個分水嶺

美國:脫實向虛

中國:脫虛向實


Part.2

國數字化發展不能照搬美國之因

那么如何看待過去十幾年,互聯網產業在中美兩國取得的巨大成績?


首先互聯網的核心在于連接,這個行業作為第三產業,從它90年代誕生那天起,就沒有過多產業鏈分工的包袱,買一臺電腦,聯上網就OK了。這是完全有別于集成電路、汽車產業、醫藥研發等產業的。


互聯網的商業本質也很簡單,就是產生流量,然后定價流量,然后賣掉流量,然后就沒有然后了,別看互聯網呈現出的形態方方面面,從文字、游戲、社交、電商再到視頻,但是它顛覆的是傳統的傳媒廣告領域


圖片


上圖給出的是2022年Q2上市的互聯網企業的廣告業務排名,我們看到電商、游戲企業的流量變現已經超越了傳統廣告巨頭百度。


其次,互聯網雖然對技術有要求,但這是一個更拼運營的產業,在這點上,中國是有著巨大的智力密集型人才紅利。


圖片


過去二十多年,中國高校應屆畢業生人數從95萬到1000萬+,整整增長了10倍。高校的不斷擴招帶來了巨大的工程師紅利和泛智力密集型人才紅利,這構成了中國互聯網產業的人才基石,為互聯網產業輸送了一大批技術人才和運營人才,所以互聯網這個產業最大的成本支出就是人力成本。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得益于中國巨大的人口紅利以及“中國長城”的城墻保護。其實中國的很多互聯網企業做的也是“進口替代”的事情。有了中國城墻的保護,美國的互聯網巨頭被擋在門外,14億的中國人口成為國內互聯網巨頭的主力消費人群。


雖然美國的互聯網巨頭看似在全球有著更多的用戶基數,但拋開低質量的用戶,歐美總人口數加在一起也就10億出頭。所以,憑借著巨大的人口紅利優勢,互聯網中概股巨頭在全球的市值比拼中,并不落下風。這也讓曾經的美元基金賺得盆滿缽滿。


單從表面上看,中美兩國都出現了互聯網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如果沒有上述三個因素的疊加效應,中國互聯網的成功效應會大打折扣。


人性的弱點就是根據過往經驗,容易對賺錢有著路徑依賴。過往的copy to China模式,曾經很有效;但當產業發生變化的時候,很多路就走不通了。所以今天中國很多產業的投資邏輯,都無法復制當年互聯網時代的巨大賺錢效應。


回過頭,我們再看看中國的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當下中國的智能化產業,走出中國在全球競爭力如何?這個領域比拼的是全球的頂尖的人才、數字芯片生態,以及巨大的資金投入。從這個角度看,中國的企業即使在海外上市,也不具備競爭優勢。所以,國的數字化/智能化之路,一定不是照搬美國路徑,而是要找到自己的產業優勢,跟產業做結合,從而建立起護城河壁壘。


Part.3

中國數字化產業規律

那么,過往幾年,中國的數字化/智能化產業是否存在一些規律呢?我看了過去幾年在A股上市的軟件類相關企業,經過歸類劃分后,還是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


圖片


上圖列出的是過去三年時間,在A股上市的軟件板塊中的信息安全這個細分賽道的上市公司,居然達到了10家,其中大多是在科創板完成IPO。由此可見,過去幾年,在國內的數字化軟件賽道,信息安全居然是一波系統性的機會。


此外,去年我們一直在看數字化和智能化在工業場景的應用,正好跟激光產業產生了一些交集,后來我們對激光類的上市公司做了一些研究和盤點,同樣也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


圖片


從上圖看出,過去二十年中國的激光產業出現了兩次分水嶺,第一批的企業是在2000年左右成立,在2010年以前完成了IPO。第二批企業誕生于2006年前后,在2018-2022年系統性地迎來了IPO上市潮,而且上市后的市值表現都相對不錯;這說明激光產業鏈經歷了兩波浪潮后,下游應用場景得到巨大釋放。所以在工業場景領域,激光產業是過去幾年難得的系統性投資機會。


每隔幾年,在中國本土都會有一波系統性的機會誕生。真正的投資機會,最終是留給有準備的投資人;此時此刻,也許一些投資拐點正在顯現。


當你在迷茫的時候,一些事情也許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本文節選自公眾號常壘資本《2023,VC投資的分水嶺》一文,略有刪改。


文章來源:產業互聯網大視野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