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和福建,這兩個省份之前在工業發展上一直你追我趕,河南2021年工業發展速度落后于福建,排在了全國第六的位置。在過去較長一段時間里,占據工業第五強省席位的,一直是GDP位列全國第五的河南。
過去十年,河南的工業增加值年增速一直在7-8%左右,去年卻只有3.4%,而同期福建還有6.1%。
相比之下,福建這十年來一直在急速發展,年增速基本在10%以上,排名從第九躍到第五,可謂進步最大的省份。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底,河南工業企業數量為2.22萬個,福建則為2.08萬個。也就是說,福建以更少的企業數量,實現了更高的營收和利潤總額。這也從側面反映出河南工業“大而不強、多而不優”的現狀。
但今年1-4月,兩者雙雙成為全國四個負增長省份之一。眼下,兩座經濟大省正值邁向兩萬億工業規模的關鍵期,為何雙雙失速?在這場差距僅30多億元的“貼身肉搏”中,誰能率先打破局面、拉開差距?
首先,兩省重點產業布局有著較高的相似度——
河南五大主導產業: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汽車及零部件、食品、新材料;
福建四大支柱產業:電子信息、先進裝備制造、石油化工、現代紡織服裝。
直到去年,食品產業依然是河南省工業增加值占比最高、利潤總額最高的產業。
但盲目擴大生產、不再聚焦主業而沉迷投資、遭遇資金鏈危機,成為河南食品企業遭遇的共同困境,科迪乳業、雛鷹農牧等一批龍頭企業陷入漩渦。
相較之下,福建聚焦主導產業完善上下游產業鏈,同時注重品牌化、高附加值的做法,更有利于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
另外,河南明確提出將輕紡制造打造為新的萬億產業,而現代紡織服裝產業也是福建第一個規模超萬億的產業。高位對標,河南能否“扳回一局”?
紡織服裝是河南省傳統支柱產業和重要的民生產業。目前全省紡織服裝行業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收入約4000億元,總量位居全國第六、中部六省第一、棉紗、服裝產量分別位居全國第二、第六位、形成了包括紡紗、化纖、織布、染整、服裝、家紡、產業用、紡織機械制造等行業在內的較為完整的紡織工業產業鏈體系,是全國紡織服裝制造大省和中部重要的紡織服裝產業專業承接地。
下一步,河南紡織服裝將圍繞“增量、提質、增效”做文章,一方面不斷招商引強,將沿海地區行業頭部企業、上市企業、品牌企業、延鏈補鏈企業招引到省內各個縣域,另一方面持續實施“三品”戰略,不斷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提升品牌附加值和影響力。
豫閩兩省工業發展各有優勢,短期內拉開明顯差距的可能性不大——福建外向型經濟完全恢復需要時間,河南產業轉型升級亦面臨“陣痛”調整。
河南如果要追趕,必須大力推動結構調整,培育一批高質量發展的企業和產業,建立品牌優勢,否則難以在近幾年內徹底追平福建,成為工業強省的第一梯隊。
部分內容與圖片來源于:城市進化論
文章來源:河南省服裝行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