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集群是促進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織形式,是產業鏈供應鏈重要組成單元,對推進產業協作和資源共享、產學研協同創新、提高產業組織效率、帶動區域經濟增長具有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工信部已在全國范圍內認定了100個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2022年產值超過2.5萬億元,出口貿易額平均增長率達30%,已成為區域經濟發展關鍵引擎。2022年,工信部印發《促進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暫行辦法》,提升中小企業產業集群專業化、特色化、集群化發展水平。“首批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在行業中均具有較強影響力,主導產業為當地支柱產業,對集群產值貢獻率達86.5%,創造超過170萬個就業崗位,有力提升區域業務能力。”在前不久舉辦的中小企業產業集群國際論壇上,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副院長劉賢剛介紹,集群在電子、輕工、機械、石化、汽車等行業占比較高。“也要看到,目前部分集群產業鏈布局缺乏科學性和前瞻性,主導產業的差異化和特色化不夠明顯,制造資源共享水平不足,集群外部協作渠道有待進一步暢通。”劉賢剛建議,應支持地方結合產業實際出臺集群專項政策,引導優質資源在縣域充分集聚,提升人才、土地、資金、技術等要素配置效率;引導各地立足區位特點、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依據產業鏈圖譜,有針對性地開展產業鏈培育。集群經濟也是紡織產業最鮮明的特征和最重要的形態。一直以來,產業集群是支撐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生態、行業服務區域戰略的重要載體、產業要素高效循環的重要樞紐。在2022年全國紡織產業集群工作會議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秘書長夏令敏表示,到2021年底,由中國紡聯認定的產業集群試點總數達到了211個、紡織工業產值達到了3.77萬億元、就業人數超過700萬人、企業總數超過25萬戶。上云上平臺步伐加快“數字化轉型”是提升核心競爭力的主要路徑,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是中小微企業的必答題。要構建優質高效的服務體系,引導中小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徐曉蘭說。此前發布的《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年度發展報告》顯示,2022年首批集群內中小企業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普及率達46.7%,企業上云比例達63.1%,上云上平臺步伐加快,六成以上集群開展了系統解決方案、智能制造成熟度評估等服務。實際上,隨著消費形態、市場需求等變化,傳統的紡織服裝產業也面臨庫存壓力大、需求多變難匹配等諸多發展難題,“以銷定產”、“小單快反”行業背景下,集群產業鏈也亟需數據智能的數字化手段進行變革,幫助集群眾多服裝制造企業突破發展瓶頸,轉型數字化,共同打造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新生態。作為常熟領軍企業,波司登率先獨立研發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軟件系統和大數據中心,建設了行業先進的智能制造生產基地、中央智能配送中心,搭建羽絨服行業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產業鏈最成熟的現代服裝制造體系。通過服裝智能制造GiMS系統,實現了從原材料入庫到自動裁剪、零件縫制、自動充絨、吊掛組裝、自動分揀到出廠全過程的數據采集、分析、預警和決策,成為行業“智改數轉”的標桿。產業集群作為一種由不同規模企業形成的“產業生態群落”,必然需要形成在價值鏈、供應鏈上相互協同的分工關系。協同中的創新發展是產業集群的生命力,支撐集群整體發展可持續性。高端紡織產業是宿遷市重點打造的六大主導產業之一,截至2022年底,宿遷市高端紡織產業共有規上企業550戶,占全市規上企業1/4。經過多年快速發展,如今已形成了集紡織裝備、聚酯、紡絲、織造、染整、服裝于一體的完整的產業鏈條,構建起涵蓋棉紡、毛紡、化纖、絹紡、織布、針織、服裝、家紡印染等產業門類較為齊全的產業體系,也成為江蘇省重要生產基地之一。?宿遷市紡織服裝產業重點發展紡織新材料、化纖家紡、產業用紡織品、牛仔、服裝等行業,不斷提升產業鏈協作水平,以一點(宿遷生態化工科技產業園印染中心)四園(沭陽縣、泗陽縣、宿城區、宿遷經開區)為載體加快紡織服裝產業集聚發展,打造“中國新興紡織產業基地”。當前,宿遷正在實施千億級產業突破工程,加大政策引導和推進力度,力圖將紡織服裝產業培育為千億級產業。“在產業集群中,中小企業往往扮演著大企業的配套角色,要以技術創新實現協同關系中的不可替代性,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構建起安身立命的基本條件。小企業未必不能做強,應借鑒先進企業的經驗和創新成果,堅定不移走好專精特新發展道路。”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創始院長賈康表示。對于中小微企業占比超99%的中國紡織業而言,它們是行業發展最具活力的基因,關系著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鼓勵中小微企業走“專精特新“之路,將助力企業乃至行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為此,中國紡聯開展了紡織行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入庫工作,旨在進一步完善行業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和機制,提升服務效能,更廣泛凝聚各方力量和共識,更好地引導、服務和全面推動紡織行業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發揮示范帶動作用,使行業中小企業在鞏固我國紡織強國地位、實現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目標中發揮積極作用,增強核心競爭力,成長為創新重要發源地,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這項工作開展以來,各項服務持續深入,企業合作交流持續擴大,行業和社會影響力持續提高。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氛圍日益濃厚。“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是釋放大企業創新活力、激發中小企業創新潛力的有效途徑。”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局局長梁志峰表示,工信部將圍繞重點產業鏈和特色產業集群,落實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攜手行動”,深入開展“百場萬企”大中小企業融通對接活動。開展大企業“發榜”中小企業“揭榜”工作,通過龍頭企業發布產業技術創新和配套需求,中小企業“揭榜”攻關,形成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合力。
信息來源:經濟日報 紡織服裝周刊
文章來源:紡織服裝周刊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