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關總署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中西部20個省、市、自治區服裝出口合計增長21.8%,占全國服裝出口的 21.1%。其中,廣西服裝出口13.5億美元,同比增長149.7%。廣西作為紡織服裝產業轉移熱點地區,區位優勢和要素優勢越來越突顯。
在近日舉行的2023中國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廣西)紡織服裝專題對接活動暨紡織服裝產業協作交流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何亞瓊表示,廣西是我國對外開放、有機銜接“一帶一路”的重要門戶。他建議企業家長遠布局,加強項目的深度對接,充分發揮廣西特色優勢,突出節能環保和可持續發展。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秘書長夏令敏表示,廣西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產業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搭設了東盟紡博會、海上絲綢之路紡織服裝時尚大會等高規格商貿平臺,形成了產業發展的良好氛圍。各地積極承接紡織服裝產業轉移,以貴港、玉林、柳州、河池、欽州等地為重點,開啟了產業由資源匯集向融通協作的發展新階段。
夏令敏對廣西紡織服裝產業發展提出四方面建議:一是精準施策,加快提升各地市承接產業轉移能力,構建穩定高效的紡織服裝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充分發揮區位、口岸、勞動力資源等優勢,圍繞產業鏈薄弱環節和關鍵環節精準招商,推動形成專項能力與綜合實力協同發展局面。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著力培育鏈主企業,促進產業鏈上下游各類資源有機融合,形成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產業生態。
二是創新驅動,加快構建彰顯區域特色的紡織服裝創新網絡。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行業組織合作,加強高素質人才引進和人才培養,構建多層次復合型專業人才梯隊。推進服裝、針織領域智能化改造和產品創新、管理創新、模式創新、業態創新,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三是數轉綠提,加快形成與壯美河山和諧發展的智慧型產業新生態。加強數字服務供給,形成更多“輕量化、小型化、精準化”的數字化解決方案,推動企業由單一環節、部分功能的數字化部署延伸到系統兼容、數據共享、業務場景自由靈活切換。推進節能降碳,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提升廣西紡織服裝產業的影響力。
四是開放共贏,加快建設立足西南、面向東盟、銜接“一帶一路”的紡織服裝經貿合作區。擴大與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紡織服裝產業跨區域產業鏈供應鏈協作,形成滿足我國超大規模市場需求的能力。搶抓RCEP發展機遇,加強與其他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往來、投資合作,打造面向東盟的紡織服裝產業基地和開放合作高地。
廣西壯族自治區紡織服裝專班召集人、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楊靜華表示,廣西具有發展紡織業的良好基礎,希望與眾多國內外紡織服裝頭部企業深化合作、共謀發展,積極推動廣西與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和東盟跨區域跨境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融合,助推廣西紡織服裝工業發展跨上新臺階。
編輯/王昕彤
校對/趙婷婷
審核/?張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