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在潔麗雅·新疆新越絲路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們進行毛巾平縫加工處理。兵團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和平 通訊員 鄭亮 攝
紡織機轟鳴作響,生產線有序運轉,運輸車輛來回穿梭……走進位于阿拉爾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阿拉爾經開區”)的新疆新聚豐特種紗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只見各項工藝流程規范運作,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29家規模以上紡織服裝企業入駐,年產毛巾2萬噸、襪子超2億雙、染整產能超16.5萬噸……從一根小小的紗線到一匹布,再到一條毛巾、一雙襪子,作為新疆四大紡織服裝產業基地之一的阿拉爾經開區已基本形成集紡紗、織布、印染、家紡于一體的紡織服裝全產業鏈。
小紗線如何織就紡織服裝大產業?近日,記者走進阿拉爾經開區,探尋其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快速發展的故事。
優化營商環境,推進產業集聚
走進位于阿拉爾經開區的潔麗雅·新疆新越絲路有限公司紡織車間,齊奏“歡歌”的現代化棉紡生產線上,一根根紗線在流動,一個個紗錠在旋轉。
新疆新越絲路有限公司總投資額達27億元。“公司選擇落戶阿拉爾經開區,除了看中一師阿拉爾市生產原料豐富、生產要素齊全、產業基礎好的優勢,更是被這里優惠的產業政策和良好的營商環境所吸引,這給予我們莫大的信心!”新疆新越絲路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康虎說。
“莫大的信心”背后,是當地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提升。近年來,阿拉爾經開區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保市場主體、保就業和吸引投資的重要舉措,建立統一高效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以深化“放管服”改革為抓手,全力提升行政效能、服務水平,用強勁“軟實力”吸引和留住了一批一流企業。
“企業是園區的根本,是園區發展的希望所在、力量所在。”阿拉爾經開區經濟發展局負責人陳偉江說,如何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讓投資興業者在阿拉爾這片熱土上更加“如魚得水”,是園區管委會一直思考的問題。
強勁“軟實力”需要“硬舉措”托底。從企業切實需求出發,阿拉爾經開區密集出臺《關于幫助紡織類企業紓難解困九條措施》《阿拉爾經濟技術開發區支持印染產業專業化、集約化發展措施(試行)》等扶持政策;將行政審批事項集中在一個部門受理,著力解決企業辦理手續要在多部門來回跑的問題;強化跟蹤落實,主動組織企業申報享受標準廠房補貼、貼息貸款等扶持政策,全力幫助企業解決資金難題。
陳偉江介紹,為進一步提高阿拉爾經開區紡織服裝產業核心競爭力,園區著力做好“配套文章”、深耕“配套經濟”,引進專業市場、產業園、供應鏈等項目,推進從原料到終端的紡織服裝產業集聚發展,打造獨具區域優勢和良好市場競爭力的紡織服裝產業全產業鏈體系。
截至目前,阿拉爾經開區入駐紡織服裝企業52家,其中規模以上紡織服裝企業29家,已建成紡錠規模近197.57萬錠、織布機近6000臺,形成聚酯纖維30萬噸、粘膠纖維34萬噸的產能,紡織服裝全產業鏈逐步向規模化方向發展。
延伸產業鏈條,做強產業集群
偌大的廠房干凈整潔,自動化大型紡紗設備高速運轉……在新疆昆泰紡織印染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記者看到,工人們各司其職,各生產環節有序運行,一匹匹潔白的坯布在經編機間滑動。
作為阿拉爾經開區持續延鏈、補鏈、強鏈項目之一,昆泰紡織公司投資13億元,建設2000臺寬幅噴水織布機、500臺寬幅噴氣織布機及相關配套設施項目,這家公司也是阿拉爾經開區聚焦紡織產業園下游引進的又一個10億元以上的重大項目。
阿拉爾經開區招商局負責人田忠成介紹,國家積極支持新疆發展紡織服裝產業,園區依托棉花、粘膠、化纖三大基礎性紡織服裝產業原料,加大紡織服裝產業招商引資力度,圍繞宇欣紡織公司、中泰紡織公司兩大鏈主企業,先后引進總投資達百億元的阿景紡織公司、昆泰紡織公司等14個下游企業及配套印染項目落地建設,園區紡織服裝產業迅速擴張,已初步形成皮棉—棉紗—棉布—染整和粘膠纖維—粘膠紗—粘膠布—染整的產業鏈。
“有了充足原料作為保障,企業發展信心十足!”昆泰紡織公司總經理王衛東說,“宇欣紡織公司為我們提供低彈絲,讓我們進一步降低了生產成本,經濟效益和生產效率大大提升。”
今年3月,阿拉爾經開區引進的宇欣紡織公司年產100萬噸聚酯纖維、織造、印染等項目正式投產,該項目以生產紡織面料中占比最大的滌綸為主,為園區眾多下游紡織企業提供了原料保障。
“宇欣紡織公司一期項目總投資29億元,其如期投產運行有助于吸引下游織造面料企業擴大投資,進而夯實師市紡織服裝產業基礎,促進相關產業發展,進一步增強園區吸納就業能力。”陳偉江說。
目前,阿拉爾經開區已成為棉紗、粘膠、化纖三大基礎性紗線最齊備的園區之一,產業集聚效應進一步顯現。
加大投入力度,增強創新活力
一直以來,紡織企業的生產模式較為傳統,許多工序依靠人工完成,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如何提升生產效率、提高產品質量,一直是紡織企業亟待破解的難題。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陳偉江告訴記者,隨著數字經濟引擎動力的不斷增強,在工業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加持下,阿拉爾經開區各紡織服裝企業搶抓機遇、主動出擊,通過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推進數字化、智能化、自動化改造,讓傳統紡織產業煥發出全新活力。
在新疆道格拉斯紡織科技有限公司車間一角,幾排全自動粗紗機隆隆作響,全自動化紡紗機上,空管進、滿紗出,卻見不到一個工人,這與常見的紡紗車間繁忙景象大相徑庭。
近年來,道格拉斯紡織公司不斷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全面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蹚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之路。
道格拉斯紡織公司生產副總監鮑明告訴記者,2021年年底,道格拉斯紡織公司投資1730萬元引進先進設備和技術,創新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統。如今,在企業ERP資源計劃管理、MES企業制造執行管理、工業物聯網設備數據采集等系統一體化管理下,公司600臺主機生產實現了無縫銜接。
“通過物聯網監控,生產質量、設備運行等數據被實時記錄和關聯,在生產過程中就可實現作業流程優化,形成了‘生產促優化、優化促生產’的良性循環。”鮑明說。
在陳偉江看來,推動阿拉爾經開區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是關鍵。“我們在科技創新、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等方面給予企業大力支持,通過開展科技政策專題培訓、走訪宣傳等方式做好政策解讀,確保企業科技創新優惠政策應享盡享,激發企業的積極性和創造力。”陳偉江說。
陳偉江認為,紡織行業的數智化變革是必然趨勢。阿拉爾經開區將持續以科技創新為引領,著手培育發展新動能、打造發展新生態、加快推動紡織行業數字化轉型,為創新發展培優環境、提升服務,以增強集群創新活力和產業鏈關鍵環節配套能力,促進紡織行業與信息技術在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融合發展,助推紡織服裝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來源:兵團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