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使農民群眾“足不出戶”就能就近就地就業,實現助力產業發展、促進就業增收的“雙豐收”。近年來,河南省信陽市淮濱縣持續深化產業幫扶,充分發揮定點幫扶單位國機集團產業資源分布廣泛的綜合優勢,結合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實際,創新探索“服裝總廠+加工車間”的“1+N”產業幫扶模式。
高層互動,科學論證定方向。淮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及有關負責同志多次前往國機集團總部及所屬企業,就產業發展、項目需求等進行深入溝通。該縣幫扶單位國機集團到淮濱縣進行調研考察,就廠房建設、員工招聘、服務保障、配套政策等進行座談交流,確定了以服裝加工為契合點的幫扶方向。在淮濱縣設立服裝加工廠,帶動淮濱紡織服裝主導產業發展的共識,為后期“服裝總廠+加工車間”產業幫扶模式的形成指明了方向。
縣鄉聯動,合理布局建試點。為第一時間體現服裝加工幫扶項目的可行性和實施效果,積極推動國機集團淮濱蘇美達總廠房建設的同時,淮濱縣組織鄉村振興、工信等部門,會同國機集團掛職干部、駐村第一書記和蘇美達總廠負責人積極對各鄉鎮進行摸排走訪、調研座談,綜合地理位置、交通情況及勞動力等因素,選定在淮濱縣臺頭鄉試點建設“衛星”服裝加工車間。通過廣泛宣傳、技能培訓等方式,淮濱縣臺頭鄉服裝加工車間實現了當年建設、當年投產、當年帶動就業增收。在車間務工就業的 27 戶建檔立卡脫貧戶戶均增加年收入15000-20000 元,實現了高質量脫貧。在幫扶車間培養的熟練工人為淮濱蘇美達總廠的正式投產運營儲備了大量技能人才,也為探索“1+N”幫扶車間產業幫扶新模式奠定了堅實基礎。
全面推動,產業幫扶見實效。在該縣幫扶車間試點成功的基礎上,該縣認真總結經驗,創新探索出“服裝總廠+加工車間”的“1+N”產業幫扶模式,吸納當地群眾特別是脫貧群眾就近就業。沿著這一主攻方向,淮濱蘇美達先后在固城鄉、三空橋鄉、鄧灣鄉(鄧灣村)、張里鄉等鄉鎮新建了 5 個“衛星”服裝加工車間。
“服裝總廠+加工車間”的“1+N”產業幫扶模式日益完善和推廣,進一步延伸了淮濱縣紡織服裝主導產業鏈條,助力產業發展,帶動群眾增收,取得了顯著成效。自“1+N”產業幫扶模式全面推廣以來,蘇美達淮濱 1 個服裝總廠、5 個鄉村幫扶車間已累計生產訂單量 500 多萬件,累計銷售收入1.6 億元,預計 2023 年全年稅收可達 1000 萬元。有效帶動全縣紡織服裝產業整套供應鏈的合理布局和快速發展。
“解決一份就業、培養一個工人、穩定一份收入、富裕一個家庭、做強一片產業”隨著產業發展的不斷向好,該縣依托國機集團淮濱縣服裝總廠,積極成立服裝產業職工培訓中心,面向全縣對有意愿從事服裝加工行業的農民群眾開展專業化培訓。同時通過“師帶徒”“技能比武”等方式,不斷提升服裝加工人才技能。截至目前,累計完成服裝加工技能人才培訓 4866 人次,其中培訓女工超過 4130 人次。
淮濱縣鄉村振興局工作人員胡書林表示,現階段在淮濱蘇美達總廠及 5 個鄉村幫扶車間的帶動下,淮濱縣鄉村農民群眾的就業積極性、參與度明顯增強。按照國機集團淮濱縣服裝加工產業產能設計,“服裝總廠+5 個幫扶車間”可提供就業崗位近1500 個。目前全廠就業在崗 667 人,累計解決就業 2655 人次,其中建檔立卡脫貧戶 319 人,員工平均月收入 3700 元,班組長月工資最高可達 7200 元,大幅超過當地城鄉居民收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