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準確把握時代和發展大勢,推動汕頭紡織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企業做強做優,在中國(汕頭)紡織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貿促會紡織行業分會會長徐迎新以《紡織行業運行情況及“一帶一路”合作進展》為題作主旨報告。
他指出,受益于貿易環境持續優化和渠道便捷暢通,我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紡織品服裝進出口規模穩步擴大。在較好政策基礎上,紡織行業有望成為“一帶一路”產業合作的標桿性行業。下一階段,行業需要堅持打造“中國+‘一帶一路’沿線”的全球快速反應制造體系,充分利用好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環境穩定、投資環境優化、便利化措施增多等有利條件,投建產業鏈各環節生產加工基地,提升海外布局整體效率,推進負責任、可持續的“一帶一路”共建合作。
受終端需求偏弱等因素影響,2023年以來,我國紡織行業發展壓力增加,行業生產規模有所下降,但自二季度末開始,降幅逐步收窄。
紡織行業規上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6%,降幅較上年同期下降 0.1個百分點,較2023年上半年收窄 1.4 個百分點。產業鏈中上游環節情況相對較好。其中,規上化纖企業的產量6,570萬噸,同比增長10%,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0.1個百分點。產業鏈的下游,如服裝、家紡、產業用品等終端環節降速明顯,整個生產形勢是承壓的狀態。
隨著國家促消費系列政策發力顯效,紡織行業內銷市場活力持續顯現,保持較快增長勢頭。1-11月,我國限額以上單位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商品零售額12595億元,同比增長 11.5%,較上年同期回升 17.3個百分點;網絡渠道零售保持較快增長,同期網上穿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 9.2%,增速較上年同期加快 5.8個百分點。
過去一年,紡織行業出口壓力明顯增加,尤其是二季度以后,外貿的形勢比較嚴峻。到進入四季度以來,隨著歐美通脹降溫,國際品牌去庫存進入了尾聲,海外市場進入了一個傳統的銷售旺季,對消費需求逐步得到一個釋放,行業的出口才逐漸進入跌幅收窄的階段。
根據中國海關的數據,2023年1~11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2698億美元,同比下降8.5%。其中,紡織品出口1238億美元,同比下降8.9%;服裝出口1460億美元,同比下降8.1%。行業大類產品在1-11月的出口額同比均下降8%-9%。一些新興市場的出口表現比較好,比如俄羅斯、新加坡、沙特同比增長10%以上,中亞五國出口更是同比增長了20%,多元化的國際市場布局正在形成。
2023年行業整體效益有所下滑,但在國家穩增長、各地區政策協同發力支撐下,帶動行業累計的效益降幅逐步在收窄。1-11月,全國3.7萬戶規模以上的企業營業收入4.2萬億元,同比減少1.5%,利潤總額1,447億元,同比下降0.9%,較2023年上半年的降幅是明顯收窄20.4%,營業利潤恢復到了3.4%。
在固定資產投資方面,企業的信心顯得不足。各子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較去年同期均均有所回落。目前大半數企業投資的項目基本上都是原有的產能要改造升級,這也表明了行業推進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也是成為新能源投資的一個重要的動力。
過去十年,紡織行業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出口產品總額從1,256億美元增長到了1,685億美元,占到行業總出口的比重從45%提升到了52%。同時,進出口紡織品金額比重也從原來的42%提升到了67%。
據不完全統計,2013-2022年,中國紡織業對外投資存量超過110億美元;項目分布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涉及全產業鏈各環節。其中,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直接投資額達60億美元;占行業對全球投資比重50%。
從發展階段來看,大致分成三個階段。從最初產品走出去,出口滿足市場需求,保障供應,到產能走出去,為伙伴國輸入大量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培養了大批的技能型的工人和專業化管理。現在,還有一些領頭羊企業開始到資本、品牌輸出,不斷提示中國企業品牌的如何走出去。
面向未來,預見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深化紡織產業鏈合作的前景是十分的廣闊。
IMF預測今年全球增速為2.9%。世界經濟面臨著高通脹、高利率、高風險、高杠桿、高成本的挑戰。
受需求物質的影響和行業競爭態勢,全球主要紡織品服裝出口國出現了下降的趨勢。比如,越南去年到11月份的紗線出口下降了9% ,服裝出口降到12.3%。印度紡織服裝出口下降了6.4%,孟加拉服裝出口保持增長,增速放緩。
內銷市場發揮重要支撐作用
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
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經貿合作持續加深
中國正在加快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貿區網絡
文章來源:汕頭市紡織服裝產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