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国产综合在线_久久久久免费视频_久久国产精品偷_欧美区二区三区

梧桐臺 —— 紡織服裝產業服務平臺

服飾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助您快速實現商業價值

新用戶注冊 立即登錄
換一個
獲取短信驗證碼
×
×

海外市場紡織品需求持續疲弱,全球最大彈力包芯紗龍頭去年預計虧掉3個億!

發布時間:2024-01-27  閱讀數:37147

海外市場紡織品需求持續疲弱,全球最大彈力包芯紗龍頭去年預計虧掉3個億!

圖片


第一紡織網1月26日消息(記者 martin 報道):全球彈力包芯紗市場龍頭——天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虹國際”)今天(1月26日)發布截止2023年12月31日止的2023年度業績預告,公司預期報告期內錄得凈虧損約人民幣3億元,上年同期為純利2億元。

對于業績變動的主要原因,天虹國際解釋稱,報告期內海外市場紡織品需求持續疲弱,導致公司產品售價偏弱及產能利用率偏低,繼而影響公司的單位生產成本及毛利率;此外,美聯儲加息增加了公司的融資成本,從而加劇了公司的虧損。不過,隨著海外市場紡織品需求在下半年略有恢復,公司的毛利率亦隨之改善,加上棉花價格有所企穩,預期公司的盈利能力將逐步改善,公司將繼續密切關注市場狀況,并將專注于優化產品組合以提升自身的產能利用率,同時加強技術改造升級以降低單位成本。

據第一紡織網此前報道,2023年上半年,天虹國際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107.94億元,較去年減少17.10%,股東應占溢利虧損7.47億元,較去年減少175.32%。對于業績變動的主要原因,天虹國際解釋稱,一方面隨著年初放開防控政策,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大幅消退,中國經濟進入后疫情時代的逐步復蘇,利好全球經濟增長;而另一方面,持續升級的俄烏緊張局勢導致全球貿易不確定性風險增加,引起了全球對糧食供應的憂慮,同時也一路推高了棉花價格。美國「硅谷銀行」的黑天鵝事件及隨后的「瑞信銀行」危機在2023年上半年引發了全球金融市場的恐慌。加之美聯儲以持續加息對待通脹,導致人們生活成本上升,從而導致非生活必需品需求在短期內承壓,故紡織行業市場需求在上半年復蘇不及預期,仍有待市場的庫存壓力進一步釋放。

此外,大國之間的全方位博弈也導致全球供應鏈合作效率下降,對紡織行業的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而從另一方面,盡管原材料價格從2022年年底的低點逐月穩步上漲,但紗線及相對位于市場后端的面料價格受終端消費市場低迷影響,未能實現同步上漲;由于需求低迷導致的訂單不足,工廠的單位生產及營運成本也隨之增加。在2023年上半年市場需求低于預期的情況下,天虹國際的盈利水平較上年同期有所降低。

天虹國際營業收入以紗線銷售為主。而中下游業務,則以主要面向海外市場的梭織面料及針織面料銷售為主。回顧期內紗線銷售收入達約人民幣80.916億元,下降約12.4%。但受海外市場上半年需求疲軟影響,紗線的銷售收入占天虹國際的收入比例由去年同期的71.0%升高至75.0%。


圖片

紗線方面,報告期內,受全球通脹及俄烏緊張局勢影響,加之國際供應鏈合作效率下降等不確定因素,世界經濟衰退風險加劇,全球紡織行業需求亦因此普遍低迷。盡管面對宏觀經濟的巨大變化,天虹國際積極調整品種結構以保證開臺,并在銷售端積極去化庫存。公司的紗線銷量達約34.9萬噸水平,較去年同期提高8.9%。

雖然天虹國際積極去化庫存,以及國內市場在年初放開疫情防控政策后有所復蘇,報告期內紗線銷量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但面對全球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擴大,公司的訂單不足,導致整體產能利用率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海外工廠情況尤甚。受此影響,報告期內紗線的平均毛利率降至0.7%。

圖片

坯布方面,報告期內,天虹國際的坯布銷量達約2,570萬米,較去年同期略微上升約1.2%,由于產品組合及客戶結構的調整,坯布的銷售收入下降至約人民幣2.45億元,毛利率下降至4.4%。

梭織面料方面,報告期內,雖然憑借質量優勢、優秀的成本傳導能力及較長的訂單周期,梭織面料的價格得以鎖定并有所提高,但由于海外市場需求持續疲軟,銷量從去年同期的約6,420萬米降至約4,430萬米。因此,梭織面料銷售收入較去年同期減少約22.8%至約人民幣10.24億元。而訂單不足引致的產能利用率明顯下降,令梭織面料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24.9%降低至12.1%。

針織面料方面,主要受全球經濟下行及市場需求疲軟影響,天虹國際生產的針織面料銷量,由去年同期的約8900噸下降至約7700噸,導致銷售收入較去年同期下降19.4%至4.01億元。報告期內,公司積極調整產品結構,優化組織管理架構,并嚴控各項開支,進一步加強產業鏈垂直整合,以充分利用內部紗線。此等舉措令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6.6%小幅回升至9.2%。

牛仔服裝方面,由于天虹國際將越南牛仔服裝工廠之大多數權益出售給合營伙伴,該部分銷售從2022年下半年起不再列入公司的銷售。報告期內,公司生產的牛仔服裝銷量由去年同期的約530萬件降至約40萬件,銷售收入約為人民幣1920萬元,主要是來源于中國牛仔服裝工廠的銷售業務。

貿易業務主要包括紗線、梭織面料及服裝的貿易。主要為美國的牛仔面料及服裝的貿易業務。報告期內,與其它業務板塊相同,由于市場需求持續低迷,貿易業務收入亦有所減少,由去年同期的約10.966億元降至約9.792億元。由于銷售組合有所不同,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6.4%下跌至回顧期間內的5.7%。天虹國際貿易業務的發展,預計將有助擴展自產產品的銷售渠道。

無紡布方面,全球通脹帶來生活開支增加,使無紡布業務(作為非必需品)近年發展不及預期,尤其是疫情結束后,市場對無紡布相關防疫產品的需求進一步下降。天虹國際一直積極調整無紡布的產品結構,以滿足市場需求的變化;同時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推進與業內知名客戶進一步的戰略合作,以開拓客源及贏取市場訂單。報告期內,無紡布銷售收入較去年同期的約人民幣2590萬元提升至約人民幣3410萬元。

分地區看,中國紡織市場仍為天虹國際的主要市場。2022年上半年中國嚴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影響了公司在中國市場的銷售。2023年上半年,海外市場紡織品需求持續疲弱導致公司海外銷售減少。在兩者的共同影響下,公司來自中國市場的銷售比例由去年同期的約58.4%上升至回顧期的約67.4%。報告期內,公司的十大客戶占總收入的約13.2%。


圖片


截止2023年6月30日,天虹國際主要生產設施包括約416萬紗錠,其中在中國及海外(主要位于越南)分別有約244萬及172萬紗錠,以及超過1700臺梭織及針織織機及對應的染整設備。就目前經營情況而言,由于地緣政治沖突因素持續加劇,及大國之間的全方位競爭日益加劇,令全球供應鏈市場無法按照原有秩序良好運行,并導致需求進一步疲軟,為公司業務帶來了挑戰。國際貿易環境急速變化,推動了全球紡織產業鏈的轉移和重整,長遠而言,也為部分紡織企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在不確定的宏觀背景下,天虹國際近年來多元化發展以及注重國際化布局的戰略方向,為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一方面,天虹國際會進一步優化地區產品組合,加強當地供應能力,從而盡可能地降低國際貿易局勢變化對供應鏈造成的風險。天虹國際必須為在各個市場進行區域性供應做好準備,充分利用并且強化本集團的海外產能,持續為海外客戶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同時,也要進一步鞏固中國市場供應鏈,并調整產品結構,以適應新市場形式下的國內市場需求。

另一方面,天虹國際將透過逐步調整產業布局,提升或剝離部分低效或盈利能力較低之資產或業務,以聚焦主營業務之細分產業和深筑產業護城河;同時利用本集團坐擁海外布局的優勢,積極加強與業內重要合作伙伴合作,務求與產業伙伴一起打造產業集群并形成規模效益,在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時,與產業伙伴創造多贏局面。

根據目前市況,撇除貿易業務的銷量,天虹國際計劃于2023年下半年銷售約40萬噸紗線、4400萬米梭織面料及5,000噸針織面料。

截止2023年6月30日,天虹國際擁有30492名雇員(2022年12月31日:30206名),其中,17508名雇員位于中國內地之銷售總部及生產工廠。其余12984名雇員駐于中國內地境外地區,包括越南、土耳其、美洲、中國香港及中國澳門。同期,天虹國際共有女性員工14683名,占全部員工人數的48.2%。報告期內,天虹國際產生總員工成本約13億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約人民幣14億元)。

東吳證券分析師李婕介紹,2022年上半年受益于外需景氣度較高、品牌補庫,疊加人民幣貶值等利好因素,紡織制造板塊營收利潤均表現較好,2022年下半年,外需走弱后業績增速開始放緩。2023年1-3季度,受外需偏弱,疊加下游品牌仍處去庫周期,營收仍承壓、凈利回落幅度仍較大。

從棉花價格方面看,2023年國內棉價有所上漲,內外棉價仍處于相對低位。2022年,國內、國際棉價大幅回落,內棉價格2023年有所上漲、美棉維持棉價低位震蕩。2021年國內棉價大幅上漲,2021年11月-2022年5月,國棉維持在22000元/噸-23000元/噸區間高位盤整、國外棉價自2020年4月開啟上漲行情后持續漲至2022年5月中下旬的169美分/磅的高點,年中國內、國外棉價隨需求走弱較快回落,2022年5月至12月降幅分別為-33%/-43%。國內棉價23年4月在減產預期影響下走強,但2023年9月以來受需求較弱影響逐漸走弱、由18400元/噸下降至10月末17300元/噸,國際棉價持續在90-100美分/磅區間低位震蕩,2023年三季度,國內/美棉均價同比分別+12.2%/-22.5%。

李婕認為,棉價變動對上游棉紡織及中下游成衣生產企業業績產生不同影響。例如棉價上漲對棉紡織企業而言為利好(低價庫存受益邏輯)、但對成衣生產商而言為業績受損(成本增加),因此在2021年棉價大幅上漲時期上游棉紡織企業業績大幅受益,而成衣生產商則業績受損,2022年以來該現象有所反轉。

從匯率因素看,2023年美元兌人民幣匯率高企、人民幣呈貶值。由于國內經濟復蘇較弱、美國經濟超預期,人民幣匯率扭轉2022年末升值趨勢、轉為貶值。從2023年1月最高點6.1貶至8月最低點突破7.3,跌幅20%。9、10月在7.2左右波動,11、12月中人民幣匯率逐步升值至7.1。整體看2023年人民幣匯率呈貶值;隨著人民幣匯率貶值,我國作為紡織品第一大生產國和出口國,出口型紡織企業有望因外幣收入折算本幣、本幣貶值帶動收入增長以及期末外幣資產調整為本幣產生匯兌損益兩方面而從中受益,有望增厚出口型紡織企業業績。

李婕指出,2023年海外經濟整體低迷疊加海外品牌推進去庫,拖累上游訂單承壓。而歐美零售環境整體偏低迷,短期呈波動特點。通脹影響下,歐美地區消費走弱趨勢明顯,美國服裝消費2022年3月增幅回落明顯、2023年3月轉負、2023年5-7月重新小幅回正、并逐月增速小幅提升,2023年8、9月增速持續放緩回落,10月增速回落至-0.2%,11月服裝消費增速回正、同比增長1.3%;歐元區20國零售銷售指數22年6月起同比轉負、2023年10月降幅收窄,海外經濟環境仍呈短期波動。

觀察來看,海外服裝品牌從2022年下半年開啟去庫周期,迄今尾聲漸近。由于全球供應鏈擾動,歐美品牌22年上半年加大庫存采購,而終端需求在通脹、地緣摩擦等因素影響下轉弱,導致年中下游庫存積壓,品牌普遍開啟去庫周期。截至2023年10月美國服裝零售商/批發商庫銷比分別為2.77/2.39,批發商庫存仍高于疫情前2-2.5水平,零售商庫存已回到疫情前健康水平。

  李婕強調,紡織制造行業從2022年下半年以來業績承壓,在行業幾個重要影響因素(棉價、匯率、需求)中,需求疲軟為主要壓制因素。2023年受益于疫情放開后消費場景常態化、需求回暖,國內消費呈弱復蘇、下游龍頭品牌業績表現亮眼、但去庫進程導致上游訂單改善傳導有限;海外市場受到經濟疲軟需求偏弱+海外品牌處于從2022年下半年以來的去存周期,訂單壓力較大,從而判斷壓制2024年紡織制造企業業績表現的因素主要是海外需求,從消費環境看歐美零售環境自2022年3月以來持續處于小幅波動、相對穩定的狀態。因此,海外去庫過程何時結束將成為判斷上游企業訂單拐點的關鍵指標,從大方向上,2024年上游紡織制造有望在下游客戶去庫完成后迎來訂單的逐步恢復,該因素可能對板塊而言是一個新的驅動,因此有望迎來板塊性行情,預計一季度將是上游企業訂單恢復情況的重要觀測窗口。

太平洋證券分析師郭彬也表示,海外品牌在2022年下半年以來處于主動去庫狀態,紡織制造企業在進入2023年后受到品牌去庫存和海外需求疲軟的影響,訂單數量大幅縮減,收入業績均承壓,基本面位于相對底部。從下半年看,海外品牌去庫存的節奏不同,國際品牌去庫存態勢則表現良好,對應制造商的訂單進一步環比改善,補單帶來產能利用率的提升對業績端有正向影響。短期來看, 四季度預計在低基數+下游需求企穩推動下迎來訂單改善;中長期來看,制造業向頭部集中的趨勢不變,成熟的客戶合作/拓展模式、產能擴張、規模效應下持續提效的頭部企業有望進一步獲得份額提升。


文章來源:第一紡織網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