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物流行業首份《數字物流產業帶報告》發布,該份報告的牽頭人,也是國內領先的數字貨運平臺滿幫集團的副總裁陶然接受專訪時表示,數字物流作為實體經濟的重要支撐,該份報告以數字物流實踐和應用角度切入,是第一份揭示各區域產業互聯網運用數字物流發展狀況的數據報告,能看出各地產業經濟帶的數字物流應用水平和產業實體經濟融合的成效。
陶然于2022年初加入滿幫集團,一直擔任集團品牌公關的副總裁一職。他從2004年起進入互聯網企業工作,先后在阿里巴巴集團、滴滴出行、水滴科技等公司擔任高管,加入滿幫集團也是其首次進入產業互聯網領域。
事實上,伴隨這幾年對于產業帶、產業集群的研究,各種相關報告也不少,為什么還要做一份這樣的產業帶報告呢?在陶然看來,過去不少報告仍然是在做靜態分析,另外有些報告是基于消費互聯網的邏輯的,對于源頭的生產制造產業來說價值受限。“這十年來,實體經濟數實融合,數字物流充分服務實體產業和互聯網的緊密結合,這種基于數字經濟的新經濟,是和傳統產業的業態模式不一樣的,是真正的產業互聯網。”他認為,無論生產制造業還是農業,物流都是整個供應鏈運轉的基礎,公路貨運承擔著全社會70%以上生產生活類物資的貨運量,是支撐經濟發展的動脈所在。通過數字物流和產業結合的研究,對于我們洞察地區經濟發展、行業數字發展都能有幫助。“比如我們第一次發現江蘇常州的面膜產業已經相當發達;青島市短短一年時間,設備配件、鋼鋁結構產業已經替代了原先的面粉、飼料產業。”陶然說。
《“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中“重點行業數字化轉型提升工程”把“智慧物流”與農業、工業、商務、金融等并列為七大重點行業,提出“大力發展智慧物流”。“數字經濟新常態工程”,提出了“打造智慧供應鏈體系”。
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技術革命使數字物流成為可能,移動互聯、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科技不斷在物流領域得到應用。據陶然介紹,從數字貨運角度看,數字貨運已經實現智能化車貨匹配和線上交易,不但能幫助企業輕松找車,為中小企業提供靈活多樣的運力解決方案,還能幫助企業整合、管理、調度車輛司機等運輸資源,助力中小實體企業打開市場、降本增效方面。數字物流還能將上下游企業、供應鏈不同環節、企業與消費者連接,充分發揮平臺組織和配置資源的功能,促進產業鏈效能提升。他評價認為,在助力各行各業產業鏈強鏈、補鏈、延鏈助力的進程中,數字物流也獲得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在產業互聯網時代,互聯一體化是趨勢,對企業來說,數字物流的建設布局決定誰能跑得更快。”
談到報告本身,陶然也分享了一些有價值的數據和觀點。“在國內市場和區域經濟方面,報告顯示,近一年全國數字物流訂單平均運距比上一周期縮短4%,大部分地區的產業帶運輸距離均有10%以內的縮短。具體到城市,珠三角的運距較去年同期整體縮短35%,其次分別為是長三角、京津冀和成渝地區。這說明在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過程中,區域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區域發展協調性持續增強,空間發展的多中心模式顯著加強,城市群和都市圈作用不斷提升。”另外,陶然也分析說,從數據看發現內陸地區和中西部地區物流數字化加速提升,涌現出一大批數字化產業集群,從增速上趕超沿海。
站在物流行業從業者的角度,陶然也給正在涉足數字貨運的實體產業和中小企業提出建議,要數實融合,要把貨運充分的和具體行業、具體場景結合,通過物流的數字化,連接產業鏈上下游,連接運力,連接商流,實現資源的高效配置,進而帶動產業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和提升。他認為,“具體來說,數字貨運平臺能幫助實體經濟調節市場供需,從大盤到線路,進而調節運力靈活供給,降低企業運輸成本,再就是幫助企業擴大服務半徑進而獲得增長,直至最終和企業、物流公司、司機形成一種深度連接,給企業和司機賦能,提高生產制造—貿易分銷—零售流通整個環節的效率。”
陶然展望未來幾年認為,當中小企業更加深入地應用數字物流,并且通過數字物流打通其各種數字化基礎設施和產業上下游,建立一種新的連接后,可能會使得現在的生產關系,生產方式等發生質的變化和飛躍。
文章來源:產業互聯網大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