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開幕會后,全國人大代表開始分組審議政府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來自紡織行業的代表在接受《中國紡織報》記者采訪時紛紛表示,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紡織人有勇氣、有智慧、有能力在“中國答卷”上展現擔當與作為。

“聆聽報告后,我深有感觸。”全國人大代表、依文集團董事長夏華表示,“報告內涵豐富,既有高屋建瓴的全局構建,又細致入微地落在實處。報告通篇體現了‘中國信心’和求真務實的精神,凝聚力量、催人奮進,給我們民營企業注入了極大信心。”

全國人大代表、常山北明恒盛紡織分公司教檢工馮麗朝表示,政府工作報告全面回顧了2023年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的新進展、新突破,客觀分析了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對今年工作部署科學系統、研判精準,對政府的履職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我非常贊成這個報告,同時深切感受到使命重在擔當,責任重在行動的意義。”她說。
報告提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充分發揮創新主導作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促進社會生產力實現新的躍升。

“科技創新引領紡織行業轉型升級。”全國人大代表、泰和新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宋西全表示,“在我國科技創新與產業跨界融合的大環境下,紡織業也逐漸向綠色化、智能化發展。我們需要不斷推動行業轉型升級,催生更多新質生產力,形成新的競爭優勢,讓傳統行業再次煥發生機與活力。”
如何讓行業煥發生機與活力,作為來自一線的職工,馮麗朝感受頗深。前不久,馮麗朝所在的企業剛剛研發了一款新花型布料,布面平滑勻整,質地厚實柔軟,是準備拿到高端展會的特色產品。在試織的過程中,由于纖維又細又軟,出現了斷頭率較高、疵點多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馮麗朝和工友們守在車間,與技術人員一起,不斷調整織機的工藝參數,最終織出的面料越來越平整順滑。這次經歷讓她更深刻地感到,產品、設備不斷更新,對工人的技術操作要求也越來越高,必須主動求新求變。
馮麗朝表示,今年企業還將持續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圍繞生產和市場難點及關鍵點開展攻關研發,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參與更高檔次的市場競爭,通過研發創新開辟新市場,逐步實現效益提升。
報告中提到,制定支持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積極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夏華表示,依文集團經過十余年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之路,搭建起為上下游賦能的產業互聯網平臺,實現了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的轉變,未來依文集團將不斷以數字化創新引領傳統行業高質量發展,聚力發展新質生產力。
報告提出,培育壯大新型消費, 實施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促進政策, 積極培育智能家居、文娛旅游、體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
馮麗朝表示,作為紡織行業代表備受鼓舞。今年春節國貨潮品時尚占據“C位”,消費者對國貨的認可度越來越高。我國紡織業擁有完善的產業鏈和供應鏈體系,能夠高效率、高性價比地生產織造優質國貨,形成潮品和潮牌,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未來可期。
馮麗朝告訴記者,面對紡織市場新形勢、新特點,2024年她所在的常山北明圍繞市場需求,找準定位,改善和提升產品質量,逐步形成有特色的產品優勢。一方面,加強產業鏈聯動,在紗線、面料以及成衣服裝上做好布局,在貫穿產業鏈上下游,暢通“內循環”上再下功夫。另一方面,加大市場開拓力度和與終端品牌對接力度,并要求各分公司主動對接,拓市場、建渠道,拿出“四千精神”積極跟進。
報告提到,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 鼓勵和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 提振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等大宗消費。
“‘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 聽到此處我尤為振奮”。夏華表示,隨著線上消費的興起,傳統線下消費面臨著巨大生存壓力。“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的政策將營造鼓勵線下消費增長的良好環境,刺激線下消費市場蓬勃發展。民營企業將更有信心引入新技術、新模式和新業態,提升線下消費市場的競爭力和吸引力,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
報告中提出,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提高國際傳播能力。
這更讓夏華倍感自豪。“我們將繼續發揮企業自身作用,帶動更多手工藝者增收致富。以‘文旅+產業+工坊’的文旅融合體驗消費模型,推動民族文化的創造性發展,依托中華民族美學紋樣數據庫,以中國紋樣、中國元素、中國創意、中國故事為核心,促進各民族文化共融互嵌,推動民族手工藝文化走向世界舞臺,講好中國故事,不斷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夯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在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道路上,全國人大代表、貴州布依垚文化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李利也深有體會。她表示,將大力挖掘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文創產品,把之做精,再開拓好市場,運用“實體+互聯網”宣傳推廣,并啟動“抖音全民直播”計劃,通過免費培訓,帶動更多人通過網絡直播方式,進一步將布依族傳統手工藝傳播出去,帶動居家靈活就業等,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到傳承和發展非遺文化的行列中來。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馬邊彝族自治縣花間刺繡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喬進雙梅表示,在彝繡傳承創新方面,將繼續專注于非遺傳承和彝繡產業發展,繼續拓寬彝族刺繡居家靈活就業的路子,探索“彝繡+”發展模式,強化技能培訓提升,提高產品設計、市場營銷等核心品牌競爭力,多出新品、多出精品,讓彝鄉人民真正在思想上富起來,為當地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文章來源:中國紡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