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長絲織造產業和產業鏈上,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建設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3月27~28日,由中國長絲織造協會、海安市人民政府主辦,江蘇海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承辦,海安市化纖產業培育辦公室、海安市化纖業總商會協辦,江蘇永固納米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引春機械有限公司支持,以“科技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2024年中國長絲織造行業技術創新研討會在江蘇海安盛大召開。
各產業集群地方政府及部門領導、行業組織代表,紡織院校和科研機構專家學者,長絲織造行業企業主要負責人、總工程師或技術部門主管,長絲織造主機及輔助設備、器材生產廠商等相關企業代表參加了本次會議。
會議由中國長絲織造協會會長助理張呈、海安市化纖業總商會會長楊忠國主持。海安市政協主席、黨組書記、海安市時尚錦綸產業園建設指揮部總指揮李春旺在歡迎辭中表示,海安是享譽全國的紡織之鄉,錦綸新材料產業是海安重點打造的特色產業之一,共建成高新區時尚錦綸產業園、開發區常安紡織園、墩頭鎮化纖產業園等三大錦綸產業集聚區,擁有錦綸新材料企業200多家。隨著與東華大學等科研院所的合作不斷深入,錦綸新材料產業持續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國家時尚節能創新示范基地、國家差別化金融示范基地、國家錦綸工人新材料產業創新示范基地等品牌不斷叫響。到“十四五”末,全市化纖產業產值預計超過650億元,將成為江蘇規模最大,長三角地區門類最全、配套最完備的金融化纖生產基地。海安將以此次會議召開為契機,加快建立完善產業制度創新體系,推動化纖、服裝、家用紡織品上下游產業緊密結合,全面提升綜合實力和競爭力。海安市委常委、高新區黨工委書記郝三旺對高新區經濟錦綸產業情況及投資政策進行推介。他介紹,海寧高新區是全國重要的化纖生產基地,全區化纖企業200多家。其中,億元企業42家,十億元以上企業5家。在園區建設方面,海安高新區率先健全組織體系,調整完善了時尚錦綸產業園建設,重點引進功能化、差別化錦綸、錦綸工業用絲及下游產品、錦綸產業鏈下游終端紡織品制造業等加工生產企業。未來,海安高新區錦綸產業將圍繞科技創新、綠色發展、品牌建設、優化布局等方面加快轉型升級,海安區將從要素、資金、招商、人才、平臺建設等方面為此提供有力保障。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端小平在講話中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行業要重視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解決行業“卡脖子”問題,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二是面對錯綜復雜國際環境,行業企業要堅定發展信心,增強戰略定力,加大產品研發力度,挖掘中華傳統文化,推動以傳統文化為核心的產品創新、業態融合,開拓細分領域市場,走穩專精特新發展之路。三是要聚焦AI背景下的新機遇和挑戰,加快“智改數轉”步伐,推動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加快發展,扎實推進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中國長絲織造協會會長王加毅作“以新質生產力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大會主題報告,他表示,2023年長絲織造行業抵御住各種風險壓力,產量穩步增長,效益持續改善,外貿市場承壓前行,內銷市場總景氣程度同比上升,行業總體運行穩中有進。2024年行業發展面臨的環境仍是戰略機遇與風險挑戰并存。
近年來長絲織造行業在技術創新與綠色生產方面成績顯著。王加毅指出,一是科技創新實現新的突破;二是新技術推動產業邁向“高智綠”,國產噴水織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織前準備自動化設備得到普及,智能化軟件系統廣泛應用;三是綠色生產質量穩中改善,多地區實現污水零排放,行業積極穩妥助力碳達峰碳中和。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王加毅表示,要加速發展長絲織造產業新質生產力,為實現高質量發展賦能加力。他具體提出了四個方面要點:一是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二是走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綠色發展之路;三是發展新質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要素;四是要以現代化企業管理打通新質生產力堵點。
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紡織大學校長徐衛林圍繞“面向健康需求的紡織創新方向與實踐”作專題講座,他指出,當前,“四個面向”指明了紡織產業科技創新的方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并從紡織纖維材料的應用領域、纖維原料的種類及分類、紡織纖維材料的特點等角度,結合長絲織造產業生產特點進行講解,介紹了長絲織造與萊賽爾纖維,聚乳酸纖維,功能性抗菌纖維、抗紫外纖維、吸濕排汗纖維、發熱纖維、吸水纖維、抗電磁輻射纖維、阻燃纖維、熱防護纖維的優勢結合生產的發展趨勢。他提出,未來紡織產業的發展趨勢應是多學科融合的。
徐衛林院士在演講中還對人造器官、防護類醫用紡織品、敷料類生物醫用紡織品、大出血止血敷料走向臨床等生物醫用紡織品的特性及發展現狀進行介紹,同時展望了智能穿戴紡織品及其在軍事領域、運動領域、醫療保健的應用前景。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行業發展部主任、中國紡織建設規劃院副院長郭宏鈞以“專注與創新的力量”為題,對紡織行業中小企業的專精特新發展進行闡述報告。郭宏鈞對專精特新在紡織行業推廣的必要性、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發展特點,以及紡織行業開展專精特新推廣工作的情況進行介紹。他表示,企業發展的目標是以客戶為中心,為客戶創造價值,深度聚焦專業領域并持續跟進,不斷思考創新。當下是一個配型分化的時代,專精特新正是新質生產力的一個典型代表,希望更多的企業加入到專精特新的發展行列中來,讓企業發展更具創新力和創造力,為打造中國紡織產業的未來貢獻勢不可擋的專精特新力量。東華大學旭日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沈濱對紡織服裝企業ESG績效評估體系解讀及案例進行分享。他介紹,ESG報告指的是披露涵蓋公司運營的三個領域的數據: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它為投資者提供企業在這三個領域具體實施情況。沈濱認為,ESG信息披露的重點在于如何收集、如何發布、何時發布數據。他鼓勵紡織服裝企業主動參與評級,這不僅能推動企業的高質量發展,也有助于企業在商業競爭中取得先動優勢。上海統攝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負責人王強華以“專利申請與保護——專利獎視角觀專利”為題進行分享。王強華對如何評價專利獎、專利質量和價值、如何運用和保護進行介紹。專利質量取決于專利申請,其中包括創新性、新穎性和創造性、實用性和文本質量的評分分布;專利保護在于布局與維權,包括制度建設、運用及保護措施等。王強華指出,保護知識產權、進行專利申請工作對于紡織企業來說就是保護企業核心價值,當下,核心價值就是新質生產力的一部分,重視知識產權就是重視未來紡織的高質量發展。深圳市立正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合伙人、副總經理胡英圍繞精益管理助力企業提質增效的主題展開分享,她通過對合作過的紡織企業實際案例的深度剖析,為參會代表講述了運用精益管理在改善環境、提升工作效率、保障作業質量、營造優良管理氛圍等方面的顯著效果。浙江引春機械有限公司研發部經理朱建春對企業噴水織機技術的創新改造成果進行了介紹。他表示,企業耗時多年對噴水織機部件進行了細節化創新研究,研發了APR自動抽緯、拘束式電子測長、機上驗布等裝置,助力織造企業實現高速高效、減少用工,滿足高品質的織造需求。江蘇永固納米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李婷在題為“高密加強型綜絲助力織造降本增效”發言中介紹了高性能綜絲的產品創新點和特性。她表示,超細高密專用綜絲可以避免經絲與綜絲摩擦過程出現破纖和斷紗現象,有效提升織造效率,實現降本增效。會后,與會代表集體前往常安紡織園展示館和弘盛新材料紡絲車間、研發中心進行了參觀。常安紡織園以“智造和環保”為主題,給參觀代表展示了常安紡織科技發展歷程及紡織科技在園區發展中所取得的成就、技術成果、戰略引領和未來展望。江蘇弘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高端化、品牌化、智能化、綠色化”為主攻方向,形成“聚合(錦綸切片)—紡絲(工業絲、民用絲)—織造(產業用紡織品)”及“聚合(錦綸切片)—改性(功能粒子)”全產業鏈。參觀過程中也讓參觀代表實地感受到了科技創新和現代化企業管理的力量。
信息來源:長絲織造
文章來源:紡織服裝周刊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