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與數字化持續精益,勢頭強勁,新興技術和領域給予品牌繁榮生長更多機遇。
是做品牌的好時代。
消費觀念變革,推動品牌向上向好發展,專注踐行品牌理念,在時代洪流中穩步前行。
做好時代的好品牌。
科技發展不僅依賴于技術本身,還需要創新思維以及在知識、意識和哲學等多個維度的擴展。特別是在服裝行業,人工智能的應用前景廣闊。在2024年的凌迪Style3D中國服裝論壇上,智能系統專家、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復雜系統管理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飛躍教授,通過生動的語言和有趣的案例向與會者展示了未來服裝發展的新趨勢。他指出,未來的服裝設計將融合實體與數字元素,實現兩者的完美結合。這種合二為一的服裝不僅提升穿戴體驗,也將開啟服裝行業的新紀元。
平行服裝是指通過智能化技術,特別是醫衣一體化方式,使穿戴者能夠平安出行的服裝。這一概念在疫情期間成型,并在蘇州中國服裝大會和杭州時尚峰會上引發了廣泛討論。在我看來,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社會的發展重心始終圍繞“衣食住行”展開。現在服裝行業推進智能化改革,新一輪的“衣食住行”又將開始,預示著我們面臨著一個由工業社會向智業社會的轉折點。記得當年我回國后不久,恒天集團便找到我,一起探討了如何利用智能化技術進行紡織設備改革的方案。
如麥肯錫關于生成式AI的報道,上一位嘉賓展示的AI與3D技術的結合,以及在舊金山的一家公司通過AI技術在短時間內實現顯著利潤增長的案例,都說明了智能技術的潛力和效益。近期智能化技術的發展與《道德經》中的思想相呼應,即“道(算法智能AI,如AlphaGo),可道(語言智能LI,如ChatGPT),非常道(想象智能,II,如Sora)”,表達了對人工智能不斷演進的理解。AlphaGo、ChatGPT和新興的Sora都是這一哲學的體現,它們推動了我們對AI未來可能性的想象。此外,杰文斯的悖論強調了技術進步與資源需求之間的相互作用。技術進步雖然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但同時也增加了資源的總體需求。技術不會使人類失業,我們應該擁抱而非抵制這種變革。在技術革命的背景下,NVIDIA預測,在未來十年中,產業效率將提高1000倍,制造業的增量有望至50萬億美元。這種變革預示著元宇宙和大模型的興起,標志著所有企業將轉向數字孿生和平行操作的新階段。這些技術和理念的融合,是我們社會發展和技術革命的必然趨勢。目前我們正邁入工業5.0時代,這是一個集成了工業元宇宙(如Omniverse)和平行制造理念的階段。工業5.0的核心在于“平行化”,這不僅體現在物理制造過程中,也擴展至知識的自動化處理。NVIDIA公司的市值已經達到兩萬億,自去年8月以來翻了一番,增長迅速。盡管股價高依然選擇股票回購,這反映出對其未來價值的信心,尤其是它在技術創新和工業5.0領域的潛力。同時,我們看到歐盟也開始倡導工業5.0的概念,強調與CPSS(Cyber-Physical-Social Systems,社會物理信息系統)的整合。這標志著從物理自動化向知識自動化的轉變,這是工業4.0與5.0的根本區別。目前,許多討論仍停留在理論層面,真正的大數據和大模型開發還存在缺口。未來的大模型可能需要依賴于區塊鏈、智能合約以及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s and Operations,分布自治組織與行動)這類技術來確保透明度和防止欺詐。國際上,尤其是在疫情后,這些技術的發展已經非常活躍,而我們似乎在這場競賽中稍顯落后。在科技進步的大潮中,我們要重新定義三種IT的概念:老IT指工業技術,舊IT指信息技術,新IT則是智能技術。面對未來,我們應將視野放得更遠,認識到新的生產力將是基于區塊鏈和智能合約DAO的技術體系,這將是引領未來發展的關鍵道路。在90年代,盡管我們已經擁有了影子系統,但是數字化的程度仍然不夠。因此,必須邁向虛實互動的平行系統,讓虛擬與現實平行交織在一起。從科學的角度看,平行概念的突破,我們從牛頓的經典物理轉向量子力學,再到相對論;從哲學上講,從柏拉圖的理念開始,這些都是虛擬的概念,與現實平行不交,現在新IT智能技術來了,我們必須虛實平行相交,從工業走向智業,讓哲學理念與現實社會實時融合。為此,我認為未來的社會構成應該是:生物人占比不超過5%,機器人不超過15%,而80%以上為數字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在1999年9月9日早上9點9分9秒,我為自己許下了一個愿望:在未來十年內,要研究平行世界并推動智能科技的發展。在這個新的世界里,我們可以實現一天中“上午”至少有20個小時,即自主模式(AM),你看著數字人和機器人完成所有工作;“下午”最多有3個小時,即平行模式(PM),你需要通過云端進行遠程干預,指導數字人或機器人完成工作;“晚上”最多有1個小時,即專家模式或緊急模式(EM),你必須到現場,在機器人和數字人的協助下完成工作。如果智能科技無法實現這些功能,那么它的存在意義何在?同理,如果現代計算機和程序員也不能實現這些,他們又有何用?我堅信智能科技能夠達到這些目標。我們可以將10月23日設為智儂節,每年從1月23日開始至10月23日結束工作,早上10點上班,下午2點下班,一周工作三天。由于技術的進步,業務大模型、場景工程和操作系統HOOS至少可以將效率提升96000%。因此,我們需要對未來保持信心。現在的服裝已經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衣物,而是集健康、舒適和時尚于一體的智能醫衣健康時尚系統產品,包含各種傳感器,可以保障穿著者的身體和心理健康。未來的服裝將是實際服裝與數字服裝的結合,通過知識自動化實現更高的互動性和功能性。科技發展不僅僅依賴于技術本身,還需要新的思路和更廣闊的思維空間。我們需要在波普爾的三個世界中,發展出三種知識、三種意識和三種哲學。這樣的多元化和技術深入的發展方向,將是我們未來社會發展的關鍵。
中國服裝論壇
合作咨詢 請聯系我們
鄭女士:18601007951
劉先生:15522897396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