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2024第七屆世界布商大會在紹興柯橋召開。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在會上發表題為《時尚境界 新質未來》的主旨講話。現將全文刊發,以饗讀者。
時尚境界 新質未來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
2024年10月24日
時尚是世界語言,紡織是永恒事業。紡織服裝產業跨越國別界限與發展階段,搭建起市場相通、文化相知、美好相融的全球橋梁。當前,百年變局深入演進,科技浪潮洶涌向前,世界紡織工業處在變軌、轉型的重要關口,需要我們有識變之智、應變之方、求變之勇。今天相聚產業創新高地柯橋,探討產業未來與現實路徑具有重要意義。借此機會,我同大家交流分享幾點認識。全球紡織產業在發生結構性調整。新興經濟體國家快速崛起,供應鏈多元化、產業集約化趨勢明顯。全球紡織品、服裝出口前十位國家和地區占世界總量的比重分別從2000年80.0%、66.7%上升到2023年的88.7%、87.2%。亞洲產業活躍。孟加拉國和越南服裝出口實現跨越式發展,占全球出口比重從2000年2.6%、0.9%增長到2023年的7.4%和6.0%。今年以來,全球紡織服裝貿易改善態勢明顯。2024年上半年,世界服裝貿易下降2%,紡織品貿易下降3%,與2023全年服裝和紡織品貿易額分別下降10%和13%的情況相比,降幅明顯收窄。ITMF第28次調查顯示,全球紡織業的商業形勢達到了自2022年9月以來的最佳狀況。這一積極進展得益于南美洲和非洲地區的經濟復蘇。中國紡織是服務全球產業和市場的中堅力量。近年來,中國紡織纖維加工總量穩定在6000萬噸以上;2020~2023年,紡織服裝出口總額連續四年超過3000億美元。今年以來,盡管面臨內外壓力,中國紡織保持穩中有進態勢。1~8月,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1284.6億元,同比增長4.5%;實現利潤總額1006.2億元,同比增長14.4%。1~9月,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5%;紡織業、服裝業和化纖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同比分別增長14.6%、16.3%和4.7%;紡織品服裝出口金額為2224.1億美元,同比增長0.5%;限額以上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0.2%。從產品出海到品牌出海,從產能出海到供應鏈出海,從企業出海到集群出海,行業積極開放,融入“一帶一路”建設。行業科技創新的外溢效應不斷增強。通過提供高性價比的產品、裝備,中國為發展中經濟體承接產業創造條件。2023年,中國共向202個國家及地區出口紡織機械45.43億美元;紗線面料出口達779億美元。中國紡織工業有力支撐了全球產業的穩定和恢復性增長,將自身發展轉變成世界機遇。聯合國形容當前的全球局勢為“危機四伏”,地緣政治影響更加直接深刻。全球經濟依然疲軟。匯率與資本市場波動,信用和債務風險累積。未來的不確定對消費能力形成顯著壓制。全球發展進程遭受明顯沖擊。《2024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報告》顯示,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超過三分之一“停滯不前或出現倒退”。從2020年開始,國家間不平等程度縮小趨勢發生逆轉。作為民生產業,紡織行業在推動經濟起步發展和融入全球體系中具有重要作用。要克服現實壓力、實現可持續發展,開放創新、務實合作是必由之路。當前,從要素資源到動力系統,從發展范式到價值體系,全球紡織服裝產業處于深度演進的宏闊之變中。2024年諾貝爾物理、化學獎史無前例地頒給三位AI科學家。“AI+科學”“AI+設計”成為新的創新范式。比如AlphaFold 3、GNoME等正推動材料創新極大躍遷。從研發、設計、制造到營銷、供應鏈管理,AI正在深度融入。智能轉型帶來的全員勞動生產率改變是格局性的影響。特別是AI與機器人的結合可能改變產業轉移方向和比較優勢。根據IMF研究,發達經濟體約60%的工作崗位將受到AI影響,其中正面影響占到一半左右。產業未來的競爭優勢,將來自人才與算力的綜合。發達經濟體已占先機。人工智能也在形成信息繭房、數據安全、算法偏見、虛假信息、加劇發展鴻溝等新問題。我們要以前瞻視角和責任理念引導強化AI在行業中的應用探索。綠色發展成為價值標準。從能源體系到材料體系,從生產工藝到制造模式,全球產業加速綠色轉型。2024年,巴斯夫以綠色為核心進行業務結構重組,成立可再生原料部門;Zara、H&M等品牌也在深化探索。共識已經形成,但道路依然曲折。市場不成熟、規則缺失、概念濫用,導致“漂綠”現象頻發。綠色發展成為經貿競合的關鍵領域,在各方利益的博弈中,面臨觀念激蕩與實踐回旋。一些國家從短期利益出發,渲染所謂“產能過剩”“產業保護”,加征關稅、阻遏新能源等綠色技術產品的應用。反ESG浪潮愈演愈烈。美國超過2/3的立法機構于2023年提出反ESG法案。順應綠色發展潮流,需要我們控制力度,把握節奏,形成廣泛共識和堅定實踐。全球化大勢不可逆轉。數字經濟推動市場深度聯通。2023年全球跨境B2C電商市場規模達1.5萬億美元,同比增長25%。從規模看,持續增長的世界人口和不斷延展的場景需求是行業的空間所在。到2080年代中期,全球人口將達到103億。產業必須以更加可持續的發展滿足消費需求。從內容看,文化的多元、社會的變遷帶來多層次需求。個性化、品質化、綠色化、體驗化、功能化成為重要方向。萬物可織、可織萬物的趨勢更加明顯。從特征看,充盈的供給、完善的物流、透明的信息,縮短著時尚周期、加速著產品迭代。如SHEIN平均每天上新5000~7000個SKU。面對市場之變,我們要以高品質供給滿足全球需求,探索以升維方式避免同質化競爭。中國紡織服裝產業正以科技、時尚、綠色為方向,加快推動傳統產業的高端化升級,前沿技術的產業化落地,打造產業未來與未來產業。柔性制造、平臺制造、綠色制造加速發展。截至2023年9月,紡織企業智能制造就緒率、生產設備數字化率、數字化設備聯網率分別達到14.9%、56.5%、49.3%。越來越多的企業實現智能化設計。個性化定制、服務型制造等蓬勃發展。大楊集團通過建設智能柔性定制工廠,最快3天完成定制交付。產業大腦、工業元宇宙等重構制造生態,網絡化協同等新模式涌現。魏橋通過紡織智能平臺實現全廠全流程智能化管理;宏大成功研發HK-AI印染人工智能大模型。圍繞應用領域深化創新。東佳紡機研發的差別化纖維梳理機解決羊絨、芳綸等特種纖維的梳理難題;沈陽飛行船研發出一次成型雙面數碼印花技術。行業與前沿技術、未來產業嫁接融合,形成新領域、新賽道。智能機器人、生物制造、納米制造、激光制造等未來制造方式快速發展。比如巡游式細紗接頭機器人的應用,使得紡紗企業萬錠用工達個位數;東華大學利用轉基因技術讓蠶“吐出”可造防彈衣蛛絲;非水介質染色正在多路徑探索。碳纖維、石墨烯等新材料的發展,極大提升阻燃、耐磨、導電、抗菌、變色、防化等產品性能。產業與未來健康、未來空間等場景融合。如大絲束碳纖維多軸向經編材料發展迅速,廣泛用于無人機、風電等領域;南京大學利用棉纖維開發織物電化學汗液傳感器,用于健康監測。時尚傳播體系、產業生態正在變遷。社交媒體傳遞生活方式、價值主張,成為新的時尚策源地。目前有近八成的中國原創設計品牌在小紅書經營,知名品牌每年有上千個新品、系列在小紅書首發;多巴胺、美拉德、熱力感等流行趨勢都發軔于社交媒體。通過消費者教育,優質材料、制造品牌、專業集群得到更多認知認可。白牌、中小品牌、網紅品牌大量涌現。2023年,白牌商家貢獻了視頻號直播電商85%的GMV,其中服飾品類占比達到36%。數字文創圍繞IP構筑起行業的新流量入口和價值來源。《黑神話:悟空》等游戲成功打造時尚產業與內容產業融融共生的生態。新生活觀正在轉化為新消費觀,形成新賽道。網球、高爾夫、馬術等專業運動服飾向日常生活延伸,運動時尚、旅行服飾成為重要品類;防曬衣、鯊魚褲等聚焦生活細節的品類創新蓬勃發展。成立僅三年的SIINSIIN做到了天貓“鯊魚褲”品類 TOP1。集成盤扣、云肩、斜襟等傳統元素與刺繡、流蘇等傳統工藝,從吳羅漢服、宋錦馬甲、馬面裙到改良旗袍,新中式服裝成為時尚浪潮。2023年,新中式服飾市場規模達10億元級別,近三年來,相關產品商品交易總額增速超過100%。場景經濟、體驗經濟等持續拓展產業空間。在與文旅融合中,西安漢服相關企業數量超過1800家。圍繞原料創新、制造升級與管理優化,行業加快推進減污、降碳、循環發展。原料體系綠色化。2023年,我國生物基化學纖維總產量達到48.16萬噸,同比增長109.3%;浙江佳人、福建華峰采用化學法生產再生聚酯。用能結構低碳化。無錫一棉、魯泰等采取光伏發電調整能源結構。生產流程清潔化。鄂爾多斯采用自主研發的超聲波清潔洗絨技術,去除附著在羊絨上面的塵土雜質,實現節水20%;華紡股份通過多項智能化改造,實現平均能耗降低20%,水耗降低30%以上。實踐價值透明化。中國紡聯的LCAplus平臺對紡織品全生命周期進行綠色評價。發展新質生產力是世界性、時代性課題。唯有以“同球共濟”的精神,求同存異,凝聚共識,密切合作、集思廣益,才能把握主動,贏得未來。面向未來,讓我們堅持創新驅動,攜手推進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把握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規律,推動產業智能化、高端化升級,提升先進制造能力。緊跟潮流,強化行業與生物制造、大健康、低空經濟等先導產業的融合發展,前瞻布局新興產業、未來產業。面向未來,讓我們堅持兼容并蓄,攜手推進互利互信與共同繁榮。從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高度,推動消除市場、投資、技術壁壘,促進全球紡織產業鏈的協同與合作。弘揚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推動文化交流與文明互鑒,實現產業百家爭鳴、時尚百花齊放。面向未來,讓我們堅持共同價值,攜手推進綠色轉型與責任發展。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根據產業特征、發展階段,構建以低碳、資源效率和社會包容性為特征的產業生態體系。強化社會責任、ESG領域合作,提升產業在推動世界可持續發展中的貢獻度。
“交得其道,千里同好,固于膠漆,堅于金石。”中國紡織愿同全球伙伴一道,發展新質生產力,為建設開放包容、互聯互通、共同發展的美好世界,貢獻錦繡力量。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