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40多年的發展,中國服裝產業已經走到了一個相當的高度。無論是區域集群經濟發展,還是企業自身,面對新的行業發展形勢,都需要認清現在,洞察未來。在新的時代,行業如何提升?行業的未來趨勢怎么樣?不妨從最基礎的“服裝”兩個字展開思考。
服裝是什么?它有三個維度:
第一是作為物質屬性的服裝。作為物質屬性的服裝,它以實物形式存在,具有審美屬性,實用屬性,是和消費者緊密關聯的。這個審美性必須是具有當代時代特征的審美,并且是能夠滿足人們當下美好生活需要的。從實用性角度出發,遮體保暖及保護功能是根本,另外又有很多身份標志屬性等,主要是滿足消費者物理和精神層面的需求。關注服裝的這個屬性特征就需要行業深入研究消費需求,從供給端提供給消費者美的好的產品。當前中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達到了2.5億人,消費者結構和消費者需求已經發生深刻的變化,產業發展對于消費者的研究也要深入。
第二是作為工業產品屬性的服裝,從這個角度看待服裝的時候,就要關注服裝的供應鏈、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等方面。要從產品設計創新、生產組織優化、管理服務集成、市場模式創新、數字化轉型等方面入手。關注服裝的這個屬性就需要行業深入研究新時代產業發展的運行規律,聚焦創新、科技與效率。
第三是作為文化載體屬性的服裝。我們常說,衣以載道,這絕不是簡單地為了賦予服裝深奧的內涵,服裝一直是一個時代文化的物化表現。如何從服裝角度重塑一個時代消費者的群像,這是行業應該考慮和可以對社會提供的文化貢獻。關注服裝的這個屬性就需要深入研究時代的文化特征,需要研究服裝如何來體現一個民族的文化,體現一個時代的消費者文化。從目前國風服飾的興起,可以看到服裝的文化作用。
以上提供的是從多維度來看待服裝和服裝產業的一個思路,每個角度都值得深入的思考,并輔以實踐,相信對于產業的發展極具意義。
如果說前面談到的都是概念性的東西,那么在“十四五”即將結束,“十五五”即將到來之時,從產業發展的角度,更有三個方面的認識值得行業關注。
第一,打造新質生產力,夯實工業基礎,激發產業發展新動能。服裝行業的新質生產力主要體現在科技生產力、文化生產力和綠色生產力三個方面。
服裝是科技應用型的產業。伴隨著中國國力的提升、科技進步,行業的科技應用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未來服裝產業在全鏈條的數字化轉型,智能化改造,技術及裝備升級等方面,還大有可為。高端化、智能化軟硬件的開發應用是產業進步的關鍵。當下AIGC的應用,在產品設計便利化,供應鏈條集約化,管理高效化、門店智慧化等方面,給行業帶來極大提升。今年三月份大浪杯服裝設計大賽決賽時就動態展示了一款AIGC設計的服裝,讓服裝人感受到人工智能帶給行業未來的無限可能性。
現代化工業企業的另一個特征是文化生產力的打造。我們既要聚焦到行業的文化特征,又要關注企業和品牌的文化力。中國服裝業企業家精神,獨特的企業品牌文化,東方時尚美學體系,關乎到我國時尚強國的建設。文化自信帶來了國風服飾的興起。適應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滿足文旅、體育、演藝等新消費為服裝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賽道。服裝產業的長期發展必然要落腳在文化。近年,新漢服、新中式、防曬服的火爆是最好的詮釋。
綠色生產力的打造是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綠色發展的重要性,在環境保護、能源節約、勞工關系、產品循環利用等方面持續發力。另一個角度,從全球各國對于終端市場發布的諸多限制政策來說,也形成倒逼機制。我國的碳達峰碳中和的雙碳要求。國際市場對于可循環再利用產品的強制性政策要求,對常規高耗能,高污染產品的限制,都需要行業從未來的角度來審視可持續發展問題。一些國際大牌已經開始提高再生纖維的使用比例,減少毛皮的應用等。國內品牌也在此方面頻頻發聲,舉措不斷。越來越多的品牌企業意識到,綠色發展是全球通用的國際語言,對于品牌提升和走向國際,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第二,要順應消費趨勢,深挖市場潛力,推動雙循環發展格局。今年,行業人普遍感覺壓力很大,但我們要看到行業平穩運行的主線,也要深入地看到國內外市場表現的邏輯。數據顯示2024年1-10月,規模以上企業服裝產量仍有4.4%的增長,內銷方面,限額以上單位服裝銷售增長0.6%,線上銷售增長4.7%,外貿銷售額僅僅下降0.7%,投資增長17%。從產品結構來說,目前針織產品占了全品類的68%。數據上看是供銷兩旺,但是為什么大家的感覺不好呢?我們再從另外的數據來看,出口方面數量增長12.5%,價格下降12%,內銷方面,從部分上市公司三季度報可以判斷,銷售量升價跌。這些數據顯示賺錢難了,這與大家的直觀感受是一致的。再看下國際市場,美國從中國和東南亞進口服裝價格下降均超過5%,東南亞國家比我們的單價降幅更大,全球只有墨西哥進口到美國的服裝單價大幅上漲。這說明全球服裝消費在價格方面是下跌的。
很多人得出結論說是消費降級的原因,但實際上,從統計數據來看,目前服裝在中國家庭消費占比僅占5.8%,也就是說,一個家庭支出100元,其中僅有5.8元用于服裝消費支出,可以看到服裝消費在家庭消費支出中影響微弱,通俗點說,老百姓還不至于說通過衣服省錢。從數據也可以看出,現在服裝消費數量還是增長的,總體內銷市場銷售額也在增長。所以即便有消費降級現象,目前來說大幅影響到服裝銷售還為時過早。
究其原因有三個方面,第一是人們的消費習慣發生了改變,低欲望社會到來,消費者永遠需要極致性價比的東西。第二是作為完全市場化,競爭最充分的行業,龐大的從業者、龐大的產能讓市場供求關系越加不平衡。第三是終端實體店和線上市場的過度競爭讓價格背離了良性市場需求。
從市場經濟的角度,我們產業發展一定要適應市場模式的變化,適應消費者的需求。當下如何破局,需要企業能夠認清形勢,認清自己,做好自己。首先,做好企業的定位,苦練內功,從內部挖潛,做好產品,做精產品,鞏固優勢,打造核心競爭力。其次,決定產品價格的一定是產品的產品力和品牌力。企業如何提升產品力和品牌力,是當下尤為重要的、必須重視的問題。這幾年極致單品,平替等概念被大家接受,說的就是好的產品與高性價比的產品。以波司登為代表的羽絨服企業,近年來在產品端發力,為行業做出了示范。
第三,聚焦主業,聚焦優勢,乘改革之勢建百年基業。當下,國家不斷調整經濟政策,促進產業發展,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給我們吃了定心丸。只要我們堅守初心,實體經濟還是大有可為的。從趨勢來看,集團性企業通過整合的力量和平臺式發展,會強者恒強。同時我們也要看到,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服裝制造強國,大的企業走出去,成為國際化的企業,已是當下的必然。小企業要走精細化發展之路, 小而精、小而美仍然是不錯的選擇。當下企業發展不再是一個個孤島,只有開放的企業,視野開闊的企業家才更有機會。產業鏈的協同發展是我國服裝產業的優勢,那么每個企業就要做精自己擅長的部分,把自己納入到優質產業鏈里面。企業發展切忌大而全,要發揮協作的力量,要善于研究,善于創新新的發展模式,企業家要多在行業中行走,博采眾長,厚積薄發。
在產業發展過程中,更要聚焦主業。當下機會很多,誘惑也很多,但是風險同時也很大。從2008年金融風暴以來的經驗看,能夠聚焦主業的企業發展得都很好。服裝產業鏈相對較長,一般的企業無法做到覆蓋全產業鏈,要結合自己企業的發展階段和在產業鏈條中的位置,做出自己的特色,會有更多的機會。小企業要做到專而精,未來在中國,優勢制造一定是稀缺資源,中西部企業可以在優勢制造方面發力。
總之,行業發展外部環境的變化已經不允許我們再有絲毫懈怠,當下行業涌進更多的新企業家,都是高知人群。有人總結,第一代企業家有勇氣,第二代的企業家既有勇氣,又有知識,第三代的企業家不僅有勇氣,有知識,還有價值觀。這種轉變也給行業帶來新的變化,行業新模式創新層出不窮,科技和文化賦能讓行業不斷提升發展,歷史的車輪已經帶領行業進入新的周期。如果認知還停留在過去,必然被這個時代所拋棄。只有懂得協作,緊跟時代步伐的企業才會走的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