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巾,堪稱法國奢侈品牌愛馬仕( Hermès)受眾最廣泛的產品。根據愛馬仕2024年度財報,絲綢和紡織品部門的銷售額為9.5億歐元,約占品牌全球總銷售額的6%。
第一款愛馬仕絲巾誕生于1937年,此時距離愛馬仕品牌創立正好是 100年。
在1920年代,愛馬仕第三代掌門人 émile-Maurice Hermès 著手將家族事業從馬具及其周邊產品擴展到更廣泛的配飾和服裝,并邀請他的女婿們作為合伙人加入公司。其中一位女婿就是后來愛馬仕帶來深遠影響的第四代掌門人 Robert Dumas(下圖) —— 他設計了愛馬仕風靡全球的Kelly包,而愛馬仕第一款絲質方巾也是他一手打造的。
這款絲巾名為《女人與巴士》(Jeu des Omnibus et Dames Blanches) ,由 Robert Dumas和藝術家 Hugo Grygkar 共同構思。
Hugo Grygkar 被許多人稱為“愛馬仕絲巾之父”(the Father of the Carré Hermès)。他出生在德國慕尼黑,父母都是捷克人,后來一家遷居至法國布列塔尼地區。他與Robert Dumas相識后,兩人開啟了數十年的合作,奉上了眾多經典設計。
我們好奇,愛馬仕( Hermès)這款劃時代的絲巾所用的“蠶絲”到底從哪里來?
根據古董和藏品期刊“Journal of Antiques and Collectibles”的官網、以及蘇富比等拍賣平臺官網,愛馬仕第一塊絲巾用木版印刷,采用的原材料是從中國進口的優質蠶絲,其韌性是當時法國市場上任何其他絲巾的兩倍。
《華麗志》的研究也顯示,20世紀上半葉,也就是民國初年,在中國對海外出口的商品中,“生絲”在各大宗品類中高居榜首,包括無錫永泰繅絲廠、上海美亞織綢廠等在內的一批企業應運而生。江蘇“白廠絲”和浙江的“湖絲”等品類都是熱銷海外的優質生絲。
白廠絲特指由機器繅制的生絲,區別于傳統手工“土絲”。無錫永泰絲廠生產的“金鹿牌”白廠絲是其中的代表產品之一。機械化生產的白廠絲確保了絲質的均勻性和一致性,減少了手工生產中的批次差異問題,提升了紡織的可靠性。
湖州蠶絲自明代起全國聞名,以產于南潯鎮輯里村的蠶絲質量最佳。輯里湖絲采用“蓮心種”蠶繭,繭小但絲質細膩堅韌,一根絲能穿起8個銅錢。2011年,輯里湖絲手工制作技藝被列入國家非遺名錄。
根據鳳凰資訊刊登的《民初中國進出口商品結構變化考略》,1928年中國生絲出口43.5萬擔多,價值在15975萬關兩;1929年,生絲出口量略有減少,但價值卻增長到16420萬關兩,可見優質的高價生絲占比持續提高。不過,1930年之后,受戰亂影響,中國的生絲出口嚴重受挫。
光明日報于2022年的文章《20世紀初中美中法絲業交往與合作》顯示,法國在一戰期間創設了里昂工業展覽會(也稱里昂萬國貨樣會),實際上是制造商和貿易商的直接交易市場,展銷商品豐富多樣,而“以織品最為奪目”。
1920年3月里昂萬國貨樣會,中國派駐巴黎總領事廖世功、巴黎萬國青年會《華工周報》主任陸士寅等5人參加。除參展外,他們還與里昂市政廳、絲商總會、法國總商會廣泛交流,參觀紡織廠、絲織機械公司,向法國絲商征詢華絲使用情況及意見,討論華絲改良及華商設立直接對外貿易機關諸問題。
那么,民國時期出口的生絲品類中,哪種最受歡迎?
Swarthmore 學院李明珠教授的英文著作《中國近代蠶絲業及外銷》“China's Silk Trade: Traditional Industry in the Modern World, 1842-1937”一書中提到:“在出口的諸多絲品類中,最著名的是一種名為‘Tsatlee’的絲,以湖州南潯輯里命名。湖州是浙江北部的桑蠶中心。不過,這種輯里絲(Tsatlee)通常由當地農戶人工繅絲,質量參差不齊,所以當時用于出口的輯里絲都會經過二次處理。1910年,Tsatlee 首次出現在海關統計中。”
根據維基百科,1842年五口通商之后,湖州南潯鎮就成為中國最大的生絲集散地。1880至1934年之間,南潯鎮每年平均生絲出口量可達5420包。
《華麗志》還在美國Smithsonian學會官網找到了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收藏的1912年湖州輯里絲(Tsatlee)樣品圖,佐證了輯里絲在民國時期頗受外商青睞,聞名海外。(下圖)
愛馬仕首條絲巾韌性強的特點與輯里絲的特性高度吻合,再結合民國時期外貿史料——《華麗志》大膽猜測,1937年愛馬仕史上第一條絲巾用的蠶絲或許就來自湖州南潯輯里!
上圖來自愛馬仕官網截圖
從第一條《女人與巴士》絲巾起步,愛馬仕逐漸搭建了整套與絲巾相關的生產、創意和制作體系,并在法國里昂建立了專屬的絲巾工廠。
根據《華麗志》的研究,目前愛馬仕生絲供應主要來自巴西巴拉那(Paraná)。
在2007年7月《紐約時報》的一段重要訪談中,時任首席執行官 Patrick Thomas 披露:“我們的確從巴西采購生絲,在法國自己織造,自己印制,自己人工卷邊”。
而《華麗志》從愛馬仕官網上獲得的一份由英國劍橋大學于2020年撰寫的報告《愛馬仕的絲綢供應鏈: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也提供了更多相關線索。
報告披露:最近幾十年來,愛馬仕一直通過當地合作伙伴從巴西巴拉那州(Paraná)的小農戶采購蠶繭。愛馬仕在當地的合作伙伴是巴西唯一一家的生絲出口公司。該公司也是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成員。
關于愛馬仕絲巾工藝和供應鏈合作的更多細節,《華麗志》絲綢文化專欄將在下一篇中展開詳細介紹,敬請期待。
來源:華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