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國內服飾經濟“冷冬”的階段周期,Lululemon品牌卻在中國市場跑出了21%的增速。
6月5日,被譽為“瑜伽界的愛馬仕”紐交所上市品牌Lululemon(lululemon athletica inc.)公布了2025財年第一季度業績。
Lululemon第一季度業績實現總營收24億美元,同比增長7%,其中中國大陸市場同比增長21%,美國市場同比增長2%;但按可比銷售額(排除新開、關閉店鋪),中國大陸市場同比增長7%,美國市場同比下滑2%。
在利潤創造方面,Lululemon一季度毛利潤增長8%至14億美元,毛利率增長60個基點至58.3%。
中國市場除了增長快速外,截至2024年,Lululemon在中國大陸門店總數達到151家,占公司全球門店的五分之一。
那么,Lululemon在中國市場為什么會如此狂飆?
產品、消費心理、營銷
推動其快速發展
產品方面
Lululemon在中國市場的成功,源于其將全球設計語言與本土化需求深度融合。針對瑜伽、跑步、通勤等高頻場景與亞洲女性體型特點,優化剪裁與版型,先行推出“一衣多穿”設計,滿足都市女性“從健身房到辦公室”的無縫切換需求。
產品設計上,與中國設計師合作推出“生肖限定款”“非遺刺繡系列”,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運動服飾,增強情感共鳴。并通過“場景細分+功能本土化+文化認同”三重策略,將運動服飾從“功能性商品”升級為“生活方式提案”,精準擊中中國女性對“專業性與時尚感平衡”的需求。
消費心理層面
Lululemon本質是抓住了新一代消費者對“運動社交化”與“身份認同”的深層需求,特別是針對中國中產階層對“健康焦慮”與“精致生活”的雙重追求,Lululemon通過“高客單價+高顏值設計”塑造“輕奢運動”形象,讓消費者在“悅己消費”中實現自我價值投射。
營銷層面
Lululemon在中國市場摒棄了傳統運動品牌的“流量明星轟炸”,轉而通過“精準代言+ 用戶共創”構建深度信任。
先是簽約賈玲等“國民好感度”的代言人,強調“真實、堅韌、突破自我”的品牌內核,后是通過“門店大使計劃”孵化素人KOC(如瑜伽教練、健身博主)與用戶生成內容(UGC),在小紅書、抖音等平臺形成“種草-拔草-再傳播”的閉環,降低了溝通成本,同時也做完了市場下沉。
Lululemon的成功,本質是精準把握了中國消費升級的底層邏輯:從“功能滿足”到“情感滿足”,從“交易關系”到“價值認同”。其策略不僅為運動品牌提供了范本,更揭示了“新消費時代”品牌增長的核心密碼——以用戶為中心,重構產品、文化與關系的價值網絡。
另外,根據業績公告。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Lululemon全球門店只凈新增了3家,而庫存卻增長23%,達到17億美元。按照Lululemon2024年業績,我們希望庫存不會成為其未來發展的阻力,也希望Lululemon為中國用戶提供更好的產品與服務。
來源:中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