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中原區紡織服裝片區,0.3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從南到北集聚了上百家服裝企業,年產值超14億元,經緯交織、絲縷成錦,形成一道亮麗的時尚風景線。
7月18日,在鄭州云頂服飾有限公司車間,一匹匹原料布經過質地檢測、智能裁剪、機械縫紉等眾多工序,形成品類多樣的女褲。在這里,平均每天有1.7萬件服裝走下生產線,銷往全國各地。
與生產車間一墻之隔的直播基地,鄭州云頂服飾公司旗下逸陽品牌,通過入駐天貓、抖音、唯品會等平臺,致力從傳統店商向新銳電商轉變,其女褲單品多年蟬聯全網銷量第一。
無獨有偶。與云頂服飾直線距離不到1公里,鄭州婭麗達服飾有限公司也坐落于中原區紡織服裝片區,時尚氣息同樣濃郁。
走訪該公司產品展廳,全品類女裝創意無限。今年夏天推出的航海系列針織衫、偏都市職場的牛仔工裝褲、適合海邊度假的沙灘裙,面料從純棉、人絲亞麻到醋酸纖維,清涼透氣又不失優雅。
“作為大家熟悉的女裝潮牌,婭麗達將消費群體定位于30—40歲的女性,依托鄭州、杭州雙研發中心,年開發超2000款SKU。”鄭州婭麗達服飾有限公司總經辦主任溫明介紹,扎根鄭州30年來,婭麗達已成為集服裝設計研發、生產制造、市場銷售和品牌運作于一體的時尚女裝企業。
著眼“美麗經濟”,深耕“錦繡產業”,云頂、婭麗達是鄭州紡織服裝業衍變發展的一個生動縮影——從聞名全國的“紡織城”到2003年提出“中國女褲看鄭州”,再到如今鄭州服裝業紛紛探索轉型,不斷拉長、做強的紡織服裝產業鏈,也為“年輕鄭”打上時尚新標簽。
鄭州省委十一屆九次全會提出,要奮力建設制造強省,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鄭州傳統服裝制造向新求變,新在哪里?變在何處?
透過服裝企業看變化,答案既在車間里,也在市場中。
以婭麗達為例,作為省級專精特新企業,在潛心培育品牌向上生長的同時,不斷加快智轉數改步伐,依托80畝智能化產業園、研產銷系統化數據化,不斷推動企業從傳統制造向數據驅動智造轉型,聚焦創新型實驗室打造、加大環保科技面料開發使用。
“以創新設計引領服飾制造,針對亞洲女性特點,去年9月,我們與意大利面料設計師TavantiAndrea聯袂推出的奢品小黑褲,一經問世就成為爆品,借助電商直播最大范圍抵達用戶,已賣出3萬多條。”逸陽女褲商品經理海若說,敏銳捕捉市場需求,每年逸陽推出的拳頭產品不在少數,這是其多年領跑女褲潮流的關鍵。
“紡織服裝是民生產業,也是潮流產業,技術、創新和思維要緊跟時代步伐。”鄭州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說,多年來,鄭州將品牌服裝作為主導產業之一,強力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戰略,全市服裝產業呈現出集群、鏈式發展態勢,形成中原須水、二七錦榮、新鄭龍湖等一批產業集聚區,培育“渡森”“婭麗達”“逸陽”“黛瑪詩”等眾多知名服裝商標。
數據顯示,目前鄭州成規模的服裝企業300多家,服裝年產量超5億件,主營業務收入650億元,形成了集研發設計、加工制造、展示銷售、倉儲物流等于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
鄭州服裝制造業更新向新,也在深度融入全省產業鏈群。
河南聚焦紡織服裝這一重點產業鏈,持續壯大服裝定制、品牌服裝加工貿易、針織服裝和面料生產等特色集群規模,著力發展防曬服、衛衣、毛衫、羽絨服、童裝、家居服等極致單品,鄭州女褲作為頭部品牌引領,總產量占全國一半以上,成為河南服裝產業的一張閃亮名片。
從資源要素角度來看,河南紗產量占全國11%,純棉紗產量占全國18%,尼龍工業絲、氨綸產量分別居全國第一、第二位,以鄭紡機、光山白鯊等為代表的紡織裝備企業行業領先,這都為鄭州紡織服裝提質發展提供要素保障。
加力服裝產業項目,引領時尚消費風潮,鄭州服裝故事持續上新——“藝秀小鎮”簽約落戶河南中牟,將打造以國風國潮為核心的產業創新中心,促進服裝產業與文旅產業跨界融合;河南時尚總部基地、中國中部服裝高定中心等特色項目簽約落地鄭州經開區,為全省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增勢蓄能。
“立足傳統發展優勢乘勢而上,就要著力破解‘成長的煩惱’。”在鄭州市服裝協會秘書長賀榮看來,鄭州紡織服裝業進一步做優做強,要與前沿技術充分結合,加快數智轉型,同時用好鄭州中部樞紐城市優勢,加強國際國內交流合作,推動資源聯動、產業聯動和市場聯動,奮力打造紡織服裝產業新高地,在煥發新彩中織就錦繡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