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工,開工,招工。湖北人歸來!
在大小企業密布的珠三角,制造業的馬達已然開啟,但想一切都恢復到往常,還需要時間。
廣州市的海珠區擁有著綿密發達的制衣產業,這里擁有亞洲最大的紡織服裝輔料市場—中大布匹市場,在這個傳統的服裝布匹集散地周圍,規模不等的制衣工廠都藏在城中村里。
大塘村、康樂村、鷺江村……這里地租便宜,生意便利,容納著五湖四海的營生者。曾經鮮少為人所知的是,在這里做服裝生意的很多都是湖北人,坊間流傳數據是,湖北籍人員的比例占到90%。
“這里都是湖北人,你怕不怕?”王國平問。
他是一家小型制衣廠的老板,采訪時,現在很多工廠都沒有生意,街上有幾百家制衣廠貼出去轉讓,湖北人過來基本都找不到工作,村里每天都有陸續回來的外地人,工人越來越多,基本工作機會都很少!
貼海報的朱大爺說,招工的海報比以前少了很多,多出來的反而是廠房轉讓的信息—租廠房的外地人回來后,房東一般會要求先把前兩個月的場租清繳,不是所有人都能承擔得起空蕩蕩的廠房所額外帶來的支出,只能從此轉讓。
鷺江村里,經營著小型制衣作坊的老板娘說,現在工人都到位。可是生意不等人,半個月前生意還有點,現在基本沒有生意了,
城中村藏著的經濟映像,因為疫情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也許所有人都覺得,往日那個無比平淡的日常尤為讓人懷念。
大塘村,朱大爺(左)負責貼海報已有數年,他說招工的海報比以前少了很多,多出來的反而是廠房轉讓的信息。
色彩豐富的海報墻,廠房轉讓廣告“站C位”。
-05-
3月16日,廣州國際輕紡城,午休的商客。
廣州國際輕紡城,值班的保安。
人們透過柵欄購買午餐。受疫情影響,康樂村周邊的輕紡城都實施了圍蔽式管理。
中大九州輕紡廣場,柵欄分隔了街道兩邊的店鋪。
街上略顯冷清,一名男子扛著布匹走過。
3月30日,中大九州輕紡廣場,等待招工的廠商。
3月16日,男子駕車在城中村小巷中穿梭,地面上堆放了待轉運的貨物。電動車是康樂村一帶最常見的運輸工具,幾乎人手一輛。布匹衣物往車上一放,油門一響,貨物就可送到對方手中。
鷺江村,制衣廠的員工正在給工友們縫制新枕頭。
鷺江西街,巷子里的檔口還沒有重新營業的跡象。
疫情期間鷺江球場暫停使用。這里曾是中大布匹市場周邊最熱鬧的地點之一,每天都有大量店家在球場上招收員工。
鷺江村,經營一家小型制衣廠的王國平夫婦在廠里午休。工廠已有十余名員工到崗,閑置兩個月的機器次日即可再次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