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門,也叫撇胸,或者劈門,劈胸,都是一個意思。它單指制圖中,頸窩點與前中線,偏進去的量。
這個話題有點大,也有很大的爭議,自從蔣錫根老師給撇門下了定義之后,直到今天,還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沒有個明確的結論。今天給大家分享下創(chuàng)牌對撇門和反撇門的理解。
一、劈門
撇門的表現(xiàn)形式,應用方式,來源和作用等等,都是爭議的范圍,先看看蔣錫根老師的解釋:
簡單說,撇門是因為人體的胸坡度而來的。人體的頸窩點,與前中心線(鉛垂線)存在的一個角度,他是人體自自然存在的。所以,我個人還是比較傾向于接受蔣錫根老師的這種解釋的.制圖時,它是這樣表現(xiàn):.
先偏進去一個量,再重新畫胸圍線以上的結構。注意,問題來了——其實,它就是一個胸省轉移到前中的形式,用幾何畫法重新繪制:這是胸省轉移后的形式,所以很多人就認為,撇門就是胸省分散的一種手段,這是對的,表面看是轉入胸省后,正好與畫胸省的幾何繪制結果一樣。但是本質,是不能這樣認識的。前面說過,撇門,是人體頸窩點到前中心線偏進去的一個角度.
制圖結果(如下圖),它們表現(xiàn)形式一樣,結果一樣。理所當然可以認為,就是胸省轉移的結果。但是大家想想,一個是胸省的分散形式,一個是表現(xiàn)人體的胸坡度,本質上,還是有區(qū)別的。日本人對撇門的解釋也是如此。
后來最新一代的原型,直接這樣表達
因為從制圖上來說,都是加大了前橫開領的寬度,所以,結果好像是一樣的。
但是,個人認為,他已經(jīng)和撇門沒有關系了,哪怕是表現(xiàn)形式一樣,目的都是為了加大前橫開領,他也不是撇門了,和撇門本來的定義無關了。它本質上,是起到加大了領口松量的作用。米式原型第一版,也認為撇門,是轉移分散胸省的表現(xiàn)。到了第二版更正為,他不是撇門,是領口松量.。但是它更進一步,認為,既然是領口松量,那么女裝無撇門,男裝才有。理論來源是,男裝胸坡度,是外弧的。在人體上,這個前中線,是外弧的,所以男裝有撇門,女裝沒有。因為他認為女裝這條前中線是直的,所以,無撇門。
個人認為,分開看,胸圍線以上女前中是直線沒錯,但是人體前中不是分段的,是一個整體的,胸圍線以下,是不是仍然是鉛垂線?
兩段線條合一,是不是這樣的線段?
胸圍線以下,是鉛垂線,以上是直線,合在一起,已經(jīng)不是一條直線了,和人體一樣,有胸坡度這個角度的。所以,撇門,是真實存在的,不過是女性小,男體大而已。那么應用中,為什么好多款式,都沒撇門的存在,仍然做的合體?果真如此嗎?看下這張圖
這是合體原型,放在人臺上的形狀。
前中這個多的,是不是要劈掉,不劈掉,前中豁開多量,越是低領口,豁開越嚴重,這就是為什么很多連衣裙之類的領口不平服的原因。
二、反撇門
前中這個多的,是不是要劈掉,不劈掉,前中豁開多量,越是低領口,豁開越嚴重,這就是為什么很多連衣裙之類的領口不平服的原因。
那么減小前領寬加大胸省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可以解決,這就是他們所謂的---反撇門
原型狀態(tài)下,前中預先劈掉一個量
把余量收掉,然后,此線和前中重合,按住BP點轉動,是不是就加大了胸省,減小了橫開領,前中重疊掉一個暗???
再回復到原位,是不是一個乳間暗省出來了?所以有人說,乳間省就是反撇門。沒錯,又繞回來了:表現(xiàn)形式是一樣的,也起到加大胸省的作用。但是,本質上,還是有區(qū)別的,大家上節(jié)課就知道了,乳間暗省的作用是什么?表現(xiàn)乳間凹式的曲面。
我們剛才做的動作的目的是什么?收掉前領口的多余量。有著根本上的不同,很不幸,他們的表現(xiàn)形式又是相同的了,這樣大家就不能很好的區(qū)分他們之間的關系。
所謂的反撇門,大家現(xiàn)在明白他的來源,表現(xiàn)形式了吧?那么用途呢?很明顯的,在款式上,無領,大領口,我們必須應用到反撇門。所以,無領的前中線,是撇進去的那條。然后,按住BP點轉到重合前中線,結果就是胸省加大了,橫開領變小了。
撇進去的量一般用0.7cm足夠了。剛開始認識這種技術手段時,對他的理解不是很深刻。一直用1公分以上的,以為這樣就會越貼合,前領口越緊湊,后來發(fā)現(xiàn),前領口緊了,后領口豁開了,用過度了。
因為后領口拉不動前領口往兩邊走了,既然干不過他,后領口只好被前領口拉住了,變成后領口豁開了,物極必反.所以后來反復驗證,得到一個數(shù)據(jù),0.7cm,最適合。
這個是轉移后的。
前中線重疊,胸省變大,橫開領變小.(去掉了豁開量,肯定是變小了,在這種無領狀態(tài)下,是不繪制撇門的。反而繪制一條0.7的反撇量,然后再繪制領型)
紅線,是撇進去的0.7。然后,才繪制領口線
這是他的步驟,然后,才轉移到下面這個圖。
我們的本意,是去除這個量,加大了胸省量,是副作用。他利用了省道轉移,但本意,不是為了轉移或者說加大胸省量,本質是消除前領口余量,省道轉移是手段,加大省量是副作用,消除領口余量,才是目的。反撇門,和撇門,不小心看,竟然是同樣的表現(xiàn)形式。
是不是都是有這條線?就是這條線搞的大家暈頭轉向了。撇門有它,反撇門還有它,還都在那個位置。
再給大家進一步解釋下他們的區(qū)別。
第一個是撇門,第二個是反撇門 虛線,都是前中線。猛一看是不是一樣的?一個減小胸省,一個加大胸省,一個加大橫開領,一個減小橫開領。所以,才叫正撇門和反撇門.
仔細看,第一個是正撇門,第二個是反撇門。看看不同在哪里,是的,肩斜乃至整個胸部都移位了。
反撇門都用在哪些位置?我們了解他了,具體款式會應用嗎?
一般用在無領款,目的只有一個,消除領口浮余量。而且領口越大,越要用。領口越靠下,往下挖,越要用。
問大家個問題,一字領,船領,要用反撇門嗎?
這種,要用反撇門嗎?
無領的經(jīng)過鎖骨要不要放松量?這種,是不需要的,不需要做反撇門的,用到一字領上,前面穿著感覺緊,后領口豁開了,太大了,用了反而出問題。
所謂的反撇門,就是減小前橫開領對吧?讓后面的領口相應大點。把前領口往兩邊拉.然后,在這里,原型領口,結果后領口拉不動了,變成前領口固定,后領口被拉住了,所以說,反撇門的應用范圍,極其有限。告訴大家,只用作胸圍線向上10公分以內(nèi)的領口。
就在這個范圍,盡可以用,超過了,量減少或不用,越向上,越是如此。
反撇門,只對前中折雙有用,是無奈之舉,如果前中有破縫,直接乳間省就可以了,比這個還好用。